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文欽與文鴦:得罪了司馬家還想紅?】


在東吳篇章裡面,出現魏國武將是合理的嗎? 當然合理。 在三國鼎立的多年對抗中,往來於不同陣營的人,要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是很容易的。 蜀漢的孟達、姜維、夏侯霸,因著三國演義的緣故,為人津津樂道。 東吳就相對乏人問津了。 事實上,從孫權晚年開始,東吳就有不少魏國叛逃過來的將領、縣長之類。 逃過去的也很是不好,畢竟東吳的政治也算是挺混亂的。 文欽跟文聘,基本上沒有親戚關係。 文欽是沛國譙郡人,也就是曹操他們的同鄉。 (聘哥是荊州人) 文欽的爸爸文稷,應該是曹操的起家軍之類,魏書說他是有勇力的騎將。 同鄉騎將,有87%的可能性,本是虎豹騎出身。 最早關於文欽的記錄,就是涉入了魏諷之亂。 身為一個武將之子,文欽為什麼會捲入這種文士之爭呢? 因為他沒禮貌。 沒禮貌。 沒禮貌。 後來雖然被曹操救了下來,但可想而知,魏文帝曹丕是不會重用這個人的。 魏諷之亂本身就有曹丕在「排除異己」的成分在。 曹丕過世後,曹叡起用了這個名將之子為五營校督。 五營本身是禁衛軍的一部分。 後轉牙門將。 對三國將官職不熟可能會沒發現,牙門將基本上就是外駐軍隊碉堡隊長那個意思。 文欽,這可是大大的降官了。 為什麼呢? 「(文)欽性剛暴無禮,所在倨傲陵上,不奉官法,輙見奏遣,明帝抑之。」 對,這個人沒禮貌,即使對上級也是一臉屌樣,經常被人家告他犯法犯規。 曹叡還是要處理一下的。 所以文欽就被派到淮南當牙門將了。 我真心覺得,他爸文稷沒什麼資訊太可惜了。 文欽就是一副皇親國戚背景比鑽石還硬。 這種一般沒有被拖出去斬就謝天謝地了呢。 而這牙門將當著當著,文欽就轉為盧江太守。 這可不是什麼公子哥的肥缺,乃是對抗東吳的第一線啊。 魏延故事看多了,還以為牙門將升一線太守剛好。 實際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曹叡死後,文欽在盧江亂搞,又被揚州刺史王凌告狀召回。 曹爽覺得這個是同鄉,不治罪,收買一下加個官。 這樣一來,文欽又更加囂張了。 但文欽升為盧江太守,首先的記錄就是跟朱異打對台。 時間概略落在正始二年到嘉平二年之間。 注意了,曹魏正始二年,司馬懿還是一個有兵權的,負責南下抵抗東吳的大都督大元帥。 魏氏春秋更記載,尹大目跟司馬師說,文欽曾是您的心腹。 魏書也記錄文欽到了吳國後,神憎鬼厭。 但三國志又說,文欽也配合「討厭」他的呂據,上表引發叛亂。 如果文欽真的這麼魯莽又討人厭,呂據何必找他聯名?他聯名又有什麼用? 反過來說,文欽在曹叡時代可能就已經當上盧江太守。 我倒認為,文欽更可能一早就是司馬家的派系。 王凌本來就跟司馬懿和曹爽都不合。 趁著司馬懿失勢,想把文欽弄掉也是正常。 曹爽藉機收買一下,讓淮南有個自己人,又有什麼奇怪呢? 然而,文欽這個人首鼠兩端,也由此可見。 在高平陵之變爆發隔年,十月,文欽就跟孫權說要投降了。 很少人會把這個時間點串起來:這時,就是王凌正在策動淮南第一叛的時間! 文欽一邊怕改投過曹爽,司馬家會對他不利。 一邊又怕捲入王凌的叛變。 但看到朱異跟呂據帶著大部隊來,他也是不敢降。 還好司馬懿人很NICE的,平定王凌之亂後,司馬家給文欽大加官,封為前將軍、揚州刺史。 作為一個被司馬家重用,又背叛司馬家的男人,在司馬家的史書上,陳述他是一個混蛋,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整個淮南的局勢詭譎又風起雲湧,這就留待曹魏篇再來詳解。 我們就先照三國志的說法:文欽善戰,但喜歡虛報戰功。 到了司馬師那邊,經常就是批個「不准」發還。 長期在前線作戰的文欽,有功無賞,還莫名多了一個頂頭上司毌丘儉,就越來越討厭司馬師了。 毌丘儉卻是十分善待文欽。 恰巧,司馬師大權在握,狼子野心的廢了魏帝曹芳。 毌丘儉跟文欽隨即發起了勤皇之師,借太后之名反亂了。 毌丘儉跟文欽才渡過淮河,司馬師的大軍就來到了。 司馬師派遣鄧艾出動誘敵。 到了這個年代,鄧艾絕對是全三國第一強的統帥武將。 姜維尚且三番兩次中了鄧艾的計,何況文欽。 文大叔有個兒子,名叫文鴦,今年一十八,也是個勇力絕人的人物,就跟老爸建議:「我們應該趁敵軍剛停下來休整時,將其擊破!」 文欽看兒子這麼有出息,就把兵力分成兩股,趁夜夾擊鄧艾部隊。 文鴦年輕氣盛,一馬當先衝入敵營,左衝右突,大喊:「司馬師出來領死!」 ……可司馬師就不在這裡啊。 文鴦衝殺了大半夜,別說司馬師了,連老爸的影子都沒看見。 「幹,撤!」 文鴦撤退後,才知道原來司馬師大軍繞過來包夾。 要不是老爸多擋了一陣,只怕文鴦傳才開始就結束了呢。 按照三國志的說法,文欽就此慘敗遁逃,毌丘儉也被圍剿射殺。 後來文欽降吳,在諸葛誕叛亂時來救援。 但這兩個人本來就不合,文欽與諸葛誕起了爭執,被害。 文鴦跟弟弟文虎收到消息,打算反殺諸葛誕一波……但士兵根本不聽他們的。 兩人只好逃出城外,投降魏軍去了。 你看看這個文鴦小子,勇是勇了啦,智商看上去不怎麼高啊? 了不起就是個呂布,哪有半分趙雲的影子? 因為這裡看的是魏晉時代的史書。 真正把文鴦吹得跟神一樣的,是宋代的資治通鑑。 「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 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在八千部隊的追趕中,文鴦單人闖入,一次殺傷百餘人。 這是不是很有趙雲七出長坂的風範呢? 甚至項羽也難望其項背啊。 唐代的晉書又是怎麼說? 在文欽撤退後,文鴦跟父親說,直接逃是逃不掉的,必須先斷了敵方追擊的威勢。 所以文鴦主動對司馬師大軍發起了挑戰。 司馬師當時有眼疾,一眼突出,這是魏晉史料就寫上的。 而文鴦突如其來的襲擊,更嚇得司馬師的眼睛都掉出來了(物理)。 為什麼文鴦在後世史書強如鬼神,當代卻聲名不顯? 也沒有什麼戰績呢? 因為,如果用完整晉朝角度來看,文鴦不止一個。 真正勇猛無敵,在史書上留下光榮戰績跟威名的,是鮮卑人段文鴦。 文鴦出生於西元238年,291年的八王之亂被夷族。 段文鴦則活躍於西元300年之後,與後趙開國君主石勒進行過多次交戰。 石勒基本上被段文鴦打好玩的。 值得注意的,「段」其實是部落名稱。 所以在中國史書上,很少會稱他段文鴦,主要還是寫「文鴦」。 理論上要分清楚兩個文鴦,並不困難。 巧不巧剛好段文鴦在當代就有著大破八千部隊的記錄。 而進入宋朝後,三國故事也開始成為說書的話本。 你總不能期待每個說書人都像史學家一樣精細的判斷整理史料吧? 當說書人見獵心喜的發現,文鴦超他媽屌的時候。 一個堪比常山趙子龍的青年小將,也就這麼誕生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