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童年往事不回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有些聲音,只存於記憶;有些味道,只留在夢中。
那是只有三家電視台的歲月,三重埔一條少人知的窮巷僻弄,除了天氣冷下雨天之外,沒哪戶人家會把門關起來。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地串門子、撿破爛,今天跟誰好,明天跟誰不好,吵架拌嘴是常事,打個頭破血流是罕事,卻也不足以驚動老神在在的大人。誰家沒個五、六個,或三、四個小孩?當父母的通常不是做粗工,就是做點小買賣,肩上一根扁擔或騎著一輛腳踏車,沿街賣豆花、賣芭樂、賣油條豆奶或燒酒螺。人窮,孩子又多,自然金貴不起來。頭破了,帶去診所縫幾針。若對方肯出醫藥費,一切好說。若不肯,先來個文鬥,把街坊鄰居找來評評理。文鬥不行,聽聞有幾戶人家家裡,藏著亮晃晃的武士刀。還有,據說巷底一家三、四個男子,全都是流氓。有那麼一、兩次,氣氛甚是緊張,有人額頭流著血,有人當街駡咧咧,還有人開始操三字經。不是小孩子的遊戲,是大人們的劍拔弩張。年幼的我,好奇又戒備地觀察著,萬一苗頭不對,趕緊往家裡溜。所幸,沒人抄出傳說中的長長武士刀,也沒人窮凶惡極地亮出一把扁鑽。不知怎地,隱約記得曾看到有人背著武士刀、踩著木屐從街上走過,十足一付流氓樣。也或許,只是我敏感騷動的臆想。

活潑聲

巷弄裡,大部份時候還是氣氛平和,聲浪湧動,沒小汽車、也鮮有摩托車聲。最常貫入耳膜的,是一群年齡大小不等小孩的活潑聲,除了我之外。大人總誇我乖巧懂事,可我特別害羞,經常獨自一個人。本該上小學的,但哥哥姐姐上學去,爸爸媽媽做工去,誰來看顧最小兩個妹妹?自然是我,因此在家多待了一年。這是我們全家從台東月眉鄉下,搬來北部的第二個租屋處。自己仍帶著對第一個租屋處的怯怯不安,又被迫來到了另一個陌生吵雜。兩個妹妹適應地很快,一聲招呼,成群結黨,年紀小的跟著年紀大的跑。我在屋裡門外,經常聽得到他們的吆喝吵嚷,似近又遠。我不知道他們在玩耍什麼,他們也不會理睬我躲在一旁想什麼。其實也說不上“想”,懵懵懂懂,除了想想紅紅綠綠的糖果,兩個妹妹是否安好,還能想什麼?
有時候,一群小孩轉著轉著就轉到了我家。兩個妹妹熟門熟路地吱來喳去,我睜大了眼睛,好奇地看著他們。有個小女孩,我印像特別深刻,講話語氣活脫脫是媽媽口吻,居然說得出“撿角”這二字?不是我不懂,而是不會說、不想說。母親那一輩,普遍不識字,但真真實實地在人群堆裡扎來蹦去,駡起人來,不矯揉不做作,隨意一拈,字字句句,有時驚心動魄,甚至不堪入耳。不是只有我們家,巷弄裡打小孩,夫妻吵架、打架,駡膨肚短命、拖尿連的也聽得到。這可不是什麼雞犬相聞,而是貧賤夫妻百事哀。貧窮,抹不掉的何止是氣味,還有大大小小的瘡疤。
想來也是奇蹟,我們姐妹五人,居然沒人得到母親河洛話駡人功夫之真傳。那些活潑靈動令人咋舌的駡人話語,我字字聽得懂,但句句沒學會。
小孩子也不是成天晃來蕩去,有電視可看時,又是另一番景像。

史艷文

電影《二嫫》(1994)裡有一經典場面,農村婦女二嫫為了幫兒子買台電視機,在城裡又是打工,又是賣血的,終於買了台比鄰居秀兒家更大更氣派的電視。村裡人紛紛棄秀兒家而去,轉移陣地到二嫫家看電視。二嫫丈夫原本反對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拿去買華而不實的電視機,但看到村人群聚自己家中看電視的那一刻,不由得覺得自己掙到了面子。面子,是他失去已久的東西。
巷弄裡有電視機的人家不止一戶,但沒電視機的人家更多。每到中午和傍晚時分,只要有人把電視機打開來,就會引來三五成群小孩,不問一聲就擠到人家家裡看電視。那是不言而喻的分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誰家電視開著,別人家小孩就有權利進去看。我甚少和這些小孩打交道,但看電視,卻不落下。最先引起旋風的,是溫文儒雅、身懷絕世武功又俊美清雋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與之相對的,則是把真實面目藏在罩紗之後的大反派藏鏡人。雖是布袋戲,仍少不了愛情,做為史艷文紅粉知己的苦海女神龍,和史艷文一樣清秀俊美,武功同樣深不可測。一時之間,午間電視裡盡是史艷文,每個男孩子都想當史艷文,不討人喜歡的則被貶為藏鏡人。雖是木偶,史艷文的確好看。我也跑到別人家裡看電視,卻沒想過化身史艷文,更不想當什麼苦海女神龍,光一個“苦”字,就不討喜。
待我上了小學,史艷文就是風雲人物,還有幾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怪老子、哈買二齒、祕雕和秦假仙。這股旋風,持續了數年之久。 突然有一天,啪的一聲,午間電視沒了史艷文。然史艷文,已是傳說。多少人的童年記憶裡,無不烙印著“轟動武林,驚動萬教”,和“金光閃閃,瑞氣千條”這兩個布袋戲詞條。

《西螺七崁》

繼史艷文而起的是,“少林寺,阿善師,唐山過海台灣來。收門徒,傳武藝。”傍晚七點鐘,歌聲一響起,家裡沒電視的小孩,紛紛往有電視的人家裡跑。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在駡小孩或者在吃飯,吃著飯挾著菜的主人也不在意,反正大家圖得就是看個半小時的《西螺七崁》。唐山,中國也;巷底就住著一戶從中國來的外省人家,開著一間雜貨店。炎炎夏日,雜貨店裡賣大冰塊,也賣仙草冰。母親管和譪胖胖的老闆娘叫“外省婆”,不討人喜歡的老闆叫“老芋啊”。另一戶人家的爸爸,也是個老芋啊。這個老芋啊開不起雜貨店,只能把一輛三輪車拼裝成流動小攤,賣煎餅。外省婆懂河洛話,會搬張椅子和街坊鄰婦坐下來聊天;老芋啊看起來兇兇的,總是獨自喝著酒。沒看他和誰交談過,咕咕噥噥說的話也沒人聽得懂。但無所謂,風糜大街小巷的阿善師是從唐山來的,河洛人也是從福建省移民過來,大家在意的是打拼、討生活、把小孩養大,什麼本省、外省的,誰在乎?年幼的我對遙不可知的中國,更懷著一份異域風情的遐想。

《包青天》

潮流總是一波一波的,等父母分期付款買了一台大同電視機之後,像《雲州大儒俠》和《西螺七崁》如此現象級的閩南語連續劇,已成明日黃花。在政府的提倡下,國語連續劇風華正茂。“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一檔《包青天》,既闡揚忠孝仁義節操,更滿足了升斗市民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憧憬嚮往。令人印像最深刻的,自是開鍘駙馬爺陳世美。家境貧寒的陳世美,原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並育有一對子女。不料,進京趕考中了狀元後,被宋仁宗招為駙馬,貪慕高官厚祿的陳世美,自此成了負心漢的戲劇典型。秦香蓮在公婆去世之後,帶著一雙兒女千里迢迢尋到京城來。陳世美不但不認母子三人,還派了人要殺他們滅口,好個狠心的壯元郎啊。秦香蓮鳴鼔伸冤,開封府尹包青天不畏權勢,在太后和公主的雙雙阻撓下,依然一聲令下,將駙馬爺陳世美送上了龍頭鍘。電視機前的觀眾,無不歡呼叫好,“鍘得好”。
單純的我也以為,人世間的正義公理,就是如此的理直氣壯,又那麼的理所當然。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其實,宋朝皇帝根本不可能招狀元郎為駙馬,有心仕途的學子,也絕不願與公主配成雙。因為一旦成了駙馬爺,就得告別朝堂政治;享厚祿,但無法施展理想抱負,是籠中鳥,也是檻中猿。宋仁宗在世時,僅長女福康公主出降至仁宗親舅舅的兒子李瑋,亦即公主之表叔。李瑋醜得出名,史書稱其“僕陋”。公主與李瑋不和,更與李瑋之母楊氏有隙。待仁宗薨逝,福康公主失了庇蔭傘,最終在李家被虐而死。年三十三歲,香消玉殞。
陳世美雖為虛構,然世間不乏渣男負心漢,多少正義公理,卻只在戲劇裡。

《保鑣》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窮巷僻弄裡烙下的最後一檔連續劇,自然也曾在台灣捲起千堆雪。“天上白雲飄蕩,地上人兒馬蹄忙。我為了一腔俠骨柔情,流浪走四方。”《保》裡的三女兒,因母親生她時死於難產,從小父親厭惡,又受二姐欺凌。但憑著傲人天資,和不屈不撓的恆心與毅力,終於逆襲成功,翻轉人生。力爭上游又勵志,看得人好不心花怒放,也算是女權意識初萌芽之作。主演張玲,家喻戶曉,當時沒有追星活動,否則絶對碾壓大銀幕影后甄珍。
長大後回想,這條巷弄方圓幾里,其實與貧民窟無異。粗糙、有時還夾雜著些不堪,就是生活的底色。還好,有小孩子的純真喧鬧,有電視劇的忠孝仁義和帶來的綺麗幻想,為不算無憂的童年,添了些許顏色。
又幾年,拜大哥和兩個姐姐辛苦賺錢所賜,北上謀生的一家人終於擁有了棲身所,搬離了這條不想回首的巷弄。大哥高中聯考沒考上,轉去木工廠當學徒。兩個姐姐成了九年國民義務敎育的九漏魚,小學一畢業就被父親送去成衣廠,啪噠啪噠踩著縫絍機,將稚嫩的青春,獻給了台灣的經濟起飛。二姐和我一樣,愛讀書會讀書,然重拾書本已是多年後。有了大學文憑,人生,也換了跑道。

《楚留香》

歲月如梭,能記下來的,因為願意記得。該遺忘的,就讓它隨風而去。抑鬱年少後期,香港電視劇《楚留香》襲捲台灣。青春即將翻頁,誰不羨慕楚留香來得安去也寫意?”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華年,已是另一章。
眾聲喧嘩,童年往事不回味。
來自前現代的靈魂,誤闖入後現代的肉體。碰來撞去,都是密碼。心悸,卻又無可奈何。不合時宜,又跟不上時代,只好活在自己的小小時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似一幕幕現實與回憶的光影交錯,回憶不盡然美好,現實總是催人老。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生命一點一滴地消逝。我們終將化做土,變成灰;滋養一棵樹,一枝草,一朵花。
那所女校,離總統府,咫尺之遙。流傳著,一則美麗的傳說,承載著,無數青春的苦澀。
夏天是什麼做的? 剉冰、芋仔冰、枝仔冰
為什麼是燈仔花?秋台生想像著,在高蓁蓁烏黑的長辮上,別上一朵又大又紅的燈仔花,一定會襯著她兩瓣明亮純淨的紅唇,更加鮮艷欲滴。只是,他一直苦於沒有機會。天天打她家門前經過,就是沒碰過她;也沒機會和她交談個一兩句。
萬紫千紅夢裡夢 花開花落愁中愁
也許,寂寞,就是人生的底色。悄悄地,不經意地,如柳枝抽新葉,就出來招招手。
人生似一幕幕現實與回憶的光影交錯,回憶不盡然美好,現實總是催人老。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生命一點一滴地消逝。我們終將化做土,變成灰;滋養一棵樹,一枝草,一朵花。
那所女校,離總統府,咫尺之遙。流傳著,一則美麗的傳說,承載著,無數青春的苦澀。
夏天是什麼做的? 剉冰、芋仔冰、枝仔冰
為什麼是燈仔花?秋台生想像著,在高蓁蓁烏黑的長辮上,別上一朵又大又紅的燈仔花,一定會襯著她兩瓣明亮純淨的紅唇,更加鮮艷欲滴。只是,他一直苦於沒有機會。天天打她家門前經過,就是沒碰過她;也沒機會和她交談個一兩句。
萬紫千紅夢裡夢 花開花落愁中愁
也許,寂寞,就是人生的底色。悄悄地,不經意地,如柳枝抽新葉,就出來招招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件事也是發生在我小學大概三、四年級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民國82年還是83年的時候,好像有國中生玩碟仙,然後很多人集體中邪的新聞,我媽媽看到新聞後,很嚴肅地跟我說絕對不可以玩,如果班上同學有同學玩,也不要在旁邊看。 有一天林宜嫻跑來跟我說班上有同學想趁午睡的時候請筆仙,那時正是碟仙新聞正熱
Thumbnail
「西南偏西,晨獨缺日,九五失六,李白逝求,其身領兵,歹員齊行」 「止少日勿土欠位,十口時石自迎陽,任劍一平水中水,來去仗運亦仗風。」一個沖雲派普通女弟子古冰亦的江湖奇遇從一個行蹤成謎的女子成亦非,牽扯出了偌大的江湖恩怨、刀光劍影。「性格決定命運」以及「生命自會尋找出路」,乃古今箴言。刀光劍影、恩怨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北京城裡的胡同內的小女娃,隨父母搬家至此。從書中五個故事章節鋪陳,描繪陌生的人事景物,春夏秋冬四季輪迴,透過六歲小英子童稚的雙眸,我彷彿跟著她在胡同裡東鑽西繞著,親近認識了左鄰右舍的娘姨叔伯和她的玩伴,一起度過了初來乍到北京的冬天,城南的那些事兒也就擄獲了我的心。 上次閱讀這本兒童繪本版《城南
Thumbnail
電影片尾響起岑寧兒的《風的形狀》,我才知道,原來這首歌與龍捲風,與城寨有關。看着4個好兄弟坐在舊樓的簷前,看着還有飛機升降的啟德機場,我也仿似看見,香港的武打電影,此刻起會重拾從前的輝煌,甚至是超越。因為我們有卓越的小說作者,也有頂級的新生代演員,無論場景與人物,故事與武打場面,都予人落花流水...
Thumbnail
第十二集: 西苗歹徒要取恨世生性命,史艷文從清聖橋下來,發動純陽掌,霎時天搖地動,歹徒落荒而逃⋯⋯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超愛看漫畫的人,小時候家裡開書店,每個月經銷商都會寄新版的《小叮噹》漫書來,我和姊姊都爭著看,常常被爸爸罵,把漫畫看舊了還能賣給誰?
Thumbnail
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書籍倚重的故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深深烙印在心。書中描述的小英子故事,以小孩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和事情,對於每個角色都充滿同理和包容。書中以小英子的視角,細膩描述了好幾個人和事。無批判的觀察和對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的態度,縱然書中事實難堪,也讓我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光明和良善。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故事發生在民初時代,窮書生愛上千金小姐,幾經波折,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不是很熟悉的愛情小說或影視劇情? 青年人的心聲:「一顆瓊門掌上珠,石榴裙下萬登徒,芳心未許金錢買,卻與書生白首俱。」 此文章曾於二零二三年六月發佈,更新後有些少改動並加入一點新資料,亦開啟了「小人物小故事」系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件事也是發生在我小學大概三、四年級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民國82年還是83年的時候,好像有國中生玩碟仙,然後很多人集體中邪的新聞,我媽媽看到新聞後,很嚴肅地跟我說絕對不可以玩,如果班上同學有同學玩,也不要在旁邊看。 有一天林宜嫻跑來跟我說班上有同學想趁午睡的時候請筆仙,那時正是碟仙新聞正熱
Thumbnail
「西南偏西,晨獨缺日,九五失六,李白逝求,其身領兵,歹員齊行」 「止少日勿土欠位,十口時石自迎陽,任劍一平水中水,來去仗運亦仗風。」一個沖雲派普通女弟子古冰亦的江湖奇遇從一個行蹤成謎的女子成亦非,牽扯出了偌大的江湖恩怨、刀光劍影。「性格決定命運」以及「生命自會尋找出路」,乃古今箴言。刀光劍影、恩怨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北京城裡的胡同內的小女娃,隨父母搬家至此。從書中五個故事章節鋪陳,描繪陌生的人事景物,春夏秋冬四季輪迴,透過六歲小英子童稚的雙眸,我彷彿跟著她在胡同裡東鑽西繞著,親近認識了左鄰右舍的娘姨叔伯和她的玩伴,一起度過了初來乍到北京的冬天,城南的那些事兒也就擄獲了我的心。 上次閱讀這本兒童繪本版《城南
Thumbnail
電影片尾響起岑寧兒的《風的形狀》,我才知道,原來這首歌與龍捲風,與城寨有關。看着4個好兄弟坐在舊樓的簷前,看着還有飛機升降的啟德機場,我也仿似看見,香港的武打電影,此刻起會重拾從前的輝煌,甚至是超越。因為我們有卓越的小說作者,也有頂級的新生代演員,無論場景與人物,故事與武打場面,都予人落花流水...
Thumbnail
第十二集: 西苗歹徒要取恨世生性命,史艷文從清聖橋下來,發動純陽掌,霎時天搖地動,歹徒落荒而逃⋯⋯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超愛看漫畫的人,小時候家裡開書店,每個月經銷商都會寄新版的《小叮噹》漫書來,我和姊姊都爭著看,常常被爸爸罵,把漫畫看舊了還能賣給誰?
Thumbnail
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書籍倚重的故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深深烙印在心。書中描述的小英子故事,以小孩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和事情,對於每個角色都充滿同理和包容。書中以小英子的視角,細膩描述了好幾個人和事。無批判的觀察和對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的態度,縱然書中事實難堪,也讓我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光明和良善。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故事發生在民初時代,窮書生愛上千金小姐,幾經波折,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不是很熟悉的愛情小說或影視劇情? 青年人的心聲:「一顆瓊門掌上珠,石榴裙下萬登徒,芳心未許金錢買,卻與書生白首俱。」 此文章曾於二零二三年六月發佈,更新後有些少改動並加入一點新資料,亦開啟了「小人物小故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