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查,發現台灣應該會稱“神料鋪”為“香店”或“祭祀用品店”吧...總之馬來西亞通常都稱這些店為“神料鋪”或“神料店”,聽起來就是廣東話直譯啊,但祖籍非廣東、也說不太好廣東話的人如我,已經習慣直接用中文稱它們為“神料鋪”。
汕頭街有好多家“神料鋪”。我其實也很好奇為何“神料鋪”都會集中在這裡。或許是因為人們在早市市場買了菜,就會順道在附近店家逛逛:
新街提供的是衣著配件等時尚用品,還有高級的金鋪;
汕頭街則是美食、日用品,再來就是祭祀用品。
但相比過去,汕頭街的神料鋪近年來已經銳減。目前找到歷史最悠久的神料鋪,大概是開業於1940年的“永香蘭”(Eng Heong Lan) 和“正正香”(Cheng Cheng Heong),但這兩家店現在都結業了。
“永香蘭”的浮雕招牌還留在牆上。跟同一排的店鋪一樣的是,它們都在同一個時間點被修整過。喬治市許多房子都是一整排屬於同一名業主的,一有買賣整排建築都會一起產生變化。無論如何,“永香蘭”最後似乎沒有被新穎的店鋪青睞,要不然就是變成了倉庫,總是大門深鎖。
“正正香”的招牌現在還可以在某家糖水鋪旁邊找到,但店鋪已經改成餐飲店,疫情之後就不知道怎麼樣了,希望安好。有興趣的話可以用谷歌地圖倒回到2014年以前還在營業的“正正香”,就是一家貨品爆棚到必須侵占走到,甚至擺到馬路邊的店。我想那時候店主可能已經知道自己必須要搬遷,門前還有一台裝滿雜物的貨車,像要逃難,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現在都能在谷歌地圖記錄中看到。
另外就是汕頭街至今還是給人留下有許多“神料鋪”的印象,大都拜“神料鋪”巨頭“美真香”所賜。自1960年開業至今的“美真香”(Bee Chin Heong Sdn Bhd) 獨自就佔了好幾家店鋪,能買到的貨品應有盡有,估計有祭祀典禮時應該承包了不少業務。
不得不說,檳城的慶讚中元儀式是很厲害的,一連整個月街坊們都在接力進行祭祀活動。2020年封城以後,祭祀活動雖然沒有完全中斷,但也不能像過去這樣隨意群聚進行,甚是遺憾。
除此之外,汕頭街還有開業於1950年代的“林寶華貿易公司”(Lim Poh Wah Trading)。過去經過時我一直以為它是家白恤衫專賣店,畢竟店前就掛著不同尺寸的白恤衫。後來的後來朋友解釋了才知道,這些白恤衫是用在喪禮上的,不禁失笑。這家專售喪葬儀式用品的店在殯儀產業的生態圈裡算是少有的吧,畢竟它的祭祀用品針對對象就只有“祖先”,可是華人還會祭祀“神明”和“孤魂野鬼”呀。
另外還有兩家在1980年代創立的“美天香”與“永真香”。可是我找不到“美天香”了,不知道是搬走還是結業了。“永真香”(Eng Chin Heong)還在,就在已經結業的
松鶴軒涼茶舖附近,看來規模不小,應該不會說消失就消失。
有沒有覺得本篇的店名們都很有趣呢,大家都在“香”字上下足了功夫呢。
——————
補充:我找到“美天香”了,招牌在、門外竹簾也在,只不過門前有個素食炒米粉的攤位擋著,實在不確定“美天香”還是不是“美天香”,還是已經在經營飲食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