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數位大掃除》打掉重練,迎接科技簡約風

更新於 2022/02/16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時報出版
《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
你可曾經想過,極簡主義也可以應用在數位生活上?

與深度大師取得共識

逛了一下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的 個人網頁,他有七本著作,台灣的出版社翻譯了四本,書名不約而同都冠上了「深度」一詞,真的是深度大師耶(笑)!
按出版日期,分別是《深度學習力》、《深度職場力》、《深度工作力》和《深度數位大掃除》。
拉回正題, 我一直想了解「戒掉科技癮」這個主題,有沒有一個縝密的研究?以及具體可行的解方?
完讀本書後,我想答案是有的。在進一步介紹前,想先和大家締結幾個共識,是作者的主張:

✅ 那些小伎倆,沒用

你現在就可以搜尋,很常見一種文章,發文者發現他與數位工具的關係變得不正常,震驚之餘,他採用幾招聰明的秘技,情況似乎好多了⋯⋯從此公主和王子過著幸福的生活(?)
作者對這些權宜之計始終抱持著懷疑的態度,那些小改變不足以解決新科技造成的大問題,行為已經在文化中根深柢固了。
應該從頭開始重建我們與科技的關係,以我們深信的價值觀為基礎,建立新的數位生活。

✅ 漸進式作法,無效

「好的,我已經下定決心要改變了。」
根據作者經驗,逐一改變習慣的漸進式作法無法奏效,因為注意力經濟的誘人詭計,再加上便利性的推波助瀾,會使你慢慢恢復原狀。
建議改用迅速轉變的方式——亦即在短時間內進行改變,並以足夠的信念執行。

✅ 不反對科技

而是讓科技來幫你做你重視的事情。科技降級成一種後勤工具,變成達到目標的「手段」,所以你需要清楚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
培養優質習慣來取代那些數位工具所提供的簡單消遣,進而降低那些數位工具在生活中的地位,見文末附錄。

數位極簡主義者:What & How

Photo by Bench Accounting on Unsplash
有了「共識」後,作者提出一套「數位極簡主義」新方案:
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那個理念主張: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
讓我們從 What 和 How 的角度,描述數位極簡主義者的特徵吧!

✅ 要什麼? ——支持所重視的東西

  • 從深信的價值觀出發,反向推導出他們想要的科技。
  • 如果某種新科技只帶來小小的娛樂消遣或微不足道的便利性,數位極簡主義者會忽略它。
  • 這項科技還必須是支持價值觀的最佳方法。
  • 不介意錯過一些小事,他們更擔心的是,那些他們已經確信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大事遭到排擠。

✅ 如何用?——萃取最高的 CP 值

  • 把那些科技創新從令人分心的罪魁禍首,變成支持美好生活的工具。
  • 擅長剝除新科技的多餘噱頭,以便只使用重要的功能,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 努力思考把這個工具優化,提升價值,減少危害。

數位斷捨離:打掉重練

Photo by Alexander Mils on Unsplash
書中除了提出三個核心原則,去解釋數位極簡主義為什麼行得通,還進行一場大規模的實證。
2017 年 12 月初,作者發起了一場「數位斷捨離」實驗,徵求自願者參加,結果有1600 多人報名。具體流程如下:
1. 騰出三十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時停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2. 利用三十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3. 在暫停期結束後,重新把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以及日後的具體用法,以便從它獲得最大的價值。
這種「打掉重練」的手段,體現了前述的「共識」。
大刀闊斧,要你迅速轉變,馬上投身三十天「排毒」之旅;但這段期間不是閒著,必須想辦法重新發現目標——你喜歡做什麼實體活動——取代掉隨時連線、五光十色的數位世界;出關後,重新面對那些科技時,之前的「斷、離」體驗可以幫你做更明智的「取、捨」決定,數位工具將支持你的價值觀,它是最佳方法,你也最優化地使用它。

回饋

歷經大量「壓力測試」後,作者得到兩個結論。第一,數位斷捨離確實有效。第二,流程很棘手,不少人提早退出,但他們大多不是因為意志不堅,而是執行時犯了一些錯誤:
  • 限制科技的規矩訂得太籠統或太嚴格。
  • 沒有預先想好要在實驗期間以什麼東西取代這些科技,因而感到焦慮和無聊。
  • 只把三十天當作是暫時停用科技,沒有下定決心要永遠轉變自己的數位生活。
有了「前車之鑑」的實際回饋,書中也順勢提出相關建議,避免大家「重蹈覆徹」。

心得:我先立 flag,未完待續

Photo by samantha woodford on Unsplash
這是一本可以「實戰」的書。
我想,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唯有「荷槍實彈」上場方能見真章;先從第一步——定義科技規則著手,得好好地「約法三章」,然後親身實踐。
先在這邊「立 flag」宣示,我也要參加「數位斷捨離」的打掉重練;妥善記錄執行的經過,一個月後,向大家報告。
我要來「從長計議」了,預計先列出一套科技「操作程序」清單吧(笑)!
To be continued.

附錄:點子和計策

先附上整理好的 Mind Map(原圖)。本書下半部提出了一些概念,幫助培養持久的數位極簡生活,並附上實作的點子,可以視為錦囊妙計喔!
以 XMind 編纂,新視窗開啟可獲得較佳解析度

✅ 獨處

書裡談的獨處是大腦的一種狀態,是主觀的。此時,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
所以,獨自一人待在房間追劇,不算獨處——思想被佔據。
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快速瞄一眼。獨處的機會日益消失。
作者花了一些篇幅論證「人需要獨處才能蓬勃發展」的種種好處,那麼又該如何挣得足夠的獨處時光呢?
  • 【把手機留在家裡】
    放棄「沒有手機就是危機」的觀念。一個實用的折衷辦法是把手機帶到你去的地方,但它不是在你身邊,無法瞬間破壞你獨處的時光。
  • 【散步】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也不要帶手機。或是把手機放在背包的底部,才不會一感到無聊就輕易把它掏出來。
  • 【寫信給自己】
    關鍵在於書寫本身,這個行為會讓你從外部抽離,進入一種高效狀態,也提供一個概念框架,讓你整理思緒。

✅ 實際對話

精密的大腦網絡在互動一向豐富、人們經常面對面接觸、社群很小的環境中演化了數百萬年——能處理離線交流產生的豐富資訊,諸如肢體語言、臉部表情、語音語調等等。
然而,數位通訊工具劫持了我們的社交本能。
當你每天有好幾個小時都忍不住去點擊與滑手機時,留給慢速互動的閒暇時間就會愈少;使用數位裝置的強迫行為也貌似一種社交互動,那會讓你誤以為你已經把人際關係打理得很好,不需要再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有鑑於此,作者提倡「對話為主的交流」理念。
💧 對話:涉及聲音的語氣或臉部表情。
💧 連線:文字形式或非互動的東西。
不反對科技。而是把「連線」降級成一種後勤工具,不再是對話的替代方案,而是促進對話的工具。
  • 【不要按讚】
    這是建議你對社群媒體圈普遍愛用的「一鍵認同」功能改觀。按讚是資訊最貧乏的交流,只提供一丁點關於發送者(按讚者)的狀態資訊給接收者(發文者),它對「人類需要實際對話」這件事造成傷害。
  • 【批次處理簡訊】
    設定「勿擾」模式,讓簡訊變得像電子郵件,這種非同步的互動不再讓人產生近似真實對話的幻覺。可視實際情況,折衷開放特定號碼、時段依然顯示通知。
  • 【設定對話時間】
    事先騰出特定日子的特定時間,在那個時段可以跟任何人對話。克服了原本阻礙社交活動的一大障礙:擔心冒昧打電話或登門拜訪可能給對方添麻煩。

✅ 優質休閒

改造空閒時間。培養優質的休閒活動——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再淘汰最糟的數位習慣。
讓人有滿足感的休閒活動具有三個屬性:

#1:優先考慮勞心費神的活動,而不是被動休閒。
#2:運用技能在實體世界裡創造有價值的東西。
#3:尋找那些需要結構化社交互動的實體活動。
這些活動的本質主要是實體性的,但他們的成功執行往往需要策略性地運用新科技。優質休閒與新興科技不一定處於對立的關係。
「咦!現在是鬼打牆嗎?」
「你叫我接受新科技,以便迴避新科技?」
關鍵是擺脫 — — 把「被動地與螢幕互動」當成主要休閒 — — 的狀態。
數位工具除了可以教你基本的知識,更能幫你媒合感興趣的社群,進而推動「休閒復興」。它是輔助的配角,幫你建立或維持休閒活動,而不是主角。
  • 【每週修復或打造某個東西】
    學習新技能,然後把技能應用到修復、學習或自製東西上——培養出自己動手做的持久嗜好。
  • 【固定劣質休閒的時間】
    固定騰出一段時間讓你上網瀏覽、查看社群媒體狀態、觀賞串流影片。但在那個固定的時段以外,必須保持離線狀態。
  • 【加入活動或團體】
    舉了富蘭克林的例子。
  • 【執行休閒計畫】
    先從季節性休閒計畫著手,制定目標和習慣,有個大方向;接下來,針對每個目標,找出每週可做什麼活動——排定做那些事情的確切時間。愈是把這些休閒活動視為日常排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無的獨立活動),就愈有可能貫徹執行。
💧 目標:你希望實現的具體目的,佐以策略和動機。
💧 習慣:你希望維持的行為規則。

✅ 加入注意力抵抗運動

破解「這是基礎科技,每個人都該使用」的迷思:你要是不用它,就是怪咖。
如果你一定要用這些服務,又不希望放棄時間和注意力的自主權,你需要了解你使用那些服務不是隨性的決定⋯⋯。
以「功利」導向方式來思考社群媒體的使用。
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姿態,對抗熱門的注意力經濟服務——每次使用那些服務時,都有明確的目的,從中擷取價值後就馬上離開,不讓注意力陷阱有機會逮住我們。
  • 【從手機上刪除社群媒體】
    行動版的服務更容易挾持注意力。你不必完全戒除這些服務,只要不從手機使用他們就好了。
  • 【把你的裝置變成專用電腦】
    它們雖然是通用工具,但特定時段只做專用工具。強大的生產力,可以讓用戶做很多事情,而不是同時做很多事情。
  • 【採用慢媒體】
    量少質精,只關注品質最高的來源。你需要決定你吸收慢新聞的方式和時間,挑一個可以幫你全神貫注吸收新聞的地點,把這件事情儀式化。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文附上我的〔讚賞公民 2.0〕〔圍爐〕〔其它平台〕鏈結,歡迎來坐坐、拍拍手 ❤️。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免費獲邀進圍爐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
廣播資訊不漏接/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MastodonMattersMediu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7K會員
713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自此,對經濟學發展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宏觀全局的了解。
透過「數據、圖表」穿針引線,談世界真正的樣子。
自此,對經濟學發展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宏觀全局的了解。
透過「數據、圖表」穿針引線,談世界真正的樣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一件物品的價值,是用來交換它的生命的總和。 《數位極簡》(或《數字極簡》)這本書的書名反映了其核心理念,即在數位時代中實踐極簡主義。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提出了一種方法,幫助人們在充滿數位干擾的世界中,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Thumbnail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專注力已成為稀缺資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常被社交媒體、email和其他瑣事打斷,難以專心。卡爾‧紐波特在本書探討了專注力的價值,並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策略,幫助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重拾深度工作能力。本文介紹如何通過規劃與自律,讓自己在這個充滿分心的世界,能夠高效而有意義地投入工作。
Thumbnail
《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澀谷直人的富足人生提案,教你輕鬆拋開數位焦慮,從取捨練習找到真正的自由》這本書由日本極簡主義者澀谷直人撰寫,分享了他從繁雜到簡單生活的轉變經歷,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和哲理。閱讀這本書,不僅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啟發了我對極簡生活的深刻理解。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無意中發現佐佐木典士這位極簡主義者,是在閲讀他的書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50個不勉强就能做到的習慣》時。 那是一本關於習慣養成的書,從書名、主旨、到大部分内容都並不會讓人聯想到極簡主義。不過,當作者提及自己的極簡生活降低了習慣養成的門檻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立刻對他產生了好奇和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Thumbnail
在現今少子化的時代,提升學習效率至關重要。卡爾·紐波特的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提供了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學習策略,能夠幫助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書中介紹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不僅適用於大學生,也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擁有良好的學習力,增進生活效率。
Thumbnail
在這個淺薄時代,人們紛紛擁抱分心,每天將時間花在電子郵件、社群媒體上,失去了深度工作的能力,而這也讓一種極有價值的技術變得越來越稀有,那就是—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本書介紹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應的策略,並提供了讓讀者可以實際實踐的部份。
Thumbnail
關於這本書,我認為...... 《深度數位大掃除》是一本出乎意料的優質好書。 自從社群媒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陸續問世,對於科技如何快速進展,進而滲透人類生活的相關研究已屢見不鮮。原以為這類主題大概是敘述科技對人類生理、心理的負面影響,並提供一些老生常談的方法來杜絕。 但這本書卻提供另一個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一件物品的價值,是用來交換它的生命的總和。 《數位極簡》(或《數字極簡》)這本書的書名反映了其核心理念,即在數位時代中實踐極簡主義。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提出了一種方法,幫助人們在充滿數位干擾的世界中,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Thumbnail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專注力已成為稀缺資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常被社交媒體、email和其他瑣事打斷,難以專心。卡爾‧紐波特在本書探討了專注力的價值,並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策略,幫助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重拾深度工作能力。本文介紹如何通過規劃與自律,讓自己在這個充滿分心的世界,能夠高效而有意義地投入工作。
Thumbnail
《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澀谷直人的富足人生提案,教你輕鬆拋開數位焦慮,從取捨練習找到真正的自由》這本書由日本極簡主義者澀谷直人撰寫,分享了他從繁雜到簡單生活的轉變經歷,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和哲理。閱讀這本書,不僅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啟發了我對極簡生活的深刻理解。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無意中發現佐佐木典士這位極簡主義者,是在閲讀他的書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50個不勉强就能做到的習慣》時。 那是一本關於習慣養成的書,從書名、主旨、到大部分内容都並不會讓人聯想到極簡主義。不過,當作者提及自己的極簡生活降低了習慣養成的門檻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立刻對他產生了好奇和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Thumbnail
在現今少子化的時代,提升學習效率至關重要。卡爾·紐波特的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提供了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學習策略,能夠幫助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書中介紹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不僅適用於大學生,也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擁有良好的學習力,增進生活效率。
Thumbnail
在這個淺薄時代,人們紛紛擁抱分心,每天將時間花在電子郵件、社群媒體上,失去了深度工作的能力,而這也讓一種極有價值的技術變得越來越稀有,那就是—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本書介紹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應的策略,並提供了讓讀者可以實際實踐的部份。
Thumbnail
關於這本書,我認為...... 《深度數位大掃除》是一本出乎意料的優質好書。 自從社群媒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陸續問世,對於科技如何快速進展,進而滲透人類生活的相關研究已屢見不鮮。原以為這類主題大概是敘述科技對人類生理、心理的負面影響,並提供一些老生常談的方法來杜絕。 但這本書卻提供另一個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