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志杰、蘇煒翔
出版社:臉譜
《字型散步Next:從台灣日常出發,無所不在的中文字型學》
這學期修習社大的「
如何製作/出版電子書」課程,進度來到書籍封面設計。老師開了一本《
字型散步》課外書單,也讓我們平素多留意路上的(招牌)字體⋯⋯。
本文聊書,也聊街上實拍的「字態度」觀察。
字體 vs 字型
【文字】是我們腦海中抽象的訊息,字體(typeface)就是文字的外衣,而字型(font)是一種工具,能把這種經過特殊設計的外衣大量複製下去。
走趟鑄字行(書中第 46 頁)便能釐清差異:英文「font」原意是活字,是承載字的容器,例如「初號」和「一號」不一樣大 ⇩,尺寸不同,所以是不一樣的【字型】;但因兩者在設計上的外貌骨骼特徵相近,享有一家人的基因,所以是同一款【字體】。
以前,活版印刷師傅必須用這些字塊在印刷機上排版,不過隨著電腦的普及,現在我們有了很棒的工具,只需游標改動一下設定,就能輕鬆選擇字體、調整字型 ⇩。
觀「字」重點
實際上街看字以前,臨陣磨槍,先向本書學幾招小貼士(small tips),才不會落得走馬觀花,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
✅ 形狀:字體的身材
中文字體是依想像中的框設計的,框框可以是垂直/水平的長方形,不一定要是正方形。
⋯
✅ 字面:版面的鬆緊程度
承上,雖然看不見實際線條,但這想像中的框可分為「字身框」與「字面框」,前者可以想像是稿子的格子,後者表示要在這個格子裡把字寫得多滿,會影響整體觀感,是濃是淡,是鬆是緊 ⇩。
⋯
✅ 重心、中宮:字體的個性
有一句成語叫「頭重腳輕」來描述【重心】,文字也是一樣;觀察書裡「東」字,它的頭便是「田」了,重心高的字,通常比重心低的看上去嚴肅、有距離感 ⇩。
而【中宮】概念來自書法,本意是九宮格正中間的那一格,在文字上,用以形容筆畫往中間集合、收緊的視覺印象;回到「東」字,中宮緊湊不免令人肅然起敬,反之,患有「大頭症」的「東」感覺新潮 ⇩。
⋯
✅ 其它:筆劃造型帶來的細緻感受
本書精華,集中在第三章討論,不單只交代各種中文字體的特徵與應用層面,舉凡其來歷、沿革、衍生流派⋯⋯如數家珍,可以當作一段完整詳盡的歷史故事來讀。
閱畢,功力尚淺,仍然無法辨識「這是哪一套(廠商開發的)字體」,但已能區分出大方向,自己的粗淺歸類框架是:明體、黑體、圓體、楷體,剩下的就暫時先丟到「藝術字」範疇(手寫體、書法體⋯⋯等)裡去。
接下來詳述。
賞字:為新細明體、標楷體平反
現在賞字時,我會先看它有無「襯線」和「喇叭口」裝飾 ⇩,若有,會偏向【明體】,讓人覺得古典、傳統、人文氣息;而其「橫細直粗」的特性,不適合作為標題(會讓版面整體顯得淡了些),卻是個稱職的「內文」字體,缺乏美感,索然無味,反而有助於我們專心吸收資訊。
拔掉上述兩道裝飾,且讓「筆畫等粗」,這是【黑體】的特徵,有種乾淨、簡潔、現代化的流暢感,相當醒目。順帶一提,Mac 中文版直接採用「儷黑 Pro」作為系統字型,打開內建的簡報軟體 Keynote,其預設字體「Helvetica」筆畫也走無襯線的收尾切平,蠻符合蘋果這間公司的美學 ⇩。
黑體與明體,誰適合標題?|我的簡報軟體(Keynote)畫面
至於深受日本影響的【圓體】,只要看收筆處一點就通,其大字面、中宮放鬆等與書法背道而馳的造型,有一種年輕、時髦、流行的(日系)氛圍 ⇩。
最後是蠻多人討厭的【標楷體】,因為它喪失了書法氣韻,不過是個徒具楷書外形的空殼子;要幫忙平反一下才行,這是為了彰顯工具性的有意為之。在書籍中,楷體常用於引述、台詞,能夠傳達比明體稍軟的印象,仍是服膺於「內文」而設計,切誤以為是「題字」的用途。
像書法,但又不像書法,標楷體|我的簡報軟體(Keynote)畫面
綜合以上所述,原來新細明體/標楷體的設計是為了「內文」而生,可別在錯誤的地方派它們上場,害字體被嫌棄呢!(笑)
下集預告:街上的「字態度」觀察
大約一個多月以前(天啊!我真會拖延,這文章草稿放多久了),我在街上四處拍攝招牌,結果發現「眼鏡」特別多,便把它獨立出來,貼到 Liker Social 供大家票選 ⇩。
現在投票仍算數,將在下一篇文章發表統計結果,並試著分析。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免費獲邀進圍爐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
廣播資訊不漏接 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漂流書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Facbook|Mastodon|Medium|Matters|Pot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