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這麼理性的背後,我想,應該還是有可以開發的感性!」兒子回宿舍前跟媽媽說了這句話。
「孩子心很敏感,看到了我跟先生已經在同行旅途的叉口。兒子相信『爸爸還是有希望改變的』,因此我省思到底婚姻發生了什麼事,竟然演變成屋簷下互不打照面的兩個陌生房客這局面。」心美緩緩說著。
一開始兩人唇槍舌戰,為房事、婆事、家務事,各種想法及價值觀在遙不可及的兩端,「當我說什麼,先生會舉出各種反對意見;當他說著社會新聞、生活方式等想法,我也無法認同」,兩方執意堅持著自己的觀點,「我總是會想是不是該放棄我們的關係了?」。那些令人欽羨的伴侶,他們是如何百年好合的?
「婚姻、人生磨練我,我成長、變獨立了,但卻覺得先生並沒有改變,他還是用強勢的態度跟口氣對我說話……在我與孩子講話中,要嘛就是中斷我,認為我講出沒有道理的話,要嘛就是說不要講了…他就是要去否定別人的言論、甚至帶有貶低意味,讓人很不舒服……」。
若兩人在一起,沒有加分,那為何要在一起?若對方還會激起自己可惡的那一面,如心美因跟先生爭執,氣憤到吵架、發抖、大聲吼叫,那就更沒有必要繼續走下去了。「我感覺自己一人也可以好好生活」,心美問著自己「理想國度的婚姻」呢? 幾十年前當還是情侶時,「我們不是說好了人生不管苦或樂,都要一起熬過來嗎?當時我就是深信這個男人即便我們窮到只剩下一碗粥,他也會分我一半,因而嫁給他嗎?」
回頭想想先生,他對家庭的責任始終如一,也因為如此,當心美提出理財、孩子教育、家務事各種想法時,先生習慣控管風險,「據先生的說法,一件事不是只有好的那面,也有負面及風險」,他就事論事」,總是贏了理,卻讓人感受他喜歡批評、只看到負面,讓心美不舒服。
「想想他對你的好,就過去了。」我勸著心美。她搖搖頭:「不滿一直累積,我覺得他是一個無法感受別人感受的人。當一個人理性到無法再與對方溝通,我又該下什麼棋? 也許連冷戰,他都感受不到對方的憤怒與絕望。」
「你先生除了如常的生活壓力外,現在得擔起照顧高齡婆婆的責任,他沒有什麼轉變嗎?」我輕輕問著,心美想了很久…...「他大量做運動。這近一年,一開始是在家裡做健身、肌力訓練,接著每天花單程走四、五十分鐘上下班,後來改為每天清晨去跑公園外圍從二公里、三公里、五公里一路跑去,周末則跑十公里。」
面子與好強讓男人從不訴苦,但是他沒有感受嗎?他沒有情緒嗎?他難道不在乎太太跟他為了家務事關係緊張、甚至婚姻快分崩離析嗎?我對心美說:「他不是沒有情緒,他是用運動來發洩。就曾有個男性朋友跟我分享他是家裡的支柱,因此他『壓抑自己的感受,盡量不讓情緒影響到生活』」。
原來先生不是沒有情緒,而是他不知怎麼表達,更因為短期也沒辦法解決婆媳問題,所以他以極度理性「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做事方式來壓抑個人感受,戴上鋼鐵盔甲面對所有撲面而來的壓力。
「跟我抱一下吧! 」先生走到後陽台正要丟垃圾,正在曬衣服的心美對先生說。
兩人的溝通技巧可以繼續改善,心美想著兒子的叮嚀:「即便現在沒有辦法解決,妳還是可以把感受講出來,讓爸爸知道。」她對先生說:「不管你感覺到壓力、無奈、痛苦,那些的確都是你真實的感受,你可以嘗試說出來,我願意聆聽,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及情緒」。
在婚姻道路上,不要急著當句點王,在暖化的氛圍下,看見內、外在的溫度計,兩座冰山也有可能會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