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首投族青年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接觸過各個階層的人:從中低收入的藍領階層父母,到官至將軍的親戚;從地方私立高職,到前段大學的同學;交過明星高中畢業、長年留美、留港的朋友,認識法律、會計、醫學等領域的學長姊,亦結交過誤入歧途的人……。在我的「同溫層」有各種背景的人,他們自然也有不同價值立場。
上台北讀大學後,我積極探索花花世界,這裡不只是五光十色,在首都能利用的資源更是包羅萬象。大一時參加辯論社打過不少比賽,體驗了場上正反交鋒、邏輯辯證的刺激,知道每個立場、每種價值都有其被捍衛的理由,是我接觸公共議題的敲門磚;報名修憲論壇,看見各政界領袖與青年世代談話,共同討論、想像國家未來;與法律研究社一同以專業角度看國家政策,例如三接遷離公投案在連署時,我就把學術辯論帶進去,造成社員不小驚艷。
我今年十九歲,身為一個還沒投過票的「首投族」年輕人,我自認對於第一次手握投票權利已做好準備了。但可惜,我身邊不少青年朋友似乎不是這樣。
青年並不冷漠,只是需要深入思考
今年初,「珍愛藻礁」的公投提案,在台灣各大學校園爭取學生連署,在我們學校的綜合大樓亦是有許多人去簽名。我問了我參與簽名的朋友:「你那個提案是在針對什麼議題?」我朋友淡淡回應:「不知道,好像就是電廠要蓋在保育類生態上吧?反正我做了一件好事。」我當下深不以為然,因為在辯論社學到的一個重要的觀念告訴我:「有制度上的差異,就會有利弊互現」可是他卻不是權衡利弊後才選擇簽名,而是見影開槍式地連署,因此我並沒有隨著他們去連署。
不久,法律研究社也開始討論這個議題,他們的簡報引用公投意見書內容,光看內容當然會令人覺得「反三接」好像是「正義的環保戰士」、「站在財團的對立面」。可是,他們卻忽略了實際上:「哪一個立場,能更顧及環境?」「藻礁的重要性與影響,是不是真的如同公投意見書所說?」因此我提議打一場辯論賽,各自準備資料,一個禮拜後在場上交鋒,最後身為反方的我,舉了空污影響、能源配比、中油評估報告證明三接在大潭的必要,而正方卻只有環團不斷斷言破壞環境的新聞報導,實在相當可惜。
我並不是要強調自己的辯論能力可以駁倒法律系學生,我想強調的是:「有些我們以為理所應當的價值,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深入理解、仔細權衡。」有更多情況是,我們只見樹不見林,就以為自己已經真正參與社會議題,令人擔憂。
議題真的很難了解嗎?
公共政策、公共議題確實影響甚大,背後的資訊需要梳理,牽涉層面可能無窮無盡、剪不斷理還亂。尤其,這是一個網路普及的時代,資訊傳播快速方便的同時,巨量資訊卻是非常的零碎,也形成我們「速食」接收的習慣,E世代的青年,更難脫其中。可能一個網路新聞斗大標題就寫「三接侵害藻礁?環團:看到了」,實際點進去,卻依然沒有說明倒底有沒有造成破壞、與三接工程本身有沒有關聯?但這樣的新聞卻能讓閱聽者在腦海留下「三接破壞藻礁」的錯誤印象,十分可怕。
這種現象來自於網路新聞要快速博取流量,實際內容即便非常沒有價值,還是能靠標題換取點閱和廣告營利。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長期接受到這類「內容農場式」的資訊,可能會有以下三種問題:
第一,留下標題帶來的錯誤印象;
第二,以為自己已經參與議題了;
第三,容易對議題產生厭倦。
我之所以反對公投綁大選,正是因為擔心媒體或網路討論的目光只集中在候選人、政黨也只積極幫候選人站台助選,如此,可能就像2018年一樣,公辦發表會不被注意、民間也缺少街講、座談、甚是沒有相關文章可供深入理解和討論,最後人們雖然去投下公投票了,但對它理解是淡然而陌生的。
對民主的台灣社會來說,我們需要的是正反並陳的解析,是多方討論辯證的機會,而不只是一句口號、一個標題,更不能只依靠「投票懶人包」或「小抄」。
害怕參與政治將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公投倒數一個月,班上老師曾在課堂詢問大家對公投的了解程度,有些人自認了解,也有更多人完全不知道四個題目,甚至不知道有公投。有人覺得公投相關新聞紛雜,索性就不管了;也有人是十分厭惡政黨炒作議題,認為這是政治惡鬥,而為了凸顯自己的中立客觀,故意與政黨做相反意見,卻反而沒有辦法捍衛自己的立場──這種現象在首投族中頗為明顯,這也難怪,畢竟我們這個世代的成長歷程,看到的政治多是「立法院在打架」或「插旗造勢喊口號」。
年輕世代雖期盼參與議題討論,但為了避免表現得從眾盲目、隨波逐流,反而不喜歡談政治。但作為關心未來、更會受到政策而影響自己未來的學生,其實更應該好好觀察台灣政治的現況,因為當我們只以先入為主地態度看政治,事實上也同樣是在將政治貼上各種標籤。
勇敢做個「有立場」的人
公投倒數70多天時,我開始投入街頭做宣講,在街頭宣講除了需要吸引大家不長的目光,更需要去面對反對者的質疑。和一般演講相同的是,我們必須對自己所論述的內容不心虛,才有辦法說服別人,而當某些議題我不是全然同意或反對時,我會換個念頭,不強調「應該投什麼」而是「你應該想到什麼」。例如核四重啟,你應該要想到安全問題;三接遷離,你要想到空污問題;美豬進口,你要想到國際經貿問題;公投綁大選,你要思考接受資訊的有限性。
我們可以踩在中立立場,但不能不去了解正反立場,就聲稱自己中立,這沒有意義。成熟的民主制度,會不斷讓公民參與政治,即便可能會走錯路,但這些過程也是一種學習。反觀現在的台灣,公民十分害怕自己跌倒、成為選舉中的「逆風」,似乎「投錯人」很丟臉,索性就不投了。身在民主國家,這麼做實在很可惜。
經歷了這麼長久的研究和討論後,我可以告訴大家1218我會投下四個公投不同意。我不會說投同意的人有錯,他們有各自的顧慮(即便顧慮可能來自於資訊上的落差),但我可以確定自己的立場是站得住腳的,在接受這麼多不同意見的質疑時,我還是能堅定說出自己相信的理由,原因在於我是實實在在地研究過利弊和考量結果。
期盼1218公投當天,有更多首投族朋友,都能一起勇敢選擇立場,積極而慎重地行使公民的權利。有為者亦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