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拉麵需要什麼,鹽巴、醬油還是辣味噌?
冬天一碗熱騰騰的拉麵可以說是最平民的享受,燒肉片加上彈牙的線條還有油花的湯汁跟入味的筍乾和滷蛋,光是想像就讓人食指大動。在日本拉麵成為平價又能快速填飽肚子的快餐,也是許多上班族節省時間用餐的地方,而有時候吃著吃著彷彿就吃出那屬於自己的拉麵時光。
紀錄片《四季拉麵物語》是講述地方麵館老闆與熟客之間的小故事,拉麵店「備前亭」老闆植田正基離開老家岡山後,與老婆孩子來到東京開拉麵店,這一做就是40年,電影回顧他年少荒唐的歲月和如今因為拉麵跟顧客建立出像摯友與家人間的情感,如同拉麵湯頭般濃郁。
《四季拉麵物語》是什麼電影?
日本關於拉麵的記載有一說是明朝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帶入,故拉麵並非日本原先的料理,但經過改良和味道的發展而展現出和風的味道,在昭和年間流行起來。那時候拉麵多寫做支那そば、在二戰之後改為中華そば。
但許多老店家仍然使用支那そば或南京そば的稱呼,基本沒有貶抑而是老一輩日本人寫法傳下來的習慣,快速便利的拉麵很快就跟日本牛丼一樣普遍被日本人所接受,也是日本在戰後普遍的日式快餐之一,也是在忙碌步調中站食的首選。
紀錄片《四季拉麵物語》可以說是一部純普的店家紀實,影片以拉麵店備前亭早晨廚房的忙碌備菜開場,之後分為春、夏、秋、冬四季來描述一年間拉麵店老闆植田正基的作息和在開拉麵店的原因與閒暇之餘的休閒。
另外也訪問常常造訪的顧客與拉麵老饕對於這件地方拉麵店食物、服務等看法,隨之還有老闆個人對拉麵的見解與跟在老闆身邊老闆娘這40多年間從花樣少男少女到麵店老夫老妻對自己旦那有什麼樣的看法。
《四季拉麵物語》探討、分析與延伸:
《四季拉麵物語》是一部小成本的私電影,主要就是拍攝麵館老闆植田正基一年四季的生活,除了開張麵店忙碌,閒暇時靜不下來跑去小田地農耕種野菜蔬果,上山挖竹筍山藥,並跟許多顧客培養深厚的情誼。
美國導演約翰達斯巴哈因為日本友人邀約上山挖山藥而結識這位備前亭拉麵店老闆,也因為嘗過老闆的手藝而興起拍攝關於這間店顧客的相遇相知和老闆拉麵職人的紀錄電影,以麵店人們聚集在此的小故事構成這部小麵館紀實電影。
電影的拍攝的手法是用訪談和跟拍兩者交織,雖然有些部分拍攝的效果很像行銷商業用戶體驗的廣告片,但有許多日本四季風景拍攝相當漂亮,例如春天的櫻花與秋天上山採藥的紅黃楓葉,粒粒結實的果園。
上門的顧客很多都是熟客,他們喜歡老闆隨意的性格與這邊彼此像家人一樣團聚一起的感覺,有些人在這裡找到歸屬、或是年輕時的記憶、甚至與老婆的相遇都在這間店面,可以說備前亭構成一些顧客重要多年的回憶。
《四季拉麵物語》值得一看嗎?
這部是會讓你很餓的電影,因為前期幾乎有一半都在介紹備前亭的拉麵多好吃,製作方法,基本上老闆表示他是靠自己看書摸索煮出來的,沒有昂貴的食材或刻意的手法,就是不斷嘗試到自己和周遭人認可,才將拉麵端上桌。
我認為最有看點的是關於老闆渾渾噩噩的過去與轉變成為了家庭努力打拼這之間的故事插曲,很有傳統亞洲電影浪子回頭的味道,其中一段老闆娘憶起兩人荒誕的過去對比現代光顧店面顧客們的談笑與丈夫的執著,算是本片最好也不煽情的感動片刻。
《四季拉麵物語》說來是一部有點刻意又不刻意的電影,可以看出美國導演想要順便宣傳這個東京角落的拉麵老店,但又納入許多老闆與顧客相知相遇與背景故事,可以算很有意思美食紀錄片。
最近因疫情關係老闆在工作上堅持不戴口罩在網路引起顧客怨言,也有一些新顧客表示因為上門的老顧客彼此熟識的聲音反而不太好意思進入店面消費。紀錄片展現美好的一面,但現實店鋪生意的複雜,恐怕只有實際經歷過餐飲業的人才能體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