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自由廣場投書》結婚不等於願意生,柯P不要裝懂

本文於2020/10/13同步刊登於《自由廣場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針對少子化議題公開表示,「年輕人只要結婚,就會生了!」年輕人不結婚,才是導致急速老化的原因,因此決議廣發補助給願意結婚的家庭,柯的發言也引起群眾反彈。筆者作為社會學領域的學生,必須提醒柯市長,該發言不僅是將人口老化議題去脈絡化,同時也把少子化議題過度簡化。
台灣人口老化是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必須被放在晚近社福政策制定與性別意義抬頭的脈絡下檢視。
首先,以制度性因素觀之,會發現社福制度的設計,常將女性的撫育責任視為一種公共財,而將其從社福制度中排除。以年金保險的制定為例,往往偏重與就業相關的成就表現,而忽略家庭照護勞動對於社會與經濟的貢獻及產值。易言之,社福制度的建構,只局限於個人勞動表現,而將支撐工作世代背後的撫育貢獻歸類為理所當然,對於那些放棄工作而回到家中扛起培育下一代責任的撫育者顯然不太公平。
其次,在以往農業社會中,沒有撫育子女的家庭會面臨老年時期的經濟與照顧風險,但年金制度的出現,幾乎取代養兒防老,大大降低了不生育所可能導致的經濟風險,而這樣的狀況,隨著性別意識的普及,受到許多啟蒙女性的青睞,開始走出傳統社會對於女性應當生兒育女的刻板印象,而不再將生兒育女視為己身的義務,轉而追求自我實現。
在前述兩種因素交織下,作為一個理性選擇的個人,選擇不生兒育女而投入工作去追求經濟表現,顯然是更有效益的選擇。因此,為何新世代年輕人往往選擇不結婚,甚至結了婚也不願意生小孩不難理解,原因就是育兒家庭與不育兒家庭間負擔成本的不平衡。
真正的解決之道,應當是政府率先重構撫養關係,讓撫育子女成為需要集體負擔的責任與義務,並將托育制度化與公共化,翻轉性別之間對於撫育責任的失衡,才有辦法從根本扭轉急速的少子化與人口老化。
綜上所述,柯文哲試圖以促進結婚作為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手段,顯然沒有處理到問題核心,也狂妄地忽略社會現象中的環境因素。筆者誠心建議,柯市長作為二○二四年可能的總統競逐者之一,如果連此基本素養與能耐都沒有,還是認分點離開政壇,免得禍國殃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蘇俊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