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monte)省的一個小都市奧梅尼亞(Omegna),經營鋁工廠的阿方索‧比亞樂堤(Alfonso Bialetti)看到工廠附近的婦女們多使用一種名為Liciveuse的舊式洗衣機。這種洗衣機的特色在於利用蒸氣壓力,將鍋爐底部的肥皂水從中央導管裡擠壓而出,向外噴灑來洗淨衣物。從這裡他得到了靈感,將其原理嫁接到煮咖啡的器具上。於是在比亞樂堤的研發下,1933年名為「摩卡壺(MOKA EXPRESS)」的咖啡器具終於問世。從此以後,摩卡壺以其實用性和低廉的價格,遍布義大利90%的家庭,對義式濃縮咖啡的普及有很大的貢獻。
摩卡壺以其實用性和低廉的價格,遍布義大利90%的家庭,對義式濃縮咖啡的普及有很大的貢獻。
居家咖啡館的代表器具
摩卡壺發明之前,咖啡是在咖啡館裡社交聚會的男性們才能享用的飲料。但隨著摩卡壺的普及,在家就可以享用的居家咖啡文化,以女性為中心逐漸展開。摩卡壺就像手沖滴濾壺一樣,不需要什麼技巧,因此成為想在家品味咖啡的人們趨之若鶩的器具。隨著愛樂壓Aeropress的問市,摩卡壺的地位雖然遭受到威脅,但對於剛開始嘗試居家咖啡館的人們來說,仍舊是最具吸引力的器具。
對於剛開始嘗試居家咖啡館的人們來說,摩卡壺仍舊是最具吸引力的器具。
戰爭都無法剝奪,喝杯咖啡的閒暇
義大利軍隊的餐飲出了名的豪華,甚至有人說,義大利在二次世界大戰之所以會慘敗,原因就出於飲食上。從英國隨軍記者亞蘭 . 穆爾黑德(Alan Moorehead)的《非洲隨軍記三部曲》內容,就會發現這個說法雖然令人驚訝卻一點也不誇張。亞蘭在自己親身採訪的「羅盤行動」(譯註:英軍於1940年12月針對義大利軍隊在北非發動的戰爭)裡,報導了只有三萬人的英國部隊,殲滅了十三萬人的義大利部隊,而在這場大勝中,也目睹了深具衝擊性的場景。義大利軍的營房裡,隨處可見各種義大利麵條、壓縮的脫水蔬菜、帕馬森起司(Parmesan Cheese)、葡萄酒等食物,甚至士兵們還會在飯後,以各自攜帶的小摩卡壺,為自己煮上一杯義式濃縮咖啡作為一餐的結束。就算是戰爭,也無法剝奪義大利人喝一杯咖啡的閒暇。
尋找「克力瑪」
咖啡館裡所使用的咖啡淬取機,一般都是以9bar(壓力單位)的高壓來萃取濃縮咖啡液,因此上面會覆蓋一層金黃色的泡沫。這層細緻的泡沫稱為克力瑪(Crema),也就是咖啡脂,被視為是新鮮濃縮咖啡液的標準。但是摩卡壺只能以1~2bar的低壓來萃取濃縮咖啡,很少出現細沫。因此對於重視克力瑪的人來說,摩卡壺就不具太大的吸引力。比亞樂堤公司在原有的摩卡壺裡加入壓力錘,以4bar的壓力來萃取濃縮咖啡液,開發出名為「BRIKKA」的加壓式摩卡壺。這項新產品雖然還不夠完美,但也足以讓人們在家享受義式濃縮咖啡的香醇滋味,因此深受好評,也為摩卡壺的克力瑪之爭畫下休止符。
再來一杯義式濃縮咖啡~
比亞樂堤的摩卡壺身上,印了高舉一根手指頭的八字鬍紳士,這是1958年阿方索‧比亞樂堤的兒子雷納度(Renato Bialetti)筆下的Q版老爸。高舉一根手指頭的姿態,表示「再來一杯義式濃縮咖啡」的意思,利用這個Q版形象打出的電視廣告,馬上成了熱門焦點,也大大地帶動了摩卡壺的銷售量。
沉睡在摩卡壺裡的男人
2016年3月11日義大利的一家天主教聖堂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葬禮彌撒,遺族們對著一個巨大的摩卡壺,難掩心中的悲傷沉痛。他們前面沒有棺槨,只有一個摩卡壺,這個特製的摩卡壺,就是高齡93歲去世的雷納度‧比亞樂堤的骨灰罈。比亞樂堤公司的掌門人雷納度‧比亞樂堤,不僅是摩卡壺發明者阿方索‧比亞樂堤的兒子,也是將摩卡壺事業擴展到全世界的人,葬禮中以摩卡壺作為骨灰罈,乃是根據雷納度‧比亞樂堤生前的遺囑,由此也可看出這個將摩卡壺由義大利推向全世界的男人,對摩卡壺深深的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