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料尋找 & 製程開發

針劑產品的製程開發,尤其是水針,說白話一點就是東西加進去攪一攪混一混就好了,但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只能說看運氣看產品。
雖然在製程步驟上「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在設施上必須使產品做到「無菌」等級,就知道這個製造環境的維護基本上就是一大難題,但這 LoMei 就沒碰過了。
對於針劑的學名藥,能做更動的部分真的不多,有「三項」可以不同,其一就是 buffer,除緩衝試劑 buffer 和調控 pH 的試劑外一般在 label 上都會載明其成分組成,若對其成分仍有疑問甚至可以上 DailyMed 去求證 (其產品為美國市場為主),裡面的 UNII number 甚至可以幫你確定它「真正」的成分是什麼,而 buffer 的部分就要依逆向工程去拆解了。有些產品很「奸詐」會在 label 上動手腳,故意讓你誤會他可能有添加或沒添加什麼,但是若是做學名藥的話就要特別注意:只能添加 label 上有寫的東西!所以在找資料時就要找清楚,通常在 Drug@FDA 會有原始的送件資料,可以藉由他劃掉的槓槓去稍微推敲一下有什麼東西。
在產品原料部分,不管是原料藥 API 或是賦形劑 Excipient 都可以在 Pharmacompass 找到有 DMF 的廠商,它絕對是開發前期最好用的網站之一,不過有時要要樣品就比較麻煩了...。
至於水針的製程就是「找出最適合的混和順序」,添加順序是水針唯一需要考慮的,不適合的添加順序容易造成析出貨無法溶解,通常可考慮的是對溶劑的溶解度pH ,要求盡量縮短製程的時間。 粉針,即凍乾產品,就需要比較長的實驗時間,需要確認的參數也比較多,有時候不同廠牌的凍乾機台也會影響其後來的成品狀況。只聽說可以看產品的線判斷它原先加的溶劑量是多少,這好像是廢話懸浮劑型 Suspension 如果組成無法形成自組裝 self-assembly 就是看使用的機台能量夠不夠強大了,找到對的機台就成功一半了。
製程開發階段應包括,所有接觸藥液容器、管線的相容性,會不會有「吸附」的現象,所以測試時間主要是以你的批量大小為主 (最好多做幾天),最常見到的問題會是「矽膠管」的部分,大部分在製程時使用的管線會是以軟管為主很少數使用硬管,所以盡量以軟管做測試,管線在靜止與流動時的吸附率也不同,這也是在做實驗前需要先考慮到的,要做動態還是靜態,若已確定代工廠記得要先請他們提供相關管材與容器做與藥品的相容性測試,這樣才能確保後續的製程確校不會有問題。

LoMei 在藥廠只做過一種劑型,類似水針,其他同事也幾乎是做水針,所以好像沒什麼有趣的經驗可以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