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功能性矯正案例分享1與家長的重要性

(2024.07更新)
以下是我改寫給另家長(主要照顧者)在功能性矯正中的重要性。本例的家長和弟弟是很配合的,所以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效果就這麼顯著。弟弟現在已結束矯正療程,
2018暑假回診並無太大變化。
2018暑假回診並無太大變化
以下是我改寫給另一位家長的文字,剛好說明了家長(主要照顧者)在功能性矯正中的重要性。
本例的家長和弟弟是很配合的(只是牙齒移動時會偷偷哭,這時就很需要家長在旁鼓勵),所以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效果就這麼顯著。
弟弟現在已結束矯正療程,2018暑假回診並無太大變化。通常這樣,家長和小朋友都不會想要繼續矯正了,所以無須上金屬矯正器,維持性也看得出多好,無須戴『維持器』(因為是引導,非人為排列)...在成長階段的孩童,通常我會建議,舊的MRC倒是夜間戴一下比較好,充當維持器,繼續引導齒顎的發育。不戴也行。因人而異。
功能性矯正,是很需要病人與家屬的理解與配合的,不然不會到現在直接上矯正器仍是主流的矯正方式,因為後者不需要病人的配合,雙方最輕鬆。
問題是吃方便藥,其後果影響是很深遠的,例如被犧牲的健康,至於戴固定式矯正器常見的不適,例如破皮、被線尾刺到、矯正器掉了,等急症,都是隱藏版的。我們臨床看多了,您們也可上網看看別人的牙套日記,如果舒適,為何那麼多人都急著拆牙套?這讓我想到婚姻圍城的笑話,因為瞎子不怕槍,因為年輕不懂事。愛美是有代價的。美麗是一時,終究會過去,但健康是一輩子的事。

來找我做功能性矯正的,很多都是家長自己本身有親身經歷過那種苦,所以才會找到我來為他/她的孩子輕鬆矯正。

功能性矯正,大幅簡化了以後上矯正器的複雜性,而且分階段收費,我覺得比較省錢、合理。我們的責任在於當陪公子哥兒練劍的教練,讓小朋友與家屬知道在做什麼?為何要這樣做?至於小朋友的配合度到哪,我們只能希望,家長在家幫忙監督、提醒、鼓勵。我需要的不只是小朋友的配合,也需要能敲鍋邊鼓的家長,這差很多。
說個兩實例吧。
上週才來一位已做一年功能性矯正的妹妹,小三,沒啥進展,之前都由爸爸帶來回診,媽媽只在矯正諮詢時來過,媽媽有拔牙矯正過,如前述,馬上拍板定案,後續再也沒出現過,都由爸爸帶來,而偏偏爸爸是狀況外的人,『每次』回診我都囑咐叮嚀很多,結果他聽不懂(他當初就不懂功能性矯正與傳統矯正的差別),在家也沒轉述、幫忙盯小朋友,純粹就是帶小朋友回診,看看我在臨床上唸一唸、拍拍照,就這樣過了一年。上週回診我本來是要跟媽媽(這次忽然剛好媽媽有空帶來了,有心就會做到)協議中止療程了,結果溝通的過程才發現彼此的認知落差這麼大,爸爸回家後啥都沒說,媽媽也不知道要如何配合,就真的以為光那副裝置就能改變一切(一如網路上描述它的那樣神奇)。所以最後媽媽跟我重新建立FB連結,以後也儘量由她自己帶來,她在家會幫忙盯。我也相信一切會好轉,療程又繼續了。因為我有下面這個例子的經驗。
第二個例子,爸媽角色互換,一樣是小三的妹妹。爸爸雖不太懂,但被我治療過,相信我,所以把女兒帶來功能性矯正。但一樣的,後續是狀況外的媽媽帶來回診,一樣過了7、8個月都沒啥進展,我聯絡爸爸回診觀看。結果爸爸開始介入,一個月,很誇張的戲劇性變化就出現了。妹妹自己看到有變化,配合度就更高了,正向循環。
說這兩個例子,是讓您們知道您們家屬在功能性矯正的角色重要性。現在的小朋友大多很聰明,其實只需您們適時的提醒、推波助瀾與鼓勵一下就好了,不要他們一叫不舒服、耍脾氣不戴,就馬上附和。如果您們只在乎牙齒硬組織的畸形錯位,而無視她的黑眼圈、駝背,發出的健康求救訊號,那,說真的,大可再等晚一點再做矯正,讓她苦悶的青春期快樂多一點,國/高中再做就好了。以現在傳統矯正技術,把亂的牙齒高效排整齊,這並非難事,例如我用的自鎖式矯正器,通常在半年左右就能解決牙齒亂之類的主訴(主要訴求,為什麼想來做矯正?)。
難的是我現在要利用他/她還有發展潛力,改正改善他/她很多未來的『生活習慣病』,我覺得這才重要。而這小朋友不懂,家長才比較可能懂這厲害關係。
像前面的例子,有心,自己就會找出時間把事情辦好,而不會用一堆我覺得是奇怪的藉口,例如補習....在健康之前,你就算名列前茅又如何呢?我可是過來人。何況日常零碎的時間一堆,很多看起來會相斥的事件,妥善安排後,是可以和諧共處的。
如何善用,也算是功能性矯正的另一個學習,時間管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黃邦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