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不覺得限制使用手機,和學生願意聽我多說兩句有絕對關係;我會很理想的把自己該準備的東西備好,也不會介意說學生聽與不聽有什麼損失,我只會認為吸收有用與否在於他們,不在於我。
提供有用的資訊是我開講座的責任,我只負責這件事,至少也不特別擔保售後服務的問題,畢竟沒收費,最多就是看看學生們課後的反饋,有沒有到我必須要親自寫信回覆的程度而已。
構思後還是決定採用紙本,因為我覺得學生在離開課堂後,還是得根據他們的學習習慣來處理,加上回饋單的題目設計是與我之間單獨互動的唯一機會,也比較能觸發學生問出真實,或平常不敢說的一些事。
2
所以不論在講座或是寫作上,清楚記得每一次的感受真的很重要。
確實我們可以根據邏輯和想像,去描繪我們沒有辦法親身經歷的所有事情,或許頭腦當道的世界是看不出這些經歷的瑕疵,可是我們感受警鈴就會大作,知道這個人目前所說的東西不完全是真實的。
舉個例子,我已經看《凹嗚狼人殺》的節目單元看了近兩年,在零久為首的藝人群們帶領下,基本上狼人殺這款桌遊已經可以從純娛樂,轉為一個邏輯打架的比賽。
每一集的追看,「預言家」這張牌是肯定會出來帶帶風向的,可是真的預言家和假的預言家不會完全只透過邏輯正確的發言來判斷,因為假預言家多半都有在填充、灌水某些看似很合理的發言進去,或者一定會有感受不連貫的地方出現。
那現實中的對談其實也是,《德國情報員交你一生必學的溝通技巧》一書裡在早早的章節也提到過「誠懇」的重要。
但這裡的誠懇當然不是很東方式說教的誠懇,而是心裡想說的話和真實說出來的話的一致性,因為我們無法具體解釋為什麼聽的出別人正在說謊的原因,尤特別是那些其實本來就和自己無關的事情,怎麼有辦法能這麼流利的說出來。
所以我其實還挺慶幸,平常都會把這些做過的事情讓它以各種形式留下痕跡,當然有時候還是會忘記一些過程,就要透過把時間留給學生問問題來彌補一下。
不然就會變成,一再的不去經歷一些東西,說出來的話只能依靠以往的資歷和身分來抬高價值,那種名不副實的樣子,相當可怕。
休息?
以前說未必一直走路的人就走的遠,努力和休息就是相輔相成的呀。
其實有很多的觀念,我自認和師長之間是相當不好溝通的。
就比如說手機的問題,肯定是要講些比較傳統古板好聽的話,師長輩才比較能接受在他的時間使用,因為手機是一個很好讓人逃避現實的東西。
不過這麼看我覺得就不是很客觀,手機的使用是一種「休息」的方法之一。
舉我自己為例,像我這麼一個「內向」的人,我的休息是透過和自己的對話、靜靜看課外讀物消化新觀念而來,我才會有多餘的力氣去把我要的東西帶給別人。
又者這一、兩年上重訓課程的時候,如果要養成生活所需最基本的肌力、肌耐力,不可能讓身體沒有足夠的恢復時間;相反的,在訓練的時候做到最力竭,在休息的時候養成規律足夠的睡眠都可以稱為是訓練基本的一環,休息與訓練是同等的重要。
換言之要一個人能專注在讀書應該會是怎麼樣的情景?或者不要說是讀書,畢竟生活的層面相當廣泛,可以說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該認真的時候就相當認真,休息也同樣的很認真休息。不是嗎?
就好比,現在我每個月都會有一、二次的時間走進書店,看看有沒有什麼書目更新,為什麼現在的生活要比較強調「休息」而不是「更加努力」?
我覺得這和資訊的爆炸有比較直接的關聯。
資訊大量產出,還有許多的媒介都會吸收我們的精力和注意力,比如說使用的手機的時間開始變長,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刺激,無論是遊戲或者逛社群網站,相比起書本千篇一律式的灌輸不知道怎麼用的學識,手動操作點什麼還比較有活著的感覺。
那當我們的腦袋承載過量的東西,當然就沒有辦法去運轉或消化掉某些對我們有用的事物,長久來看我們雖然閱讀的東西變多了,但生活品質卻不通常因此就有所提升。
而這也和我近期發覺有越來越多的「休息」書籍的結果論相當雷同,這正是現代人很需要的東西。
其實有許多辦法能夠「休息」,比如說:真的很需要忙,我們就切換一下左右腦的運轉;真的可以坐下來的時候,有的人是冥想、有的人是瑜珈,也有的人是練習放空。
換言之,休息並不單純是一種「避免」掉雜訊的方法,更多的是它在顯示,跟篩選什麼東西才是適合進入我的生活裡的一個過程,如果一個人都不休息的話,會過上怎麼樣的生活絕對是可想而知的。
也不會是延後使用電子產品的年紀就能夠解決的事,當我們都在強調認知很重要的時候,其實也只是證明我們都沒有真正的思考來面對這些問題。
原則的定下就不再改了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對,就是在講我,可能這麼做很強勢,但在我的角度而言,通常要解決一個事情,我同意有相當多的作法,但當我已經選定的時候,就表示我認為「沒有更好的了」。
換言之,我可以理解多數人還想更改定案的理由,或者問我其他的做法會不會更好的時候,其實我心裡都會默默的想說:這我已經想過了,正因為我覺得沒有比較好,所以才不採用。
所以當今天如果有的人問我說:那我堅持開放課堂上讓同學用手機,有帶來怎麼樣的好處嗎?
當然有呀,一堆人打字回覆的時間比手寫還快,想問個可能會害羞的問題,還不需要舉手我就會看到了;如果老師還想收集同學們的情形,我整理一下修掉幾個字眼就能完成的東西,總比放眼望去沒人有問題好的多了。
其實這很諷刺,就是當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在一個進步的過程中,卻是拿限制性思維不讓自己發展更多的可能,然後把許多問題一再延後。
比如說:考試的時候不許交男女朋友、考學測整個學期都不開放打球,這是遲早都很荒謬的規定,那規定本來就是用來打破的。
我們都是說還有以後,誰知道這個以後有多久呢?
以後是一個很快就會來到的東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