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真‧三國志代言人:流浪的黃權】

黃權字公衡,巴西閬中人也。 在劉璋的年代,巴西其實是東州兵的領地。 黃權則是一個巴西出身的益州牧主簿。 打個比方,就是丁原的呂布。 叫他第一名就對了。 (按:我絕對不是要暗示黃權換老闆的數量可比呂布。) 劉璋手下大部分的官員,都是早年東州派跟後續荊州過來的人比較知名。 但其實他的主簿跟別駕從事,仍是益州當地人。 但在邀請劉備入蜀的話題上,黃權卻跟張松持了反對意見: 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賔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 然後黃權就被劉璋下放為廣漢長了。 事實上,反對的不是黃權一個人而已。 從事廣漢王累自倒縣於州門以諫,璋一無所納。 後漢書幫大家把倒縣翻成倒懸,就是自己倒吊在城門上的意思。 黃權說的話,我們現代人看起來那是很忠心的,但這個忠心大有問題。 你怎麼會大喇喇的跟州牧說你是一國之君呢? 所以我們有必要釐清一下,當時益州的政治情況。 曹操平定河北之後,各地推測他接下來的政策……內部當然知道他要南征,可是外地不知道啊。 孫權跟劉璋都分別派出了使者去到朝廷試探。 這裡我們先不管孫權。 曹操的態度也很好,幫劉璋跟他哥加了官職。這就奠定了雙方的基本關係。 接下來,曹操大軍南征,劉璋又派出了別駕張肅去給曹操「助威」。 張肅就是張松的老哥,後來告發張松的那位。 在曹操本紀上,視為益州牧開始聽奉朝廷差遣。 曹操也老實不客氣的封了張肅為廣漢太守。 也就是曹操南征劉表的時候,益州朝廷俱為一體。 接下來,曹操準備東征孫權,劉璋又派了張松來。 但不管陳壽還是羅貫中們都強調,曹操不甩張松。 這其實算是可以忽略的藝術性加筆。 事實面來講,張松回蜀覆命的時候,曹操已經戰敗了。 益州協防的夷陵也被甘寧打了下來。 所以張松回去就跟劉璋說,不用跟著曹操了,他沒搞頭,不如跟劉備合作。 這大約是建安十四年的時候。 劉璋在張松的勸說下,開始有了霸主的念頭。 於是我們首先可以發現,黃權跟張松的分歧是很細微的。 然而有了稱霸打算的劉璋,既沒有趁著曹操戰敗出來搶荊州,也沒有北上攻打張魯,為了什麼? 因為當時只有非常少數人知道,曹操軍的真實情況。 在所有人眼裡,曹操的實力還是非常充足的,天曉得他下一步要做什麼? 但孫權軍煽動了盧江叛亂。 所以周瑜有十成的把握,攻打荊州不會碰上曹操主力軍。 並不是因為曹操八十萬大軍全部葬送在赤壁,沒這回事。 而對益州來說,當然是先看孫權跟曹操會拼到什麼程度,才是撿尾刀的良機。 也就是說,廣義而言,赤壁之戰是一直持續到建安十五年曹操北返的。 但劉璋意料之外的,就是左將軍劉備精準的把荊州四郡給收了。 你說,跟劉備結盟是不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呢? 當時全天下會反對跟劉備結盟的,只有曹操軍的人。 讓我們往上看,當時廣漢太守是御賜的,不是州牧封的。 廣漢出身的別駕,更是用性命來阻擋劉備入蜀。 而黃權被貶官,也被丟到廣漢。 一個地名串起來,我想說的就是,當時劉璋軍中,有一股曹操派的勢力。 從這個角度,你就可以理解張肅為什要告發張松。 政治立場不同,親兄弟都沒情面講。 黃權的意志,屬於劉璋派。 劉璋也不是因為黃權反對迎接劉備而大怒,基本上,劉璋是給了黃權一個新的任務。 平定廣漢。 廣漢是益北,所以黃權其實肩負著拔除曹操勢力,跟監督劉備兩大任務。 用人不疑是謂蠢,劉璋並不蠢。 咱的恩師李國修說,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黃權沒辦法同時做好兩件事,可見益北的反劉璋情況比想像中更嚴重。 但劉備幾乎統帥益北的時候,黃權仍堅持不降。 這時候,劉備就封了黃權為偏將軍。 不要老以為偏將軍很小,當時其實就是左將軍(劉備)副將的意思。 黃權這時候的態勢並不是寧死不降,比較類似隱士不肯出山,其實根本上是放棄抵抗的。 大概就是一種:我覺得現在投降很丟臉,你晚點再來吧。 評為忠賢之士是有點太超過了啦。 建安二十年,張魯被曹操擊敗,遁入巴中。 黃權就提出了迎張魯,奪漢中的計畫。 不過整個劉備智囊團只同意前半段,於是黃權得到了護軍的職務…… 裁判喊停的時間又到了。 黃權傳非常的有特色,事情在他這邊的描述,跟在別人的傳裡頭完全不同。 一般最多人注意到的,就是劉備軍後來奪漢中的各種計畫,到底是出自於黃權還是法正? 當然比較常出現的結論就是都有:黃權出本謀,法正臨陣指揮。 然後就是在魏滅蜀之戰,黃權的兒子一付算得都對,諸葛亮的兒子卻搞到萬劫不復。 基本上有件事沒人會提:劉備連漢中王都沒稱,哪來的護軍封給黃權? 護軍就是禁軍頭領,這玩意原則上只有蜀漢昭烈帝才會有。 而劉備稱帝的上表,黃權也還是偏將軍。 夷陵出陣之前,才改封鎮北將軍。 很多人都說黃權勸劉備不要伐吳……其實他沒有。 他是跟劉備說,這個戰法很危險,我應該留在您身邊保護您。 但劉備不從,要黃權負責江北統御。 關張下了黃泉,能獨當一面的變成黃權(這神馬繞口令)。 也就是說,黃權在劉備稱帝之時,應該有著趙雲魏延等級的信任度。 或許不及孔明,但怕在李嚴之上。 所以其實黃權在劉備一稱帝的時候,應該就是禁軍頭領:護軍沒錯了。 若不是黃權投降魏國,給劉禪輔政的還輪不到李嚴呢。 (當時劉備的心中排序應該是:諸葛亮→法正→劉巴、黃權→李嚴) 有趣的是,黃權這個人,走到哪裡都被人家重用得不得了。 劉璋愛他,劉備愛他,曹丕愛他,曹叡愛他,就連司馬懿都讚不絕口。 沒有人會在臉上寫著「天下英才」……但是後台夠硬的名士就能夠受世人愛戴。 我個人的推測是,陳壽故意隱藏了黃權的身世,把他安排成巴西當地人。 能夠威及三國的黃家,只有一個。 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就是二十四孝的那個黃香沒錯。 出身寒門的黃香,本身在東漢極受皇帝重用,最高當到尚書令,恩澤更是遍布天下。 他的子孫也都是東漢三公,曾孫黃琬是在董卓手下任職的。 黃香的其中一個孫女,則是嫁給了劉焉。 黃琬的妻子也在戰亂中投靠了益州,還帶了個來敏過去。 發現了嗎?黃家當時就是東州派。 巴西就是東州派落腳的地方。 如果黃權是黃香的後裔,那表示他跟劉璋根本就是表親。 而他的聲名地位,基本上也相當於袁紹袁術那個等級。 是一個自立門戶當軍閥都不奇怪的三公之家神主牌啊。 黃權也很顯然十分重視忠孝,不滅了祖先威名……很難推準黃香是高祖還是玄祖,不過黃香跟他兒子的名聲都是很好的。 黃權歷經三主,事魏最久,卒於魏國。 但陳壽沒給他上「薨」,把他放在蜀書之中。 為什麼陳壽要隱藏黃權的身世? 黃權的謎,或許就是陳壽的表態。 生於巴,事於蜀,終於魏。 這樣的黃權,人生軌跡跟陳壽非常相似。 陳壽透過黃權,想要告訴所有看三國志的人。 「我很行,只是時運使然,故在此地放光芒。」 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毛遂曰:你他媽倒是把我放進袋子裡啊。 還有,不管走到哪裡…… 「我是蜀漢之臣。」 #陳壽其實被晉朝官員批評不忠不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最多人熟知的三國時代,也是最困難的時代。 這邊僅收錄部分東吳與蜀漢的相關文章,無時間序。 曹魏則跟隨「正統歷史」,請參閱【魏晉風雲】專題。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