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五) 3:30pm 天氣陰。第一次有網友約我面對面作改建諮詢。
他家一樓的房子最近有人來談危老改建,已經開了兩次會,建商基於土地持分開出樓上樓下都一樣的條件。網友家的一樓有做店面使用,如果樓上樓下坪數一樣,哪能夠啊,基於不想吃虧也不占人便宜,他已經上網爬文爬了一個多月,期間也問過代書、仲介以及在建設公司當老闆的朋友,當然有得到一些答案,但他想知道會不會被當成釘子戶。
因緣巧合,網路牽線,於是得以享受一杯免費的咖啡。
代書告訴他
地價分配率(樓層別效用比)的概念,要去估不同樓層的價格,但就只是概念;仲介告訴他,你家一樓大概可以賣82萬,樓上差不多45萬,算一下約為1.8倍;建商朋友說他們公司都直接買地,都更危老整合太麻煩,你可以等建商開條件再往上加,加到建商想要不做了,就差不多了;至於網路上的資訊,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愁啊。不知哪個才是正解。
而切入的面向會影響你的決策。
我問他:房子總有一天會老舊到不能住,到那個時候只剩下土地價值,那麼你家的一坪土地跟樓上鄰居的一坪土地,有什麼不同嗎?
他認同這個講法可接受,但現在房子還在,而且是店面使用,售價可以是樓上的1.8倍,我若要求1.8應該不過份吧?
我問他:一間店面一年可以收租50萬,賣你1000萬,你會不會買?
他說:當然會,5%的投資報酬率算高了。
我接著問:若這房子10年後必須改建,取回全部坪數要再花營造費用1000萬,雖然之後一樣可以繼續出租,你還會覺得划算嗎?
他回答:似乎沒那麼划算了(才收回500萬,又要花1000萬)。
我:若50年後才會改建呢?
他:好像又覺得划算了。
台灣的交易習慣是看房子的坪數,
價格現在有了實價登錄,賣家看最高的那個價格當地板價,買家看最低的那個價格當第一次出價;買來投資的話,就算算租金投報率,好像不太有人會去考慮剩餘耐用年限,以及如果沒轉手的話,早晚要面對的改建問題。
我曾碰過一個業餘投資客,買了一間隔成四個套房出租的房子,覺得買便宜了,投報算起來7%多,但鄰居正常土地持分9坪多,他只有1坪多,當時覺得沒關係,現在談改建,虧到姥姥家,想說繼續出租吧,總是有不錯的收益,結果幫他細算再租30年,相比再跟鄰居買持分補足,而且是用正常土地價格購買,總算到姥姥家門口。當然,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回到正題。土地價值一樣大,那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我們現在談的是民國110要改建的事,一樓應該要分多少才合理?
我們又要上數學課了。(非以網友家為例)
1.土地一坪就是一坪,能蓋多少房子是固定的,不會因為你家是店面,政府給你家的容積就比較多。上述如果你能同意,我們就當成大家都一樣。例如:算出土地一坪市價150萬,你家10坪,我家10坪,大家都價值1500萬。
2.活在當下,我們尊重也必須尊重現在的使用狀況所展現的不同價值。而價值的展現,最簡單也最容易讓大家接受的方式就是租金的差異。例如:假設店面一個月租10萬扣掉稅費成本實收8萬,樓上住家一個月租3萬,一樣要扣稅費成本實收2.5萬。
4.因為利率的關係,未來的1塊錢,不是現在的1塊錢,所以我們要把未來50年,每年拿到的租金換算成現在的價值。所以2.的租金收益,不能直接8萬*12個月*50年,而是要用
年金現值的概念(假設年利率5%,以每年8*12=96萬,共50期),算出50年店面租金的現在價值=1753萬,樓上鄰居(假設年利率2.5%,以每年2.5*12=30萬,共50期)=851萬。
5.所以一樓土地+建物=1500+1753=3253,樓上=1500+851=2351。3253/2351=1.38。一樓店面分的坪數是樓上的1.38倍,尚屬合理。
這邊要注意的是,坐在檯面上,每個人都有翻桌的權利,條件若是不滿意,那大家可以等房子倒掉或不能住人,再來談按照土地持分分房子。一樓的人,切莫以為有店面價值、不用爬樓梯、前後院有增建,所以姿態便高,因為房子垮的時候,通常先壓下面,不會先壓樓上;樓上的也別總是想著,等房子垮了,大家就一樣大了,得等多久。彼此尊重,理性溝通,加上專業解說,打造更安全的家才是真的。
兩個小時的交流,深深覺得,其實都更改建不難,難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彼此的道理無法說服對方。如果能有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說法,其實溝通很快。
願為都更傳教士,廣傳都更理易明,歡迎有需要的網友,帶上資料,叼擾您一杯咖啡,聽我娓娓道來。
#承上例,收租高的人收租時間越久越划算嗎?
#年利率5%,以每年96萬,共30期=1476萬,年利率2.5%,以每年30萬,共30期=630萬,(1500+1476)/(1500+630)=??????
#跟想像的不一樣,很有趣吧!!
#複利的力量,可以載舟亦可覆舟,刀有兩刃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