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片局】七部「把拍電影的過程拍成電影」的後設電影,每一部都是影劇教科書!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以個人觀點精選七部廿一世紀的經典後設電影。
所謂的「後設電影」(meta-movie),是泛指那些在電影故事中呈現電影製作過程的特別類型。當創作者完成的影像,是把整個文本的概念反覆呈現在觀眾眼前,就形成一個像是俄羅斯娃娃的「套層結構」:揭開每一層,裡面出現的是個參照上一層的相似形態。所以後設電影又被稱作「元電影」,也就是用電影本身去映照和凸顯自己各部分成形的過程。例如:
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以《八部半》(Otto e Mezzo/1963),把創作者的身分從幕後拉到幕前;
楚浮(François Truffaut)以《日以作夜》(La Nuit américaine/1973),詳實還原整部電影的攝製過程;
弗蘭普頓(Hollis Frampton)的那些實驗性短片,重新解構創作文本成形的過程;
布魯克斯(Mel Brooks)以嘲諷著稱的《新科學怪人》(Young Frankenstein/1974)及《羅賓漢也瘋狂》(Robin Hood: Men in Tights/1993),把經典題材轉譯成風格相左的新文本;
諾蘭的《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用最擬真的觀影體驗反證了電影的完全不可信;
這些創作者顛覆了電影原本做為提供娛樂的中性媒介特性,打破被稱為「第四面牆」的大銀幕,直接與觀眾進行高層次的對話。以下為大家整理了進入廿一世紀之後,以個人觀點精選的七部經典後設電影,如果你也是對這種類型有興趣的觀眾,不妨都找來看看吧。

一、《好萊塢結局》

(Hollywood Ending /2002)
《好萊塢結局》正式海報,視覺概念借用洛杉磯中國戲院前影人留名的手印鞋印,同時諭示每個角色在片中的身分象徵。
伍迪艾倫(Woody Allen)在2002年推出本片,一慣性地身兼編/導/演三職。故事描述曾風光一時的導演沃爾(Val,有借用中文「我」諧音之意),正面臨無片可拍、靠著接拍廣告糊口的窘境。幸而透過前妻不計前嫌幫忙牽線,終於有機會再度執導商業電影,雖然金主正是前妻新歡,沃爾仍硬著頭皮接下;哪知又不幸在開拍前夕罹患「心因性眼盲」,不想失去飯碗的沃爾借助好友掩護,如同瞎子摸象勉強拍完交片。電影在美國本土上映時,因內容空泛、畫面失焦等問題劣評如潮,卻意外在法國市場大受好評……
沃爾在眼盲狀態下,還能決定演員的服化道、指導每個人的表情走位,暗諷很多同行根本是矇著眼拍片。
全片充滿艾倫個人風格,特別是那種慢一拍才能反應過來的後勁型笑點。他在片中除了自嘲毫不手軟,對美國電影圈唯商業利益優先、法國電影人過度崇尚藝術性的兩種極端值,也是不留餘地的嘲諷全開。就像是艾倫直接站到觀眾身邊,一一點名電影圈幕後的種種荒謬亂象。
《好萊塢結局》英文版預告

二、《我是路人甲》

(2015)
《我是路人甲》海報色調溫暖明亮,所有入鏡的非專業演員都面帶笑容,但他們實際的生活日常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故事以中國最大的古裝片廠「橫店影視城」為背景,把這個實際存在的地點,塑造成一個匯聚眾人夢想的夢幻之地,而所有懷抱夢想來到這裡的有志之士,卻幾乎都因夢想破碎而心灰意冷地離開。整個橫店既是中國影視圈的縮影,也是多數中國影人的現況;雖然片中主角萬國鵬(演員本名)最終獲得了一個正面結局,但更多角色都隨著下戲而回到貧苦困頓的現實。在電影本身的後設類型之外,導演爾冬陞另外聘請了紀錄片導演唐斌斌團隊,側拍整部電影的拍攝過程,穿插工作人員及演員的訪談片段,製作成《我是路人甲紀錄片》,形成「後設以外的後設」,兩部作品的互文性,非常值得所有以拍片為志業的電影人當作參考範本。
導演爾冬陞的人面廣資歷深,邀來的客串陣容大牌雲集,金獎導演許鞍華就是其中之一。
拍電影這件事,除了心裡的夢想以外,沒有一件事是真的。」爾冬陞在更早的作品《色情男女》(1996)中,就陳述過相同的理念。《我是路人甲》雖然較為勵志,畫風色調也相對溫和,但依舊在告訴所有想進拍片這行的後進:這裡是地獄,能回頭還是儘早回頭吧。
《我是路人甲》預告

三、《一屍到底》

(カメラをとめるな!/2017)
《一屍到底》連官方海報都粗糙到令人髮指,而這卻正是全片最精華之所在。
故事沒頭沒腦的就從一個低成本劇組在廢棄工廠內拍片開始,服化道之粗糙、導演之隨興,簡直令人瞠目結舌,但沒多久畫風丕變,原本的喪屍來襲戲劇情竟然成真,喪心病狂的導演卻堅持要完成這部自詡為史詩的大作,劇組上下陸續遭害,倖存者無路可逃下只好起身反擊……電影的前半小時多簡直尷尬到極點,但進入第二幕後卻再度轉變畫風,原來第一幕本身就是劇中劇,觀眾將看到劇組上下為完成低成本恐怖片的所有前製作業,以及每個人的心路歷程;而第三幕更是經典中的經典,詳實還原第一幕之所以能一鏡到底的幕後過程,直到最後一顆結尾鏡頭、集結眾人之力完成為止;就連片尾工作名單的襯底影片,又把第三幕所有鏡頭的真正幕後拍攝過程也完整公布,直接在一部電影裡完成四次同一文本的自我互文。
確定殺青這一刻,不只戲中演員,就連影廳中的觀眾也起立鼓掌。
本片長度接近商業電影規格,但最初上映時並未規劃商業播映,直到出於意外的病毒式口碑行銷形成話題之後,才由片商重新安排院線上映,放映廳數一度達到兩百間左右,累計票房超過卅億日圓。電影創意敘事手法新穎,但結構卻是最正統的三幕劇形式,起承轉合及首尾呼應流暢無比,堪稱低成本製片的典範。可惜導演上田慎一郎遭素人劇團「PEACE」指控創意抄襲,原本四部曲的計畫在第二部《一屍到底番外篇:好萊塢大作戰!》(カメラを止めるな! スピンオフ ハリウッド大作戦!/2019)後就宣布終止。
《一屍到底》中文預告

四、《大災難家》

(The Disaster Artist /2017)
《大災難家》官方海報,忠實還原兩位故事主角的人設性格。
本片是為了還原被稱為「世紀災難」的低評價電影《房間》(The Room/2003)的幕後製作過程而拍攝,兼具致敬、翻案、與重新詮釋文本的意圖。故事改編自賽斯特羅(Greg Sestero)的同名紀傳體小說,以第一手觀點敘述他與《房間》導演湯米維索(Tommy Wiseau)的長年友誼、以及拍片過程的辛酸秘辛,並將該片的低成就定調為「認真做好每件事,卻不幸成為笑柄」。電影版本將主視點轉移到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飾演的維索身上,藉由維索「幻想、悲傷、自相矛盾」的前半生自述,完整解釋了《房間》之所以成為世紀爛片的諸多成因。
法蘭科飾演的維索,在極度自戀自傲的外在性格下,藏著自卑又自我否定的靈魂,這正是《房間》成就極低的主因。
不同於《房間》一面倒的負評,《大災難家》獲得影評和票房的雙重肯定,並入圍金球、奧斯卡、演員工會等各大影展的多項提名,還被譽為法蘭柯繼《127小時》(127 Hours/2010)後又一人生代表作,能與《大國民》(Citizen Kane/1940)等量齊觀。《房間》與《大災難家》明明出自同一個故事文本,卻有如此天差地的對比,似乎也在向後進影人點亮一盞明燈:想要名垂青史、卻無法交出盡善盡美作品?那麼爛到一個極致也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大災難家》中文預告

五、《冥王星時刻》

(2018)
《冥王星時刻》的海報,刻意選用完全失焦的劇照,想將觀眾目光集中在劇名及故事的關聯性。
故事靈感來自於導演章明青年時期造訪雲南山區的見聞──相傳有首民間送葬曲《黑暗傳》,歌詞敘述一段經歷死蔭幽谷的路程,最後得以重見光明;背後隱藏一段靈異典故,且與神祕生物有關。片中率劇組及演員深入偏鄉秘境的導演「王准」,就是章明自己的化身。王導率領的迷你團隊剛進入當地就迷了路,加上擔心拍攝受阻、交片延期等心理因素,使一行人備受身心煎熬。正當眾人進退失據時,誤打誤撞受到熱情村民的接待,更意外找到能演唱完整版《黑暗傳》的當地耆老;正當一行人以為苦盡甘來之際,第二天迎接他們的那個黎明,卻成為幽暗時刻的開端……
章明手下的拍攝團隊人數,實際上比劇中出現的演員人數更多上一倍。
片名《冥王星時刻》意指日出前最黑暗一刻,用以對照民謠《黑暗傳》歌詞敘述的送葬旅途,但本片的後設重點卻並非發生在刻意為之的片名。儘管章明本來就想拍一個關於拍片的故事,但戲裡戲外卻發生諸多不謀而合的巧合:劇情中的拍攝行程設定為因資金籌措、團隊更換等因素而延宕約兩年,藉以呈現幕後工作的不確定性;章導在2006年完成劇本後,第一時間獲得鹿特丹影展注資,其後卻因金主神隱、主要演員驟逝等不可抗力,直到2018年才得以拍攝完成,拖延期限甚至比劇情設定更長。
《冥王星時刻》預告

六、《曼克》

(Mank /2020)
《曼克》海報以雙色手繪風格,複製當年電影工業風情。
以經典電影《大國民》的劇本作者曼克維奇(Herman J. Mankiewicz),當年如何在病床上完成這部巨作,以及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從籌拍、開拍到交付發行的過程,藉由這兩段息息相關的雙線敘事,重現上個世紀四零年代的好萊塢風情。電影刻意以黑白影像呈現,並有多處轉場時不經意的疑似穿幫,一方面把觀眾帶回大半個世紀前的時光,同時又不忘提醒觀眾眼前所見並非現實,完全展現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慣常的黑暗諷刺及迷幻風格。
大衛芬奇鏡頭下的劇照,往往讓人分不清是來自側拍或正片。
無論是《大國民》當年的艱辛拍片過程,或是《曼克》重現這段歷程的呈現手法,都在向觀眾陳述整個行業的辛酸史,即便電影工業在器材硬體及技術軟體上都有長足進步,身在其中的從業人員依舊處在被資本家任意蹂躪、隨觀眾意見逐波擺盪的艱難處境中。本片在去年電影業一片蕭條中,即便榮獲奧斯卡十項提名,仍然不得不向環境低頭,選擇在實體上映後滿一個月就在串流媒體上架。
《曼克》中文預告

七、《詐製片家》

(The Comeback Trail/2021)
新版《詐製片家》官方海報,手繪風格看似相當歡樂,其實背後也藏著好萊塢的諸多秘辛。
詐製片家》的原片名「The Comeback Trail」直譯是「回歸大道」,專指電影首映禮戲院外那條讓編導演們走過場、給媒體和影迷拍照的那條路;字義上也可以解釋成「重返榮耀」,也就是讓劇中的製片麥斯、演員蒙大拿等人重回一線的拍片歷程。原著是哈利赫維茲(Harry Hurwitz)在1980年代出版的半自傳體小說,敘述這位老影人如何以股市買空賣空的槓桿操作原理,在好萊塢這個紙醉金迷的圈子裡上下其手;1982年,赫維茲籌足資金、找來一票演員好友,自任編導把這個故事以後設形式拍上大銀幕,向觀眾呈現一部電影的完成,得用上多少詭詐心機,加上爆了不少影劇圈的黑料,讓這部電影在票房和評價上都有斬獲。
這一版的《詐製片家》在重構一部後設電影的同時,也還原了老派西部電影的情懷。
新版本的《詐製片家》大致維持了1982年版的故事結構,在諷刺意味上則是加重不少,畢竟比起四十年前,現代電影觀眾的胃口已經被養得頗大了。像是製片對金主的「養/套/殺」策略、黑幫以投資拍片名義進行洗錢、編導演在拍攝現場的貌合神離、把負面評論當成危機行銷炒作……這些以往不足為外人道的幕後秘辛,現在已經是人盡皆知的基本常識。就結果論,《詐製片家》的笑點頗密集、推進節奏相當快,關鍵台詞相當辛辣且前後呼應,該有的場面和特效一應俱全,必須感動人心的時刻(特別是片尾前的最後兩幕)也算做得相當到位。
《詐製片家》中文預告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出七部把「製作電影過程拍成電影」的後設電影,儘管每部電影的創作目的並不相同,故事類型各有擅場,但不變的是這些主創和主演們,都在用生命呈現一個似幻似真的片場故事,也都像是一部部影劇行業的教科書。如果還有其他想了解的影視綜藝、或是想深入討論的專題方向,歡迎留言給我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55內容數
    根據個人喜好,隨機推薦經典老電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潘光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Courage is not without fear ; rather it’s a judgment that something els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ear.」(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明白還有比恐懼更重要的事。)
    「This war will never end. You can't stop this.」(戰爭永遠不會停歇,你無法阻止我們。)
    「I only lent you my body. You lent me your dream.」(我不過借出我的身份,你卻讓我參與你的夢想。)
    機器人男孩大衛的冒險旅程,敘述一份不變的執念。
    全劇圍繞一個加強槍枝販售管制的「希頓哈利斯法案」(Bill of Heaton-Harris)展開,以這個虛構議案在美國國會的立法攻防過程為主軸。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man named Harold Crick and his wristwatch.」(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叫哈洛克里克的人和他的手錶)
    「Courage is not without fear ; rather it’s a judgment that something els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ear.」(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明白還有比恐懼更重要的事。)
    「This war will never end. You can't stop this.」(戰爭永遠不會停歇,你無法阻止我們。)
    「I only lent you my body. You lent me your dream.」(我不過借出我的身份,你卻讓我參與你的夢想。)
    機器人男孩大衛的冒險旅程,敘述一份不變的執念。
    全劇圍繞一個加強槍枝販售管制的「希頓哈利斯法案」(Bill of Heaton-Harris)展開,以這個虛構議案在美國國會的立法攻防過程為主軸。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man named Harold Crick and his wristwatch.」(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叫哈洛克里克的人和他的手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Whiplash進擊的鼓手》是由達米恩查澤雷自編自導,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由麥爾斯泰勒、J.K.西蒙斯與保羅·萊瑟等人主演。該片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五項大獎,拿下其中的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剪輯和最佳音響效果。   導演最初無法為影片籌集資金,因此他將其改編成短片,並於2
    Thumbnail
      《Midnight in Paris午夜·巴黎》(英語:)由伍迪艾倫自編自導,於2011年上映的的一部浪漫奇幻喜劇。由歐文威爾森、瑞秋麥亞當斯及瑪莉詠柯蒂亞等演員主演。本片獲得了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由於伍迪艾倫習慣只給演員與他們角色有關的劇本頁面,湯姆希德斯
    Thumbnail
    看慣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肯定會覺得本片平淡緩慢,多組人物最終交會還得必然圓滿收尾的傳統敘事顯得了無新意,事實是,所謂的「高潮迭起」某程度必須違背「預期心理」,尤其觀看好萊塢以外的電影,這群不同的創作者基於各自的文化、傳統、觀點呈現出的本就是另一種世界觀,反倒我們應該自覺是以怎樣的期待做出評斷...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這本書將拆解美國百年影業不斷打磨的故事秘密,也將告訴你如何寫出賣座全球的劇本祕笈! 揭示行業內編劇秘密的最佳好書,專為那些希望作品觸及全球觀眾的電影工作者所寫,從美國製片廠到北京影業都有用的票房劇本入門!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是伍迪‧艾倫(Woody Allen)作品中我最喜愛的一部(沒有之一),本片融合了哲學、愛情、謀殺等人性各種面向的投射,結局更是充滿伍迪式幽默。 「我想不起活著的理由,想到了又沒有說服力。」一位對生活沒有目標的哲學系教授 ─艾比·盧卡斯(瓦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導演伍迪艾倫利用愛情的陳腔濫調,同時透露作者尖酸刻薄、帶點犬儒般(Cynicism)對於電影中描述角色的愛情觀,對應著導演的世界觀。但《情遇巴塞隆納》倒是成功地從歐洲和美國之間文化差異與民族想像的觀點切入,過渡到愛情與權力的身體及政治性,與最後透露(導演)自身的見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Whiplash進擊的鼓手》是由達米恩查澤雷自編自導,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由麥爾斯泰勒、J.K.西蒙斯與保羅·萊瑟等人主演。該片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五項大獎,拿下其中的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剪輯和最佳音響效果。   導演最初無法為影片籌集資金,因此他將其改編成短片,並於2
    Thumbnail
      《Midnight in Paris午夜·巴黎》(英語:)由伍迪艾倫自編自導,於2011年上映的的一部浪漫奇幻喜劇。由歐文威爾森、瑞秋麥亞當斯及瑪莉詠柯蒂亞等演員主演。本片獲得了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由於伍迪艾倫習慣只給演員與他們角色有關的劇本頁面,湯姆希德斯
    Thumbnail
    看慣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肯定會覺得本片平淡緩慢,多組人物最終交會還得必然圓滿收尾的傳統敘事顯得了無新意,事實是,所謂的「高潮迭起」某程度必須違背「預期心理」,尤其觀看好萊塢以外的電影,這群不同的創作者基於各自的文化、傳統、觀點呈現出的本就是另一種世界觀,反倒我們應該自覺是以怎樣的期待做出評斷...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這本書將拆解美國百年影業不斷打磨的故事秘密,也將告訴你如何寫出賣座全球的劇本祕笈! 揭示行業內編劇秘密的最佳好書,專為那些希望作品觸及全球觀眾的電影工作者所寫,從美國製片廠到北京影業都有用的票房劇本入門!
    Thumbnail
    講者:史惟筑(中央法文系助理教授、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 時間:2021.6.15 1. 問題意識:當代電影如何思考電影?電影經驗?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2. 起源:一般電影史認為電影的起源是1895.12.28盧米埃兄弟在晚上9點的巴黎大咖啡廳放映付費的電影─火車進站
    Thumbnail
    《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是伍迪‧艾倫(Woody Allen)作品中我最喜愛的一部(沒有之一),本片融合了哲學、愛情、謀殺等人性各種面向的投射,結局更是充滿伍迪式幽默。 「我想不起活著的理由,想到了又沒有說服力。」一位對生活沒有目標的哲學系教授 ─艾比·盧卡斯(瓦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導演伍迪艾倫利用愛情的陳腔濫調,同時透露作者尖酸刻薄、帶點犬儒般(Cynicism)對於電影中描述角色的愛情觀,對應著導演的世界觀。但《情遇巴塞隆納》倒是成功地從歐洲和美國之間文化差異與民族想像的觀點切入,過渡到愛情與權力的身體及政治性,與最後透露(導演)自身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