《凝視瑪莉娜2》:漂浪一生,而後回家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凝視瑪莉娜2》劇照(來源:奇摩電影)
雖然我的朋友中有紀錄片製片跟紀錄片導演,但我看過的紀錄片其實不太多。而驅使我去看《凝視瑪莉娜2》的原因,自然是因為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本人了。她的作品帶我入門行為藝術,進而讓我喜愛這種直面而來、充滿衝擊的藝術形式。從伊夫克萊因、維多阿肯錫、謝德慶,到塩田千春、羅曼翁達克、安妮伊姆霍夫、許懿婷、張碩尹(《盲打誤撞》)等,各自使用身體行為與思維,甚或是這兩者以外的東西,發展出無法複製、獨一無二的創作奇觀,每每打破我的想像與思考方式,令我迷上行為藝術的無框架與不可預測。若要說我最喜歡、最敬仰的藝術家有誰,其中一定有瑪莉娜的名字。
《凝視瑪莉娜2》並不是2012年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的續集電影,兩者之間無太大的關係。《凝視瑪莉娜》拍攝的題材主要關注瑪莉娜在2010年創作《藝術家在場》的過程,及作品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個人回顧展展出時的盛況。《凝視瑪莉娜2》發生的時空,則是瑪莉娜的展覽《清潔工》在全球巡迴展出,最後來到瑪莉娜的故鄉賽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藉著這趟瑪莉娜與她的作品返家的旅程,《凝視瑪莉娜2》逐漸解開、描繪出瑪莉娜對家的記憶與想像、拒絕與接受。「回家」在這部電影中有多重意義,不只是瑪莉娜身體上、心態上的歸鄉,更是她作品與概念的一次回溯,兼探她的創作與人生。她由何而來?又將向何而去?
《凝視瑪莉娜2》劇照/展覽《清潔工》(來源:奇摩電影)
電影一開始,瑪莉娜的聲音悠悠說著小時候與奶奶遭遇一條蛇的故事。她感到害怕,但她害怕的並不是蛇,而是奶奶對蛇的反應、那驚恐的喊聲。她第一次知曉恐懼——恐懼是由他人所建置。我們害怕,是因為別人告訴我們要害怕。於是瑪莉娜最初的創作(如《節奏》系列),似乎都像是在探問人類恐懼的根源。
而她害怕的事物是什麼?可說是瑪莉娜母親對她身體的嚴加管教及對她心靈的疏離、或來自父親學生的惡意訕笑、或自我的容貌焦慮,甚或共產體制下扼殺美感的南斯拉夫,她的家國。於是她將所有對自由的渴望及受限的不滿,化成她在貝爾格勒創作的最後一系列作品《解放的循環》,隨後離開。需要解放的是國仇,也有家恨。
或許在離開之後,她能用更不同的視角審視家鄉故土帶給她的苦痛。於是1997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巴爾幹巴洛克》誕生。作為一件回望塞爾維亞歷史的作品,坐在血骨堆上的瑪莉娜唱著歌,滿溢溫柔與悲憐。而瑪莉娜偶然發現母親死後遺留下來的日記,她才開始真正認識母親;她又與當時嘲笑她的人相遇,明白當初的笑聲其實只是事出偶然。一切讓她害怕的都倏忽明朗——她其實只是不了解而已。我們將不解與害怕劃上等號,但瑪莉娜說著,只要我們看清那團不可名狀的、漆黑的東西,就能夠不再害怕了。
瑪莉娜離家的期間經歷幾位愛人,最為人知的還是與烏雷糾纏十幾年的戀情。他們互為彼此的繆思,最後因對藝術堅持不同以及烏雷的出軌而分道揚鑣。在電影裡,我們聽著瑪莉娜訴說親密關係對她帶來的傷害,卻也看見他們的重遇與和解,那是一份太重要的情感,跨越好與壞,光是存在就彌足珍貴。
就在瑪莉娜跟著導演團隊回到以前的家時,總是閉鎖的大門竟向瑪莉娜敞開。她看著屋裡的一切,回憶過往時光,她的家對現在的她來說,已經不只是那個讓她恐懼的家屋,家的全新意義在門扉打開的瞬間被重新形塑。
《凝視瑪莉娜2》劇照/《海景房》(來源:奇摩電影)
除了歸鄉之外,電影另一大主題是瑪莉娜的傳承。瑪莉娜的晚年來到紐約,並以《海景房》聲名大噪,總算實現她的心願——讓行為藝術進入主流。在這之後,瑪莉娜關注的便是如何保存她的創作及藝術觀念。行為藝術重視的是作品的在場性,有些聲音認為行為藝術家重新進行過去的表演是種褻瀆,因不管如何一毫不差的再現,作品蘊含的在場性都早已不同。故過去行為藝術多只能透過文獻或影像檔案來進行典藏。而瑪莉娜創辦了自己的學院,訓練一批稱作「重演者」的年輕藝術家,來表演她的舊作——然而,其目的不再於作品重現。其中一位重演者說,他們並非試著成為瑪莉娜,而是吸收她的藝術概念,進而運用自己的身體進行獨有的、屬於個人的詮釋。作為又一次獨一無二的作品展演,創造新的在場性。這群藝術家的重演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他們的「家」,是一個出發的原點。瑪莉娜從離家的女兒成為成家的母親,她的孩子們則帶著母親的叮嚀與教導,開枝散葉,長成一幅茁壯的家族系譜圖。
對我來說,《凝視瑪莉娜2》除了重現部分經典作品的影像之外,並沒有提供給我太多未知的資訊,但卻讓我看見了瑪莉娜更私密的情感流動:關於她在各種場域中如何建設自己,也關於她如何愛這個世界——這是一個太美的人,以及她太美的一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25內容數
容納電影記憶的館藏有限,必須書寫,以防亡佚。 櫃上的記憶歡迎取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泰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EVA充滿各種神話、宗教、意識流及其他種種的象徵與符號,既陰鬱又晦澀難解,在此之上,或許也能說EVA是個要求觀者必須獨自進行解讀的作品。有太多關於EVA的討論,但沒有任何一種說法可以完美地詮釋整個故事,沒有人能夠真正看懂它。相反的,你看見什麼,那就是什麼。
《中央車站》是華特薩勒斯執導的作品,不僅當年連獲多項國際大獎,更被視為公路電影的經典之作。《中央車站》有著濃厚的宗教象徵意味,但宗教在本片中成為愛——或可說是希望、救贖、和解之類——的其中一種形式。
艾力侯麥的四季四部曲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故事,用季節環境與氣氛與片中人物的感情、心理狀態互相呼應。其中1992年《冬天的故事》與1996年《夏天的故事》是一組頗有趣味的對照。
《青澀夏日》是Netflix在7月剛上架的土耳其電影,故事發生在1997年,同樣座落在愛琴海畔的小鎮博德魯姆(Bodrum)。博德魯姆是知名的避暑勝地,正值青春年少的主角丹尼斯(Deniz,「大海」之意)與家人一同來到博德魯姆度過暑假。
電影的主角柳白猿一直給予觀者一種「逃避」的意象,無法幫受辱的姐姐復仇就逃,換個人生繼續過,剛好成為絕世高手,還要幫武行裁決公道。後來來了個暗殺委託,覺得殺不過,還是逃。主持公道就是與所有人結仇,每一代柳白猿都不得好死,這是「柳白猿」這個名字代表的宿命。他的逃,難道也是想逃離柳白猿的宿命嗎?
這部在日舞影展獲得最佳劇本的作品真的是非常精彩,除了劇本優秀以外,日裔巴西籍的新銳導演小田艾德森在小小的空間之間發揮精采的光線、色彩、攝影及演員的調度能力,加上復古的家居陳設,打造獨特的美術視覺風格。寫於2021/04/27
EVA充滿各種神話、宗教、意識流及其他種種的象徵與符號,既陰鬱又晦澀難解,在此之上,或許也能說EVA是個要求觀者必須獨自進行解讀的作品。有太多關於EVA的討論,但沒有任何一種說法可以完美地詮釋整個故事,沒有人能夠真正看懂它。相反的,你看見什麼,那就是什麼。
《中央車站》是華特薩勒斯執導的作品,不僅當年連獲多項國際大獎,更被視為公路電影的經典之作。《中央車站》有著濃厚的宗教象徵意味,但宗教在本片中成為愛——或可說是希望、救贖、和解之類——的其中一種形式。
艾力侯麥的四季四部曲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故事,用季節環境與氣氛與片中人物的感情、心理狀態互相呼應。其中1992年《冬天的故事》與1996年《夏天的故事》是一組頗有趣味的對照。
《青澀夏日》是Netflix在7月剛上架的土耳其電影,故事發生在1997年,同樣座落在愛琴海畔的小鎮博德魯姆(Bodrum)。博德魯姆是知名的避暑勝地,正值青春年少的主角丹尼斯(Deniz,「大海」之意)與家人一同來到博德魯姆度過暑假。
電影的主角柳白猿一直給予觀者一種「逃避」的意象,無法幫受辱的姐姐復仇就逃,換個人生繼續過,剛好成為絕世高手,還要幫武行裁決公道。後來來了個暗殺委託,覺得殺不過,還是逃。主持公道就是與所有人結仇,每一代柳白猿都不得好死,這是「柳白猿」這個名字代表的宿命。他的逃,難道也是想逃離柳白猿的宿命嗎?
這部在日舞影展獲得最佳劇本的作品真的是非常精彩,除了劇本優秀以外,日裔巴西籍的新銳導演小田艾德森在小小的空間之間發揮精采的光線、色彩、攝影及演員的調度能力,加上復古的家居陳設,打造獨特的美術視覺風格。寫於2021/04/27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Thumbnail
《茉莉人生2—我在伊朗長大》是伊朗裔法籍作家瑪贊•莎塔琵(MARJANE SATRAPI)創作的自傳漫畫。
第二章 「我們去新鄰居馬爾瑞德家拜訪一下吧!聽說他剛搬來我們村子,就在巷口後左轉那間大房子吔!」費歐娜興奮地叫道,「我都可以……」莉蒂雅漫步走向姐姐,疲憊的打了一個哈欠,原來,莉蒂雅左晚翻來覆去都睡不著,硬是把這幾天發生的事重複想了好幾遍才肯罷休,現在累的連連打哈欠,不過在媽媽和姐姐瘋狂請求後……
有時候她心想,如果把眼睛閉起來是不是能飛到更遠的地方,或著是可以成為另外一個她。 但張開眼她總是在同一個流理臺站著、在人人稱羨的房子裡坐著,手裡拿著除了兒子的尿布還有滿手的禁錮。
Thumbnail
  與其說是行為藝術,或許有時候更適合視作為一種社會實驗。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許多作品,都帶有這樣的特質。
Thumbnail
戒毒十八個月的瑪洛莉得到一份保母工作,搬進麥斯威爾夫妻家庭院的小屋中,照顧他們的五歲兒子泰迪。泰迪不和其他孩子交朋友、每天都只穿同一款紫色條紋上衣,還會畫出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畫,畫中會出現長髮飄飄的幻想朋友「安雅」。
Thumbnail
  以前很常聽學姊談行為藝術,像是瑪莉娜(Marina Abramović)《節奏零》(把自己變成物品,任由參與者使用現場工具與之互動,包含一杯水、一件外套、一隻鞋、一朵玫瑰,也有刀子、刀片、鐵鎚,一把槍並附上一顆子彈)或是謝德慶《打卡》(一小時打卡一次,一天打卡24次,維持一年)。
Thumbnail
艾莉亞是一位藝術愛好者,在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中偶然發現了一座神祕的畫廊。進入畫廊後,她發現畫作具有特殊的力量,能夠改變人的命運,並開始了不可思議的冒險。
Thumbnail
有想像過孩子們的圖畫集中隱藏的無窮秘密嗎?一個隱形的幻想朋友、一個詭異神秘的大宅、一個溫馨愉快的家庭、連帶著七十多幅童稚塗鴉,讓眾人進入迷離徜恍的超現實世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Thumbnail
《茉莉人生2—我在伊朗長大》是伊朗裔法籍作家瑪贊•莎塔琵(MARJANE SATRAPI)創作的自傳漫畫。
第二章 「我們去新鄰居馬爾瑞德家拜訪一下吧!聽說他剛搬來我們村子,就在巷口後左轉那間大房子吔!」費歐娜興奮地叫道,「我都可以……」莉蒂雅漫步走向姐姐,疲憊的打了一個哈欠,原來,莉蒂雅左晚翻來覆去都睡不著,硬是把這幾天發生的事重複想了好幾遍才肯罷休,現在累的連連打哈欠,不過在媽媽和姐姐瘋狂請求後……
有時候她心想,如果把眼睛閉起來是不是能飛到更遠的地方,或著是可以成為另外一個她。 但張開眼她總是在同一個流理臺站著、在人人稱羨的房子裡坐著,手裡拿著除了兒子的尿布還有滿手的禁錮。
Thumbnail
  與其說是行為藝術,或許有時候更適合視作為一種社會實驗。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許多作品,都帶有這樣的特質。
Thumbnail
戒毒十八個月的瑪洛莉得到一份保母工作,搬進麥斯威爾夫妻家庭院的小屋中,照顧他們的五歲兒子泰迪。泰迪不和其他孩子交朋友、每天都只穿同一款紫色條紋上衣,還會畫出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畫,畫中會出現長髮飄飄的幻想朋友「安雅」。
Thumbnail
  以前很常聽學姊談行為藝術,像是瑪莉娜(Marina Abramović)《節奏零》(把自己變成物品,任由參與者使用現場工具與之互動,包含一杯水、一件外套、一隻鞋、一朵玫瑰,也有刀子、刀片、鐵鎚,一把槍並附上一顆子彈)或是謝德慶《打卡》(一小時打卡一次,一天打卡24次,維持一年)。
Thumbnail
艾莉亞是一位藝術愛好者,在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中偶然發現了一座神祕的畫廊。進入畫廊後,她發現畫作具有特殊的力量,能夠改變人的命運,並開始了不可思議的冒險。
Thumbnail
有想像過孩子們的圖畫集中隱藏的無窮秘密嗎?一個隱形的幻想朋友、一個詭異神秘的大宅、一個溫馨愉快的家庭、連帶著七十多幅童稚塗鴉,讓眾人進入迷離徜恍的超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