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你有幾「億」

熟齡不得不面對理財
熟齡不得不面對理財
熟齡朋友聊到「錢」這檔事,最喜歡開玩笑說「我很有錢,因為我有『三億』--有失『意』、回『憶』與記『憶』」。小畢說:「小資族不敢想『億來億去』,我薪水三萬二,所以是為三斗米二折腰,連離古人所說的『為五斗米折腰』都還很遙遠」;玉媽說:「沒有錢萬萬不能,因為孩子教育費、長輩醫療費、自己的出國旅遊犒賞費……所以現在無論如何都要賺錢、存錢」;小林說:「近2年的疫情,朋友餐廳停止營業、不僅沒有收入,還虧損不少,所以她讀醫學院的兒子開始到處打工來繳學費,支應生活的支出……想想我有穩定收入,很感恩。」但不管有沒有疫情,像朋友這種陷入財務困境、需要經濟援助的家庭,而孩子需要一邊打工、一邊讀書的現實場景一直在我們周遭。
老蔡也因小林的分享,有感而發:「的確周遭很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像我認養的孩子,他的爸爸因生意失敗而負債,現在打臨工,媽媽在彩劵行工作,家庭整體月收入三萬元,兩個孩子都在求學中、花費正是兇的時候,所以需要幫忙。聊著聊著,聊到小珊的高中女兒看著認養家庭的資料,問『最低工資是兩萬四,怎麼這個媽媽只有一萬五,會不會騙人......』,當她女兒這樣疑問時,我想起梁惠帝的故事,老百姓吃不起飯了,梁惠帝随口問:『為什麼不吃肉呢?』小珊女兒衣食不缺,也因此缺乏同理心。「錢」的確是一堂嚴肅的課題,於是小珊跟孩子解釋:「有的人做鐘點計時工作,不是每個家庭都幸運,能有份固定薪水或不愁吃穿..….」。
這時,即將退休的幸娟分享了在她40幾歲時,因長輩邀請,所以她跟著去長照中心幫老人推輪椅,陪伴長者去碧潭看水舞秀…….;耳濡目染之下,她一開始只是捐款做公益,慢慢地把時間撥出來,開始關心社會角落的人事物,想想自己可以伸出雙手做什麼事,她說:「每次做公益,都會帶給心靈富足與平安之感。我希望自己五十歲以後,當別人問我在忙什麼時,我可以說,我在忙賺五十『益』,六十歲時,賺六十『益』..…就這樣一直做公益。我有用不完的心靈財富」。
朋友們有關「錢」的分享給了大家很正面的啟發,有人打算開始帶著孩子開始了解錢有「可以幫助別人、做公益」的用途;有人想透過參與公益,了解什麼是幸娟所說的「因伸手幫助別人,而有心靈富足與平安之感受」;人生財富可以不只有「三億」,還可以增長成五十益、六十益、七十益…….,在存款、投資,累積自己的財富外,也要為生活存進心靈財富與生命意義。
從0種下文化種籽活動/2017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50+ 並不是突然降臨,有時只是因為我們未曾發覺自己身心狀況都在改變中,覺察、接納及沉澱這50+的階段。 若以人生餘命為約80歲,50歲到80歲仍有30年,這30年的我們值得以預防老化的觀點活出健康,以開放的心態、不需要與別人相比的方式樂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質感! 這個專題紀錄許多人的50+熟齡~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