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年級的大寶算是英文學習上遇到瓶頸,媽媽發現他可能連很基本的 “how old are you”都聽不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網路上也看到兩篇文章,一篇是講看很多書卻沒感覺有多大用處,是一種 “
低等勤奮陷阱 [1] ”。另一篇文章,則是從申請入學資料消失一事看待寒門子弟要在看似公平的標準中脫穎而出有多麼不容易
[2] 。
語文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還記得高中的時候走在重慶南路上被人兜售英文學習教材,他問我學英文難不難?我回答說不難,只要有心就可以學得好。事實上,高中三年的英文成績我考得一蹋糊塗,總是勉強低空飛過,老師講的文法概念大多有聽沒有懂。 一直到大學畢業,參加台大語文中心的英語口說班,也許因為老師長得還算年輕貌美,也許同學很多都是四五十歲的社會人士,在那個當下,我才突然領悟:學語文其實就是為了溝通而已。 所以我舉例給你聽,我會說日文,但是不見得考試能夠考得很好。可是可以跟某些日本人溝通。外公也會日文,他也能跟某些日本人溝通。只是我們都未必能夠跟所有的日本人溝通,你想跟多少人溝通表達自己的意見,取決於自己的程度提升到多高的程度。(這時候你已經滿臉黑人問號) 低等勤奮陷阱那篇文章,雖然標題聳動,內容其實是叫人要持續多閱讀,才有後積薄發的一天。這中間還是又有點牽涉到 慧根 這件事;有些書有的人看得懂作者在講甚麼,有些人看不懂。但也可能牽涉到 詮釋 ;有的人以為他自己看懂了,但其實只是自己從文字衍伸出來的想法。我們實在很難明確論述從閱讀到懂得自行思考之間的關聯,但是沒有這樣的程序,大量看各種或好或壞的文字論述,好像真的很難建立一套可以分辨文字表達好壞的邏輯標準。 至於申請入學的文章,雖然作者主旨是想說明看似公平的標準背後有其不公平的背景差異。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回頭來看,教改這件事,要改的還是教育者本身的想法 。填鴨式學習有沒有效?有。你表哥國中參加某個補習班之後,因為背了大量的單字,所以英文還不錯。但是他很痛恨那間補習班。繁星計畫有沒有缺陷?有。有些人為了取得進入名校的資格,刻意選擇在競爭較不激烈的高中當全校風雲人物。 我們需要回過頭來思考:為了甚麼學習。 是為了背大量的單字取得證書?還是為了進入名校?這些會是成功人生的保證或門檻?或許是,因為進入名校有可能建立更強大的人脈。
可是,那跟你人生的幸福快樂會有絕對關聯嗎?我覺得未必。 我希望教育是一種 全人 概念 。語言是為了表達想法、溝通意見。考進好學校雖然設下各種奇怪門檻,目前看來它的目的還是希望透過大量閱讀達到每個孩子都能獨立思考的成果。在成績表現方面,看似每個階段都很重要、競爭激烈,但是,英文這種事,現在小學算是偷跑,國中的時候還是要再重頭來一遍的。這一方面有機會平等的概念在其中(偏鄉的資源可能在小學是沒有英文教育課程的 ),另一方面再次學習有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 親愛的孩子,小提琴做為才藝可能是半途而廢,但有機會我都還是會盡量鼓勵你學其他樂器,諸如:拇指琴、打擊樂、電子琴。因為我不希望你因為放棄某個樂器就放棄了音樂。同樣的道理,即便英文也許目前看來是你比較排斥的,我還是希望鼓勵你學客家語、閩南語、甚至印尼語、越南語。這些語法、拼音都可能有助於中文或是英文的學習理解。 也許樣樣通、樣樣不專對某些人來說是一個缺點,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人生有太多學問無法窮究,但且保持一顆樂於學習的心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