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街】會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檳城一直被公認為是華人最集中的州屬,但其人口在2013年已經被馬來人人口所超越。根據2019年的數據,馬來人佔了43%,而華人則是39%。
即便如此,喬治市依然是充滿各式華人遺產的地方,其中會館就是最能展現早期龐大華人移民在此生活的重要遺留之一。光是汕頭街就有三家會館:“周氏岐山堂”( Chew Si Kee San Tong)、“莊氏宗祠四美堂”(Soo Bee Tong Ch’ng Si Chong Soo)與“北馬惠來同鄉會”(Hooi Lye Tong Hneoh Hoay)。
“周氏岐山堂”的建築於1995年在老建築的基礎上落成。雖不知道它原本是什麼樣貌,但周氏在汕頭街的歷史悠久。據知他們於1891年就已經登記為社團,1915年召開宗祠大會,選購汕頭街建築為會所,2015年正好慶祝百年紀念
“周氏岐山堂”是新式建築。正面朝著“莊氏宗祠四美堂”,從“周氏岐山堂”玻璃窗上的倒影就能看到。
“莊氏宗祠四美堂”
在它對面的則是成立於1920年的“莊氏四美堂”,但1955年才遷移到現在這個位置,原本是在不遠的甘光內(Carnarvon Lane)。由於“莊氏”在歷史上一度改姓“嚴”,因而有“莊嚴同宗”的說法,“莊氏宗祠”也追隨2000年馬來西亞成立“莊嚴同宗會”的步伐,2007年改為“檳州莊嚴同宗會”。
“莊氏宗祠”原本牆上刻的字採用是“篆書”為主的形體,除了大門上的“莊氏宗祠”,左右兩旁則為“徽墨”和“錦繡”。雖然不清楚為何是這兩個詞,但感覺還蠻文雅的,畢竟“徽墨”是文房四寶的極品,“錦繡”則是華麗的絲織品。
大門旁的對聯則是則不是刻字,反而是另寫上去的,不知道是不是成立“同宗會”後才寫上的,分別為“錦帆遠達聯宗誼”與“繡幕宏開述旅情”。
頂樓外牆上有豎寫的“四美堂”三個字,不知道是不是加蓋的,用的竟是方正的楷體。另掛有新招牌“檳州莊嚴同宗會”,有題字人的署名,可惜我卻一直猜不著他是莊思X,用關鍵字也查不著,只得暫時作罷。
“北馬惠來同鄉會”
至於“北馬惠來同鄉會”,今年也不過73週年,但作為潮汕組織,是跟汕頭街最有關聯的會館了。同樣清楚寫著題字人“吳寶瑜”的招牌,還自稱“邑人”,我本不抱太大期望,但沒想到這人的資料竟不難找,也提到他擅長書法,應該就是他沒錯了。總之他是個從清代橫跨到國共抗戰時期的人物,最後在1967年逝世於台北。
至於同鄉會是怎麼得到他題字的?因為沒找到相關資訊,暫且打住。
也在惠來同鄉會旁看到“檳城音樂協會”的招牌呢。
在這裡也不得不提提“麗澤社”(Li Teck Seah),在周氏岐山堂不遠處、惠來同鄉會的隔壁,就有棟牆上還寫著“麗澤分校”四個大字,但這裡已經不是一所學校了。喬治市的學校在壯大以後,通常都會另尋校址搬遷到更大的空間去。麗澤社、麗澤A校、麗澤B校與麗澤分校目前就在喬治市古蹟區外圍的五條路社區(Macallum Street)立足。
“麗澤分校”
“麗澤分校”目前僅剩一個浮雕招牌在牆上。(未著色)
說實在我完全找不到現存至今“麗澤社”的功能與意義是什麼,這部分還有待更多資料補充。但從它1921年由孫中山追隨者創社的歷史背景來看,想必與“中華民國”的建國史有著密切的關係吧。
麗澤學校搬遷到五條路以前有許多轉折:1923年創校時是在鹹魚埕(Prangin Lane),鹹魚埕現在也不曬鹹魚了;兩年後遷徙到沓田仔街(Carnarvon Street)的獨棟建築,這建築現在還在,只是成了一所安老院;戰後,正校再被遷徙至港仔墘(Maxwell Road),這條路現已被1980年代開始啟動的光大計劃(KOMTAR)佔據,再後來所有學校聯通麗澤社才一起遷到了五條路。
1930年創校的分校原本就留在沓田仔街的獨棟建築,之後我就沒有更多的資訊了,所以不曉得為何汕頭街還有這麼一所寫著“麗澤分校”的建築。是之後再創立的分校呢?還是繼沓田仔街以後還有一次的搬遷記錄,實在沒搞清楚,但以麗澤學校目前有A、B二校再加上分校來看,說不定在當時是新開設的全新學校喲。
在街屋裡上課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4會員
116內容數
在這個城市呆到了第六年才開始想到要怎麼寫。能有這樣的開始也因為我已經沒那麼急著非得要為這個城市做些什麼。但有離心的我也沒有絕望,這個城市有不少熱愛生活的人們,不著急反而能靠近驚喜...想用文字把這幾年來有過的悸動,好好再整理一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說到老味道不容易堅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糖水鋪為了快速、降低成本,同時滿足顧客的要求,總會加上花花綠綠的甜食,像是玉米粒、燕菜、碩莪/西米等。一直到店家提醒我,我才知道四果湯本就只有四種材料:龍眼/桂圓、蓮子、紅豆和白果。
粿條湯是非常簡單的料理。做得好的粿條湯,關鍵在於鮮美的湯汁。現在市面上競爭激烈,粿條湯業者要突圍總有些花招要搞,最常見的就是可以以便宜價格添加豬絞肉、內臟、丸子或其他火鍋配料等,大碗、奢華、有噱頭。可是對我來說,只要稍微有一樣食材處理不好,或湯底混入太多材料而渾濁跑味,粿條湯就不是粿條湯了。
不知道疫情爆發後還有沒有好吃的苦瓜炒蛋。檳城目前的冠病死亡率全國最高,至今加護病房還在飽和狀態。即便二劑疫苗打滿,服務業要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大概也要等到明年以後了吧。
當工作地點遠離喬治市以後,我就很少吃到喬治市的早餐了。去年開始搬到喬治市附近,也只有在週六返老家看爸爸時,順便為家人帶點喬治市裡十點以前會賣的早餐,通常是麵食,偶爾也會買汕頭街的豬腸粥。
在汕頭街可以喝早茶、吃麵食的地方很多,在一般的早晨是非常熱鬧的,尤其是在汕頭街與江沙律的交界處,畢竟那是離早市巴剎吉寧仔萬山很靠近的街口。良友茶室就坐落在街口的一端。
雖然“汕頭街”的“汕頭”已經顯得低調許多,但今天的汕頭街依舊生龍活虎。它是喬治市街頭美食最集中的一處,過去的遊客只要住在靠近汕頭街的旅社,就不怕享用不到各種檳城美食,畢竟這裡早到晚都有吃的,從不間斷。
說到老味道不容易堅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糖水鋪為了快速、降低成本,同時滿足顧客的要求,總會加上花花綠綠的甜食,像是玉米粒、燕菜、碩莪/西米等。一直到店家提醒我,我才知道四果湯本就只有四種材料:龍眼/桂圓、蓮子、紅豆和白果。
粿條湯是非常簡單的料理。做得好的粿條湯,關鍵在於鮮美的湯汁。現在市面上競爭激烈,粿條湯業者要突圍總有些花招要搞,最常見的就是可以以便宜價格添加豬絞肉、內臟、丸子或其他火鍋配料等,大碗、奢華、有噱頭。可是對我來說,只要稍微有一樣食材處理不好,或湯底混入太多材料而渾濁跑味,粿條湯就不是粿條湯了。
不知道疫情爆發後還有沒有好吃的苦瓜炒蛋。檳城目前的冠病死亡率全國最高,至今加護病房還在飽和狀態。即便二劑疫苗打滿,服務業要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大概也要等到明年以後了吧。
當工作地點遠離喬治市以後,我就很少吃到喬治市的早餐了。去年開始搬到喬治市附近,也只有在週六返老家看爸爸時,順便為家人帶點喬治市裡十點以前會賣的早餐,通常是麵食,偶爾也會買汕頭街的豬腸粥。
在汕頭街可以喝早茶、吃麵食的地方很多,在一般的早晨是非常熱鬧的,尤其是在汕頭街與江沙律的交界處,畢竟那是離早市巴剎吉寧仔萬山很靠近的街口。良友茶室就坐落在街口的一端。
雖然“汕頭街”的“汕頭”已經顯得低調許多,但今天的汕頭街依舊生龍活虎。它是喬治市街頭美食最集中的一處,過去的遊客只要住在靠近汕頭街的旅社,就不怕享用不到各種檳城美食,畢竟這裡早到晚都有吃的,從不間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喬治教堂的旁邊就是中華總商會的大樓,可以看到這個大樓有多高,也顯示華人在檳城的力量有多強大。樓下也在維修,蓋有段時間了。 檳城椰腳街觀音亭,又名廣福宮,是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椰角街的一座大乘佛教寺廟。該寺建於1728年,是檳城州最古老的佛寺。歷史檳城椰腳街觀音亭最初由福建移民於1728年建立,
桃園市長鄭文燦2022年3月9日前往淡水禮拜堂,出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教會「馬偕來台150週年紀念郵票小全張」發行記者會,鄭文燦表示,150年前當台灣還處於落後、貧窮階段時,馬偕博士選擇來台灣宣教,以過人的意志力克服許多挑戰,創立包含淡水、五股等60多個長老教會,並且積極推動現代醫療、女子教育、台
Thumbnail
來到檳城的第一個景點是著名的姓李橋。這是一個獨特的水上社區,代表了早期中國華僑在當地的發展歷史。這裡的房屋建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生活社區。據說,當時的華僑是為了避免英國殖民者在陸地上徵收稅款,才選擇在水面上建造房屋,並形成了這樣的水上社區。 不過,這裡的一些景觀設計或許並不合每個人的口
Thumbnail
程氏古厝 淡水程氏古厝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是台灣現存最完整的閩式三合院古蹟之一。 開發先鋒 該古厝建於清光緒初年,由程氏家族所建。程氏家族是淡水早期開發的先鋒之一,在淡水開墾了大片土地。程氏古厝是程氏家族的祖厝,也是淡水早期開發的歷史見證。 建築組成 程氏古厝坐北朝南,由正廳、左右廂房、
Thumbnail
淡水教堂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是台灣第一座基督教石造教堂,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目前建物改建於1932年,1998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滬尾小學校禮堂位於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2巷,與淡水教堂相隔約1公里。從滬尾小學校禮堂可以遠眺淡水教堂的景色。 從滬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Thumbnail
新竹關西正義路天主教堂,又稱關西耶穌聖心堂,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正義路126號,是關西地區最具建築歷史風味的明顯地標。 教堂建於民國34年(1945年),由加拿大籍神父馮道南、耿天道、法良、葛民誼等人募款興建,歷時一年完工。教堂外觀採哥德式建築,尖塔高聳,牆壁為灰白相間的洗石子,搭配彩色玻璃窗,顯得典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去年6月間有機會審閲譚嘉明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九龍城華人社區與「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頗感興味,也對於香港史的研究議題,增長不少知識。譚嘉明先生這篇文章有兩個重點 ,一是〔九龍城華人社區的發展簡史〕;另一個重點是〔「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
Thumbnail
  占地3.98公頃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其「七海寓所」建於1950年,原為海軍的「四海招待所」。1949年經國先生來台,居於台北市長安東路18號一處向華南銀行租借的日式平房,因長安東路拓寬,於1969年遷至七海寓所。經國先生(1910-1988)及其夫人蔣方良女士(1916-2004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喬治教堂的旁邊就是中華總商會的大樓,可以看到這個大樓有多高,也顯示華人在檳城的力量有多強大。樓下也在維修,蓋有段時間了。 檳城椰腳街觀音亭,又名廣福宮,是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椰角街的一座大乘佛教寺廟。該寺建於1728年,是檳城州最古老的佛寺。歷史檳城椰腳街觀音亭最初由福建移民於1728年建立,
桃園市長鄭文燦2022年3月9日前往淡水禮拜堂,出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教會「馬偕來台150週年紀念郵票小全張」發行記者會,鄭文燦表示,150年前當台灣還處於落後、貧窮階段時,馬偕博士選擇來台灣宣教,以過人的意志力克服許多挑戰,創立包含淡水、五股等60多個長老教會,並且積極推動現代醫療、女子教育、台
Thumbnail
來到檳城的第一個景點是著名的姓李橋。這是一個獨特的水上社區,代表了早期中國華僑在當地的發展歷史。這裡的房屋建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生活社區。據說,當時的華僑是為了避免英國殖民者在陸地上徵收稅款,才選擇在水面上建造房屋,並形成了這樣的水上社區。 不過,這裡的一些景觀設計或許並不合每個人的口
Thumbnail
程氏古厝 淡水程氏古厝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是台灣現存最完整的閩式三合院古蹟之一。 開發先鋒 該古厝建於清光緒初年,由程氏家族所建。程氏家族是淡水早期開發的先鋒之一,在淡水開墾了大片土地。程氏古厝是程氏家族的祖厝,也是淡水早期開發的歷史見證。 建築組成 程氏古厝坐北朝南,由正廳、左右廂房、
Thumbnail
淡水教堂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是台灣第一座基督教石造教堂,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目前建物改建於1932年,1998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滬尾小學校禮堂位於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2巷,與淡水教堂相隔約1公里。從滬尾小學校禮堂可以遠眺淡水教堂的景色。 從滬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Thumbnail
新竹關西正義路天主教堂,又稱關西耶穌聖心堂,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正義路126號,是關西地區最具建築歷史風味的明顯地標。 教堂建於民國34年(1945年),由加拿大籍神父馮道南、耿天道、法良、葛民誼等人募款興建,歷時一年完工。教堂外觀採哥德式建築,尖塔高聳,牆壁為灰白相間的洗石子,搭配彩色玻璃窗,顯得典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去年6月間有機會審閲譚嘉明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九龍城華人社區與「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頗感興味,也對於香港史的研究議題,增長不少知識。譚嘉明先生這篇文章有兩個重點 ,一是〔九龍城華人社區的發展簡史〕;另一個重點是〔「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
Thumbnail
  占地3.98公頃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其「七海寓所」建於1950年,原為海軍的「四海招待所」。1949年經國先生來台,居於台北市長安東路18號一處向華南銀行租借的日式平房,因長安東路拓寬,於1969年遷至七海寓所。經國先生(1910-1988)及其夫人蔣方良女士(1916-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