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_在衝突中探求接納,在絕望中發現希望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世上沒有人能永遠獨占一片土地。重點在於尊重,只要不去破壞房子、歷史遺跡、清真寺、教堂等種種先人遺產,只要不去褻瀆這些山坡上的回憶,我覺得妳跟我都有權待在這裡。」
作者利皮卡・佩拉漢(Lipika Pelham)出生於孟加拉,受祖母影響而對印度教文化有強烈的情感認同,但認為印度教只是一種文化傳承而非自己的宗教信仰,與篤信伊斯蘭教的父親一再發生價值觀衝突;9歲時屢遭父親部屬性侵犯,父母選擇忽視其證詞,導致家庭關係產生各種裂痕與隔閡,後來毅然離開父母,切斷過去的一切連結,留學並定居英國,進入BBC工作並建立第二個家。婚後又追隨英國籍猶太人丈夫里歐舉家遷居耶路撒冷。
以巴衝突紛紛擾擾,家庭生活也吵吵嚷嚷,面臨文化衝突的煎熬與不安,還得化解因立場與信仰差異拉扯所引發的婚姻危機,試圖尋找心靈歸屬、自我認同與向下扎根的土壤。全書侃侃道出她在異鄉多年的生活與心路歷程,也側錄了以巴衝突的近距離觀察與看法。
「猶太人兩千年來從沒忘記這裡是他們的故鄉,最後他們終於來了,並且從當時正當持有土地的居民手中奪回土地。怎麼會有人期望巴勒斯坦人能在短短六十年後,就忘記自己失去了些什麼呢?」by作者先生里歐(p.75)
這本厚書(177047字)是真人真事,卻像是發生在另一個神秘國度般遙遠,讀來猶如躲在雲端撥開雲霧窺探另一個世界般迷人。雖然背景、議題大異其趣,但閱讀時總不禁會想到寶萊塢喜劇電影《救救菜英文》(English Vinglish)。可能是因為都涉及女性在家庭中面臨的困境,共同主旨都是尊重與認同
好看,卻又讀得有些費力。不是內容不好讀不是譯文不順暢,完全是個人知識不足……光為地理位置和信仰就夠頭痛,深深反省自己歷史地理沒用心學,模模糊糊一知半解……看來食用這本書需要佐上世界地圖和宗教常識才能吃得更津津有味,於是找了本參考書籍《認識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從古到今的紛爭》,花點時間做點小功課,潦草地繪製一張簡略的中東地圖,外加研究一下以巴衝突,對這片遙遠國度的恩怨情仇多了幾分了解後,讀起來的問號少了許多。
這一年來讀了些紛爭、恐怖攻擊、難民、政治迫害等相關書籍與文章,越讀越覺得世界和平簡直天方夜譚,有人在的地方,紛爭似乎永無休止的一天。
即便台灣長期面對各種紛擾與威脅,但飛彈不是隨時會在腳邊炸開來,不必聽到四五歲孩子談論槍械,不必為自己的信仰與身分認同感到迷惘,想來很是幸福,倍加珍惜目前的歲月靜好。
作者說,那是一個裝滿愛、矛盾、恨與人性堅韌故事的寶藏盒,而這些故事交織在人們周而復始的生活裡
我試著站在她的鞋子裡,揣摩思考了一下。
面對婚姻,我是無神論者,嫁給一名以促進中東和平為終生職志的虔誠猶太教徒,為了他,我放著英國大好的工作(留停)搬去摩洛哥拉巴特,他忙於工作,而我帶著孩子孤伶伶受冷風吹,吹了一年後再拎著孩子回英國。後來,為了他崇高遠大的理想,再次首肯搬到耶路撒冷。留停的期限迫近,為了一家人能團聚生活,不得不做出抉擇,放棄英國令人稱羨的工作、放棄退休金,在我放棄太多、改變太多之後,換來他一句:「妳嫁給我的時候就知道我的目標是什麼。妳嫁給我的時候就很清楚我是什麼樣的人。我無法改變自己。我不擅長改變自己。
面對環境,我出生於孟加拉但是浸淫於印度教文化而自認為是印度人,身邊環繞左翼右翼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還有以國際和平使者自稱的外來人。我不歸屬於任何一個社交圈,走到哪都少不了遭受輕蔑。唯一的安慰是某個市場市集,可以喚起我早已遺忘且不甚美好的兒時記憶與家鄉味。
面對孩子,我必須解釋:妳爸是猶太人妳媽自認是印度人,法規上妳不是猶太人但是妳血液一半是猶太人。妳爸是猶太教所以希望妳會講希伯來文,但是不要掛在嘴上讓人發現妳爸是猶太人。妳的朋友有巴勒斯坦人有猶太人,猶太人搶走巴勒斯坦人的家,巴勒斯坦人可能發動炸彈攻擊可能開火,但是真的不是每個巴勒斯坦人都想殺死猶太人。
叭啦叭啦叭啦。
我的天,這種混亂恐懼交錯的生活怎麼過?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教育才不至於崩潰錯亂?
精彩的紙上世界,拉出現實卻是滿滿的殘酷。
一直以來都很佩服踏入跨文化婚姻的人,畢竟婚姻本不易,跨文化更需要磨合與包容。從作者愛情萌芽之初,兩人之間的差異與觀念上的歧見都顯而易見,男方的想法總是挑戰女方的觀念,而(在愛情的催化下?)女方對這段關係感到興奮,她說,他讓我對自己的移民背景感到自在,我知道他永遠不會把我的「不同」視作某種刻板的異國情調。不過,現實是,懷抱著希望通常會撞得滿懷心碎,心碎之後如何撿拾、修補再重新出發?考驗才正要開始。
我沒有作者堅韌的內心,沒有作者為愛奉獻的情懷,只得趕緊踢開這雙不合腳的鞋,珍惜自己腳上舒適的拖鞋。告白一聲:挖愛歹丸。

<後記>
我覺得這篇訪談寫得很好看,但是誠如之前多次提到我的閱讀習慣,不太仔細看簡介、不讀推薦序與前言,接近「裸讀」,所以,我是讀完整本書後,甚至寫完心得後,才突然想起而回頭去看<作者的話>。
然後,看到這段話,我愣了愣。
本書是我的中東生活回憶錄,書中描述我生活中所見所聞。為了顧及文字流暢度與閱讀效果,又或者為了讓故事架構更完整、行文更精簡,書中某些段落純屬虛構,或根據事實加以美化,加強戲劇張力,並針對特定事件與環境移除部分元素。特別是本書許多篇章均涉及我丈夫里歐,書中各種針對他個人觀點與行為之描述或其他個人資訊,均出自我的想像,並非全然屬實。
咦?這樣是可以的嗎?我以為紀實就紀實,虛構就虛構,可以這樣定調為生活實錄卻又有虛構成分嗎?(稍稍美化是無可厚非,或是出於保護當事人等因素,那適當的改編則是可以接受的)要看真實的,要看虛構的,要有戲劇張力的,去看小說不就好了?而且內文是以婚姻生活為軸線來發展的,丈夫的佔了不少篇幅,而這些很多都是「出於想像、不全然屬實」?(登愣)
不過後來有一位文友跟我說,作者可能是利用這個聲明來安撫丈夫,我就被說服了,因為書中丈夫的形象吼~~~真的讓人拳頭硬硬的(笑)。
_7月讀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181內容數
1.以插圖搭配文字,分享個人的閱讀心得。 2.每月閱畢清單(盡量)無雷的短文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圈圈轉圈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閱讀有時很吃頻率,江鵝的文字,無論讀得懂讀不懂(嗯?)全都打在我的頻道上。
以前那個什麼都懶、唯獨在吃這方面不嫌麻煩的我,完全無法想像自己有一天會說出這樣的話……。
內容沒有溫情,可能帶刺,可能冷血,可能不符合道德標準,不喜歡的人請直接跳出視窗,不必費心留言批判,指教我為人子孫的道理,感恩。
正是因為他們這些異於常人(褒意)的想法和不斷思索探究的精神,讓他們成為不凡的創作者吧。
閱讀有時很吃頻率,江鵝的文字,無論讀得懂讀不懂(嗯?)全都打在我的頻道上。
以前那個什麼都懶、唯獨在吃這方面不嫌麻煩的我,完全無法想像自己有一天會說出這樣的話……。
內容沒有溫情,可能帶刺,可能冷血,可能不符合道德標準,不喜歡的人請直接跳出視窗,不必費心留言批判,指教我為人子孫的道理,感恩。
正是因為他們這些異於常人(褒意)的想法和不斷思索探究的精神,讓他們成為不凡的創作者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關於以巴衝突的輿論,我覺得是一件很特別的事,這起事件在全球上來說雖然一開始意見多有分歧,但隨著戰爭的進行,全球的風向正在開始轉變,從原本只有中國、俄羅斯等極權國以及少部分西方國家支持巴勒斯坦開始,到現在除了少部分東歐國家,以及一些資料不明國(比如印度跟一些非洲國家之類的)以外的大部分國家的平民都開始
Thumbnail
新仇舊恨 以色列與埃及。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與埃及成立共同戰線對抗巴比倫,然而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自家人曾經被埃及奴役、屠殺男嬰,這些血淋淋的舊恨,因著新仇與埃及交好。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是國民政府早期來台的政治標語,如今,「聯共制台」「化獨促統」又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ISIS或伊斯蘭文化好奇的人、關注穆斯林女性權益的人、喜歡紀實文學的人 拜讀本書以前,我跟很多人一樣,覺得那些會自願加入伊斯蘭國的,不外乎是些對生活充滿憤恨,想找宣洩管道的衝動年輕人。讀完之後,我才了解到,原來他們之所以對生活充滿憤恨,其實背後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原因。
Thumbnail
戰爭在這個號稱進入文明社會的現代依舊沒有絕跡,如今的巴勒斯坦正日復一日的承受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而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及鮮血也是一面照妖鏡,支持或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無非也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之下,充滿雙重標準及政治算計,一場戰爭折射出國際現實及大國政治的無恥及雙標,拿支持以色列的大戶美國來說,其無恥雙重標準的
Thumbnail
在一次令人驚訝的邀請下,卡爾米返回位於耶路撒冷的舊家,並與《紐約時報》總編史蒂文·厄蘭格會面。卡爾米 重新訪問了她在耶路撒冷的老家,探討了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她所面臨的困難和衝突,描述了她在被迫離開家園後所見到的變化。反對加薩戰爭作家組織,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團結和解放。
Thumbnail
一般人的國際觀常陷入「擬人化」的謬誤,把自身在法治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認知,簡化套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遵循著普世一致的規範與道理,以至於當現實與認知失衡時,便哭爹喊娘對著空氣呼喊著不公不義,甚至做出義和團式的自殺決策。
Thumbnail
好書總能對應迥異又複雜的歷史情境,我遺憾書已經絕版,阿拉伯猶太人的夾縫處境和富察何其類似,一個在台灣做出版的中國編輯,我希望富察能早日歸來,在台灣這塊自由土地上,將這本書重刷再版。 ​ ​
06/02/2017 局外人   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彼此之間有數千年來的故事。 雖然數得清,說得完,但還真的處理不來。 對於這樣的關係,我無論是宗教上,政治上,地緣上都是個局外人。 但我到了阿拉伯國家,他們調查我為何護照上滿滿的以色列簽證。 而到了以色列,以色列也懷疑我為何要多次出入回
Thumbnail
  上課的這週,是以巴開戰的時候,由於工作的因素,我閱讀了很多關於以色列、巴勒斯坦的歷史以及兩個國家間的淵源,深知沒有一方是絕對無辜正義的,然而戰火無情,受苦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民,配合日常平等心的練習,我在「你是我、我就是你;我是巴勒斯坦、我也是以色列」的想法中心碎不已。
Thumbnail
耶路撒冷是一座歷史悠久、充滿宗教信仰和衝突的城市。這篇文章回顧了自古至今的猶太、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對耶路撒冷的信仰,以及他們之間的歷史衝突。同時,文章也提到了耶路撒冷作為國際焦點的現況,以及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希望這座城市最終能夠實現和平與共融,成為全球的文化寶藏和宗教寬容的象徵。
Thumbnail
關於以巴衝突的輿論,我覺得是一件很特別的事,這起事件在全球上來說雖然一開始意見多有分歧,但隨著戰爭的進行,全球的風向正在開始轉變,從原本只有中國、俄羅斯等極權國以及少部分西方國家支持巴勒斯坦開始,到現在除了少部分東歐國家,以及一些資料不明國(比如印度跟一些非洲國家之類的)以外的大部分國家的平民都開始
Thumbnail
新仇舊恨 以色列與埃及。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與埃及成立共同戰線對抗巴比倫,然而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自家人曾經被埃及奴役、屠殺男嬰,這些血淋淋的舊恨,因著新仇與埃及交好。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是國民政府早期來台的政治標語,如今,「聯共制台」「化獨促統」又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ISIS或伊斯蘭文化好奇的人、關注穆斯林女性權益的人、喜歡紀實文學的人 拜讀本書以前,我跟很多人一樣,覺得那些會自願加入伊斯蘭國的,不外乎是些對生活充滿憤恨,想找宣洩管道的衝動年輕人。讀完之後,我才了解到,原來他們之所以對生活充滿憤恨,其實背後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原因。
Thumbnail
戰爭在這個號稱進入文明社會的現代依舊沒有絕跡,如今的巴勒斯坦正日復一日的承受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而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及鮮血也是一面照妖鏡,支持或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無非也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之下,充滿雙重標準及政治算計,一場戰爭折射出國際現實及大國政治的無恥及雙標,拿支持以色列的大戶美國來說,其無恥雙重標準的
Thumbnail
在一次令人驚訝的邀請下,卡爾米返回位於耶路撒冷的舊家,並與《紐約時報》總編史蒂文·厄蘭格會面。卡爾米 重新訪問了她在耶路撒冷的老家,探討了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她所面臨的困難和衝突,描述了她在被迫離開家園後所見到的變化。反對加薩戰爭作家組織,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團結和解放。
Thumbnail
一般人的國際觀常陷入「擬人化」的謬誤,把自身在法治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認知,簡化套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遵循著普世一致的規範與道理,以至於當現實與認知失衡時,便哭爹喊娘對著空氣呼喊著不公不義,甚至做出義和團式的自殺決策。
Thumbnail
好書總能對應迥異又複雜的歷史情境,我遺憾書已經絕版,阿拉伯猶太人的夾縫處境和富察何其類似,一個在台灣做出版的中國編輯,我希望富察能早日歸來,在台灣這塊自由土地上,將這本書重刷再版。 ​ ​
06/02/2017 局外人   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彼此之間有數千年來的故事。 雖然數得清,說得完,但還真的處理不來。 對於這樣的關係,我無論是宗教上,政治上,地緣上都是個局外人。 但我到了阿拉伯國家,他們調查我為何護照上滿滿的以色列簽證。 而到了以色列,以色列也懷疑我為何要多次出入回
Thumbnail
  上課的這週,是以巴開戰的時候,由於工作的因素,我閱讀了很多關於以色列、巴勒斯坦的歷史以及兩個國家間的淵源,深知沒有一方是絕對無辜正義的,然而戰火無情,受苦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民,配合日常平等心的練習,我在「你是我、我就是你;我是巴勒斯坦、我也是以色列」的想法中心碎不已。
Thumbnail
耶路撒冷是一座歷史悠久、充滿宗教信仰和衝突的城市。這篇文章回顧了自古至今的猶太、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對耶路撒冷的信仰,以及他們之間的歷史衝突。同時,文章也提到了耶路撒冷作為國際焦點的現況,以及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希望這座城市最終能夠實現和平與共融,成為全球的文化寶藏和宗教寬容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