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政治∥COP26

pixabay
pixabay
1994年生效、目前締約方有197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自1995年起每年要召開「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
2015年在巴黎舉辦的COP21通過「巴黎氣候協定」取代原有的「京都議定書」;簽署巴黎協定的國家須提出「國家自定預期貢獻」(NDC)的減碳承諾。

pixabay
  • 巴黎協定
在2015年所達成的巴黎協定,是至今為止聯合國對於氣候變遷的防範最具雄心的協議。 各國政府達成一項集體的目標,就是設法讓本世紀末全球氣溫的增幅對比工業化時代前不增加超過攝氏2度,最理想是控制在1.5度以內。
然而在197個締約國裡, 只有甘比亞一個國家達到1.5度C的目標。

但最期待的還是要看到個排碳大國的表現, 中國、美國、印度的新氣候承諾上。

各國間欠缺互相信任。
貧窮國要富強國的資金援援助,協助貧窮國家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國際社會也曾經承諾會提供約1000億美元協助,但至今卻仍然未現實,主因是募資不理想,所以造成彼此雙方的矛盾也不太知道這個協定對大家的定位是在哪裡。

但出乎意料的是, 印度在COP26氣候峰會承諾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
巴西承諾2030年碳排減半

印度要實現淨零排放,需要的資金至少數兆美元。莫迪在會上再次呼籲富國必須協助窮國籌措資金,才能加速邁向乾淨能源的轉型變化,但他也並未提出印度所需要國際社會奧援的確切金額。
莫迪說:「印度希望已開發國家可以提供 1 兆美元,讓氣候融資盡快可以取得。」然而此金額是富國承諾每年融資金額的 10 倍。
莫迪並提出 2070 年淨零排放的階段性目標:2030 年低碳能源產能為 500GW(原本為 400GW),全國一半電力使用再生能源;2030 年代結束以前,把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 10 億噸;為 2030 年到 2070 年之間制定 40 年計畫細節。

相較於美國與中國並未有更新的承諾或是計畫與規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沒有親自出席。
雖然COP26氣候峰會被國際輿論視為「人類搶救地球最後機會」,但在經濟與環境的兩難下著實很難達到平衡,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說,人類正在自掘墳墓。他這裡指的是當今世界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表示這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全球變暖,將人類和地球推向懸崖邊緣。
pixabay

「距離世界末日的鐘聲就還差一分鐘!」 英國首相約翰遜在氣候大會上說。

作為這次大會的東道主,他表示世界在氣候保護方面等待的時間越久,人類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大。他也指出目前能然還有機會阻止這個「滴答作響的世界末日機器」。
約翰遜呼籲,到2040年在全球範圍內淘汰燃煤發電,富裕國家到2030年就實現這一點。

個國家的科技工業發展,如何兼顧到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危害,冰川溶解、海平面上升、溫室效應等等,都是人類需要面臨的難題,人類的破壞是危害到全部地球上的動植物的生命,確實需要謹慎且小心。
MeetSu 2021.11.0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太多不同的意見,光怪陸離的事件, 卻不能視而不見,理解討論便了解, 繼續找尋著真理空間進入不同淵源。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