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處,即家鄉」《布魯克林》:忠於內心的選擇,才能長出堅定的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故事發生在人人懷有美國夢的50年代。愛爾蘭女孩Eilis(瑟夏.羅南飾,Saoirse Ronan),正值青春年華,她勤奮刻苦,卻難以在家鄉立足。如果繼續留在平淡的小鎮裡,她只能為刻薄的雜貨店老闆打零工,微薄的收入甚至買不起自己的衣服。
她不像姐姐Rose有一份穩定的會計工作,也不像摯友Nancy有嫁入豪門的美貌,小鎮已無她容身之處。為了追尋嶄新的開始,她隻身前往紐約,落腳於移民的聚集地,布魯克林。
她知道這一切,不只為了金錢和生計,更為了有憧憬和追求的未來。
布魯克林於她而言,是新奇,是未知,是挑戰,是成長,是跳脫舒適圈,展翅飛翔。身不由己也好,追尋夢想也罷,離鄉背井是必然的代價,揮別了熟悉的小鎮生活,還有與她相依為命的媽媽和姐姐,她明白,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路,還是得自己走出來。
圖片|《布魯克林》電影海報
這也是《Brooklyn》(大陸譯為《布魯克林》,2015)這部電影的迷人之處。青澀的異鄉遊子,經歷鄉愁與蛻變,再度回鄉,落落大方、成熟自信的她成為小鎮裡的紅人。離鄉以前,她別無選擇;回鄉以後,隔著大洋兩岸的三角戀,對親情的責任與自由的嚮往,兩種人生,她又該如何抉擇?
在瑟夏.羅南細膩飽滿的演繹下,隨著Eilis的異鄉成長之旅,來一場鄉愁與大城市的冒險、現實與自我間的抉擇,精采絕倫的沉浸式觀影吧。

家鄉和異鄉的掙扎:獨立與成長的韌性,從接納自己開始


如果人生是一場冒險,你有沒有勇氣,挑戰尚未解鎖的關卡?
開往美國的船艙裡,擠滿了嚮往大城市新生活的人,Eilis是其中之一。一襲樸素灰藍毛衣、略顯老氣的髮型,脂粉未施的她渾身散發著土氣,甚至因為缺乏經驗而吃了羊肉湯,一整晚又拉又吐。她迷惘的眼神中,透露一絲對自由的嚮往,那股倔強,彷彿初出茅廬時我們青澀的模樣,離鄉前往城市,望著月夜獨自消化鄉愁,對未知手足無措,又對無限可能充滿好奇。
圖片|《布魯克林》劇照
Eilis白天在城市裡一家高級的百貨公司擔任櫃姐,晚上住在寄宿家庭,她性格內斂、不擅交流,起初,跟顧客對話顯得言詞笨拙、眼神閃爍,工作上的表現並不出色。兩點一線的生活,除了掙錢似乎找不到歸屬感,她覺得自己像沒有根的浮萍,身在異鄉,心卻記掛著家鄉,當第一封家書寄來時,她難以壓抑思鄉情懷,無可遏止地痛哭。
在異鄉的第一個聖誕節,她參加了教會舉辦的晚會,會場裡充斥著孤老無依的愛爾蘭移工,他們造橋鋪路,勤勤懇懇打了一輩子工,卻沒有換來晚年的安穩。Eilis同情他們,卻不免憂慮,這莫非也是她的將來?
對未知感到恐懼時,更要踩著堅定的步伐;如果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就先把眼前的路走踏實。
勇氣不是沒有恐懼,勇氣是與恐懼並肩同行。
──蘇珊.戴維,哈佛心理學家
原來,擺脫負面情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忙碌起來。Eilis在神父的安排下開始學記帳,布魯克林大學的夜校生活為她注入新動力,她憧憬有天也能像她姐姐Rose一樣,轉做文職會計。
好像我們的人生,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我們能掌握的,唯有當下,透過建立一個一個鮮明的目標,規劃理想藍圖,而所謂充實,是放下對未來的憂慮,專注於享受一點一滴實踐目標的過程。
短短一年光景,Eilis已不是當年那個青澀無助的女孩,她容光煥發,工作上得心應手,與顧客侃侃而談,更通過了檢定考試,取得會計證。
圖片|《布魯克林》劇照
是什麼力量促使她融入新環境,快速成長蛻變?
與其說是因為Tony溫柔真誠的愛情所帶來的歸屬感,不如說是因為愛情安定的力量,讓Eilis獲得自信與勇氣。Eilis在舞會上認識了體貼善良的Tony,同樣身為移工的他並不富裕,卻真心相待。他為她的生活帶來歡樂,每當Eilis難過的時候,她會依偎在他懷裡。因為Tony的出現,Eilis逐漸步上正軌,心扎了根,生活便有了依歸。
其實,歸屬感始於接受自己,你感到認同的程度,事實上,絕不會超過你接受自己的程度,因為相信自己夠好,會帶給你勇氣,展現真實、脆弱及不完美的一面。
──布芮尼.布朗,社會工作學博士
最初的歸屬感,原來是自己給的;當你發覺自己格格不入時,就先溫柔的擁抱並接納自己吧。人們也會漸漸喜歡上,那個勇敢而自信的你。
圖片|《布魯克林》劇照

安逸和自由的矛盾:取捨與抉擇的堅定,由忠於內心出發


新生活一帆風順,家鄉卻傳來了姐姐Rose突然病逝的消息。白髮人送黑髮人,Eilis的媽媽悲慟不已,她希望Eilis能回家陪她。Tony很擔心,他的愛人回家鄉以後,會不會不再回到有他的異鄉?
無論他人懷有怎樣的期待,做抉擇的人,終究是自己,做了決定以後,要對取捨負責的人,還是自己。
Eilis起初的決定是回家鄉探望媽媽後,就再度回美國,她為了給Tony安全感和承諾,答應與Tony祕密結婚。可她沒有想過,回鄉後的情況,竟與從前大相逕庭。

那是衣錦還鄉的感覺。Eilis彷彿成為小鎮裡的高人氣明星,大家喜歡她摩登的打扮,喜歡她幽默風趣的態度,也喜歡她妙語如珠地談論在美國的生活體驗。她甚至能做姐姐的會計工作,那份她曾經欽羨不已、收入穩定的職業。更令她心動的是,儒雅帥氣的富二代Jim溫柔地向她示好,而她的媽媽,也極力撮合兩人,她多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嫁個好歸宿,並留在家鄉陪伴自己。
圖片|《布魯克林》劇照
在愛情上,Eilis動搖了,她對Jim心生好感,同時也對遠在美國的丈夫Tony感到愧疚,她久久未敢拆開Tony的信,拆開了,也不知該如何回應Tony的深情。如果留在家鄉,生活安穩,又能陪伴在母親身邊,這樣的未來,是不是更好?
人生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我們能遵循的,唯有忠於內心的聲音,學會取捨,慎選每個當下,並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只有你能創造自己,只有你能決定今後的人生。
──阿德勒
Eilis也深知,陪伴母親,不應該是背叛愛情的藉口,然而,在Jim的柔情與在小鎮安逸的生活誘惑下,Eilis逐漸感到茫然。直到那層從美國歸來的夢幻濾鏡,被現實擊碎,在真相之下化為泡沫時,Eilis才終於清醒。
圖片|《布魯克林》劇照
刻薄的雜貨店老闆發現了Eilis祕密結婚的事實,並向她露出威脅般詭異的笑容。這一刻,Eilis驚覺,她能有「衣錦還鄉」的感覺,來自於在美國的經歷與蛻變,而陪伴她一同成長的人,是Tony,也只有Tony,能跟她以相同步調,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而Jim愛上的,是蛻變以後自信的她,並不是原本的她。
這段隔著大洋兩岸的三角戀,讓我想起了一段我很喜歡的村上春樹的話:「最愛你的人,不是看見你的光芒向你趕來,而是看到你在泥土裡艱難掙扎的時候,不顧你的狼狽,溫柔地向你伸出雙手。」Eilis最終選擇了那個真正愛她的人,而不是能帶給她富裕生活的人。
而那番刻薄的威脅,也令她驚覺,習慣了大城市自由的生活步調以後,小鎮閉塞的風氣,並無法令她長久安住。
Eilis在布魯克林的成長之旅,有膽怯,有憂慮,有鄉愁,經歷了青澀與蛻變,收穫工作、學業和愛情,最重要的是,遇見那個能帶給她「心安處,即家鄉」的人。
圖片|《布魯克林》劇照
正如劇末Eilis經典又動人的對白:「你會十分想家,想得要命,你除了忍受這一切以外毫無辦法,但這一切並不會擊垮你。終有一天,太陽會再次升起,你或許都未曾注意到,就這麼悄聲無息地,你會開始思考其它的事情,會掛念一個和你過去毫無交集的人,那時,你就會明白,那個只屬於你的人,就是你的安生之地。」
由約翰.克勞利(John Crowley)執導,英國暢銷小說家尼克.宏比(Nick Hornby)
擔任編劇,改編自愛爾蘭作家柯姆.托賓(Colm Tóibín)的同名小說,電影《Brooklyn》以飽和的色調訴說著濃烈的鄉愁、青澀與蛻變、迷失與抉擇,它不只是愛情片,更深刻闡述女性成長、忠於自我與堅定未來的勇氣。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結合音樂與文字的賞析創作,將喜歡的音樂,化以文字與顏色,帶來聽覺與意象結合的美感。文字與音樂激盪的火花,綻放絢爛煙火,陪伴你心中那一瞬悲喜、釋懷與感動,和笑與淚,直到時時刻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nna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愛情,到底是無私還自私?愛是很主觀的感受,卻有其共通性,綜覽現實生活乃至古今中外的愛情故事,無一不訴說著,愛,是由無私的本質和自私的本能層疊而纏繞,複雜又矛盾的情感。 阿姆斯特丹,兩個特殊身分的男人愛上了同一個女人,開啟了三人曲折的緣分。女主角惠瑛,是一位對愛情憧憬的畫家,芳齡二五,亭亭玉立,渴望
30歲的理想生活該是什麼模樣?   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與關係,滿足社會期待?是成就規劃中的步驟,離目標更進一步?還是活得更像自己一點?在現實的打磨下,褪去了20幾歲的灑脫自如,有點迷茫、有些期待,在渴望攀附更高峰頂的過程中,跌跌撞撞,才明白,原來成長這條路,沒有捷徑。   沒有所謂的理想生活,只有
香奈兒品牌眾所皆知,但你是否好奇,這位締造偉大時尚帝國,深刻影響現代服裝發展的女性,何其獨特?可可香奈兒,率性優雅,大膽前衛,她工作時,總喜歡刁一根菸,一面思考,一面俐落地修改服裝,經過她的巧手,平凡衣料頓時昇華為藝術品。她出身貧寒,失敗過無數次,卻從未放棄她的才華——讓我們由美國導演克里斯丁·杜
在爭取和珍惜之間,做一種選擇;在恰好的時間,遇上剛好的你,幸福醞釀、終於發酵。 -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過去的每一時刻,你做出了另一種選擇,那現在的你,又會怎樣呢?」——《追婚日記》 | Go LaLa Go  故事描述33歲的單身OL杜拉拉(林依晨飾),從默默無名的小職員,在努力不懈的經營下
愛情,到底是無私還自私?愛是很主觀的感受,卻有其共通性,綜覽現實生活乃至古今中外的愛情故事,無一不訴說著,愛,是由無私的本質和自私的本能層疊而纏繞,複雜又矛盾的情感。 阿姆斯特丹,兩個特殊身分的男人愛上了同一個女人,開啟了三人曲折的緣分。女主角惠瑛,是一位對愛情憧憬的畫家,芳齡二五,亭亭玉立,渴望
30歲的理想生活該是什麼模樣?   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與關係,滿足社會期待?是成就規劃中的步驟,離目標更進一步?還是活得更像自己一點?在現實的打磨下,褪去了20幾歲的灑脫自如,有點迷茫、有些期待,在渴望攀附更高峰頂的過程中,跌跌撞撞,才明白,原來成長這條路,沒有捷徑。   沒有所謂的理想生活,只有
香奈兒品牌眾所皆知,但你是否好奇,這位締造偉大時尚帝國,深刻影響現代服裝發展的女性,何其獨特?可可香奈兒,率性優雅,大膽前衛,她工作時,總喜歡刁一根菸,一面思考,一面俐落地修改服裝,經過她的巧手,平凡衣料頓時昇華為藝術品。她出身貧寒,失敗過無數次,卻從未放棄她的才華——讓我們由美國導演克里斯丁·杜
在爭取和珍惜之間,做一種選擇;在恰好的時間,遇上剛好的你,幸福醞釀、終於發酵。 -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過去的每一時刻,你做出了另一種選擇,那現在的你,又會怎樣呢?」——《追婚日記》 | Go LaLa Go  故事描述33歲的單身OL杜拉拉(林依晨飾),從默默無名的小職員,在努力不懈的經營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一集萊莉經歷了人生第一次的巨變,搬離家鄉、與青梅竹馬分離並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樂樂、憂憂、怒怒、厭厭及驚驚同樣感到措手不及,卻也在過程中陪著萊莉一同學習一同成長。第二集更是迎接了青春期,阿焦、阿慕、阿廢以及阿羞的出現,更多複雜的情緒隨之而來,看似災難,卻也暗示著萊莉逐漸成長著一個更完整的個體。
Thumbnail
這是個閱讀改變人生的故事。《布魯克林有棵樹》描寫20世紀初期,德國移民家庭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生活。故事從小女孩法蘭西的角度,講述諾蘭一家人在貧窮中享受快樂和自由的生活,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和世界觀,淚中有笑,是美國知名的少年成長小說。
Thumbnail
「當我們選擇一條全新的道路,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捨棄一些人事物,踏上陌生的旅程,遇見陌生人,面對、接受新的挑戰。總是會不捨得,但是改變不是不好,它是讓我們有機會發現另一條道路的美好。」~by Doris
Thumbnail
美麗又調皮的小女孩葛蕾絲,總是跟著母親喬伊在每位雇主的家偷偷借宿,她們沒有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的家。諷刺的是,其中一名雇主說著自己走遍了東南亞各地,在她印象中菲律賓人總是特別親切,那悠閒的態度對比喬伊的女兒葛蕾絲,因著「特殊身分」只能當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小移民罪犯,小女孩出生至今從未回到母國菲律賓,這讓母
Thumbnail
Rachel選擇到澳洲留學,鍛鍊自己要在海外發展的決心,在伯斯,經歷了生活和工作的雙重挑戰,最終成為澳洲公民。每個起心動念的原因都很單純,你能維持最重要的初衷嗎?
Thumbnail
早安,我是Elena ☀️ 《給你勇氣》是一個新的企劃,希望可以透過我自己的生命故事分享「勇氣」,並將一個看似龐大的計劃拆分成簡單的行動步驟,帶給讀者多一些去嘗試新事物的勇氣,讓那顆埋藏在心底的夢想種子發芽。 每篇勇氣都將分為動機、收穫和行動方式來介紹,本週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打工換宿的勇氣
Thumbnail
又拉回我與塔瑪拉在銀行換錢的路上。她很認真地跟我說:「Iris,妳明明是外國人,照理說歐洲我比妳還要熟。為什麼妳比我晚到但妳可以比我提早適應環境。不僅跑遍歐洲各地、也結交認識很多朋友。妳可以一步步地往理想的道路前進,但我卻什麼都做不好?」
Thumbnail
在各國朋友的援助與溫暖鼓勵下、我的工作逐漸穩定—而在布萊頓的生活終於安定了下來。布萊頓的生活充斥著英國高昂物價及嚴苛的生活開銷、這時我才驚覺—即使有份穩定工作也會有入不敷出的情況…,那到底要怎樣做才能突破這樣的困境呢?我左思右想想破了頭、忽然靈光乍現想起媽媽以前跟我提到她年輕時的故事…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艾爾西Elsie,一個嚮往自由的150小女子,也許外表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嬌小、柔弱,但內心卻蘊藏著無限的勇氣與決心。我對生活充滿熱情,並堅信著每個人都應該追尋並實現自己內在的夢想。 從我年幼的時候開始,我就對自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喜歡在大自然中漫步,感受著微風輕拂,聆聽著樹葉的沙沙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一集萊莉經歷了人生第一次的巨變,搬離家鄉、與青梅竹馬分離並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樂樂、憂憂、怒怒、厭厭及驚驚同樣感到措手不及,卻也在過程中陪著萊莉一同學習一同成長。第二集更是迎接了青春期,阿焦、阿慕、阿廢以及阿羞的出現,更多複雜的情緒隨之而來,看似災難,卻也暗示著萊莉逐漸成長著一個更完整的個體。
Thumbnail
這是個閱讀改變人生的故事。《布魯克林有棵樹》描寫20世紀初期,德國移民家庭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生活。故事從小女孩法蘭西的角度,講述諾蘭一家人在貧窮中享受快樂和自由的生活,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和世界觀,淚中有笑,是美國知名的少年成長小說。
Thumbnail
「當我們選擇一條全新的道路,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捨棄一些人事物,踏上陌生的旅程,遇見陌生人,面對、接受新的挑戰。總是會不捨得,但是改變不是不好,它是讓我們有機會發現另一條道路的美好。」~by Doris
Thumbnail
美麗又調皮的小女孩葛蕾絲,總是跟著母親喬伊在每位雇主的家偷偷借宿,她們沒有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的家。諷刺的是,其中一名雇主說著自己走遍了東南亞各地,在她印象中菲律賓人總是特別親切,那悠閒的態度對比喬伊的女兒葛蕾絲,因著「特殊身分」只能當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小移民罪犯,小女孩出生至今從未回到母國菲律賓,這讓母
Thumbnail
Rachel選擇到澳洲留學,鍛鍊自己要在海外發展的決心,在伯斯,經歷了生活和工作的雙重挑戰,最終成為澳洲公民。每個起心動念的原因都很單純,你能維持最重要的初衷嗎?
Thumbnail
早安,我是Elena ☀️ 《給你勇氣》是一個新的企劃,希望可以透過我自己的生命故事分享「勇氣」,並將一個看似龐大的計劃拆分成簡單的行動步驟,帶給讀者多一些去嘗試新事物的勇氣,讓那顆埋藏在心底的夢想種子發芽。 每篇勇氣都將分為動機、收穫和行動方式來介紹,本週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打工換宿的勇氣
Thumbnail
又拉回我與塔瑪拉在銀行換錢的路上。她很認真地跟我說:「Iris,妳明明是外國人,照理說歐洲我比妳還要熟。為什麼妳比我晚到但妳可以比我提早適應環境。不僅跑遍歐洲各地、也結交認識很多朋友。妳可以一步步地往理想的道路前進,但我卻什麼都做不好?」
Thumbnail
在各國朋友的援助與溫暖鼓勵下、我的工作逐漸穩定—而在布萊頓的生活終於安定了下來。布萊頓的生活充斥著英國高昂物價及嚴苛的生活開銷、這時我才驚覺—即使有份穩定工作也會有入不敷出的情況…,那到底要怎樣做才能突破這樣的困境呢?我左思右想想破了頭、忽然靈光乍現想起媽媽以前跟我提到她年輕時的故事…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艾爾西Elsie,一個嚮往自由的150小女子,也許外表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嬌小、柔弱,但內心卻蘊藏著無限的勇氣與決心。我對生活充滿熱情,並堅信著每個人都應該追尋並實現自己內在的夢想。 從我年幼的時候開始,我就對自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喜歡在大自然中漫步,感受著微風輕拂,聆聽著樹葉的沙沙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