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9/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吉拉米代的野望 生態保育關鍵不在形式 而是愛護自然的心

    老實說環境保護談久了,就像盯著紙上寫著的字太久會失焦一樣,有時候真的會問自己「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地貌的價值到底在哪」,但這些疑問當站在雄偉的高山面前,聆聽瀑布落下的壯闊之時,理由已不再重要了。
    回憶孩提時期滿山滿谷的螢火蟲,豐南社區(吉拉米代)發展協會理事長王晉英相當懷念。他說:「現在的生態環境不如以前了。雖然社區有超過一半的有機稻田,但對於我們來說,總是希望能達到百分之百,讓這個環境更好。」他發現那些不願意加入有機種植的農民,除了觀念守舊外,最大的原因就是獲利不夠,農民最在意的不是那些願景,而是明年此刻他的口袋裡會不會有錢。為解決這些問題,讓社區有更多人投入有機種植,王晉英正在串聯資源,打算發展生態旅遊觀光來貼補有機農民的收益。
    「我想說如果有生態旅遊,除了種田還能有額外收入的話,這樣吸引力就會大一點。」王晉英如此盤算著。近年來社區和東華大學合作,盤點生態資源、尋求居民的支持,同時也研究各式各樣的可能性,希望未來能發展一個以生態為賣點的旅遊模式,為社區農民創造更多的收入來源。「目前正在籌劃中,或許一兩年內就有一個新的旅遊秘境可以和大家見面」王晉英說。
    「生態旅遊」四個字老是被拿來當作社區翻轉獲利的手段,好像只要有遊客來看、有消費有收益,生態就能被保存下來,但實際上旅遊只是個形式,重點在於社區的居民、來訪的遊客,是否真的珍視眼前這片將要存在於記憶中的美景,讚嘆她、愛護她,否則即使這塊土地消失了,對遊客來說,只要再尋找下一個開放生態旅遊的地點就可以了。
    旅行,就是去到平常沒去的地方,體驗那邊的生活。至於那裏是哪,對旅行者而言似乎沒有差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