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這下買買買意欲何為呢?以最短期來說,反而是既不是動視也不是暴雪,而是《 Candy Crush 》的 King ,雖然這公司跟大多開發出極紅作品的手遊廠一樣,是不太可能再做出同等程度的遊戲,但它旗下有著極多的手遊開發一線人員,正是微軟極度缺乏的人材庫。因為歷史的因素,微軟在手遊這塊幾近真空,手遊界盛產「一發屋」(一炮而紅,然後沒有然後了),要實行微軟進哪行就買哪行的策略還真有點老鼠拉龜無從下手。
生態圈
中期來說,微軟近年力推的 Game Pass 越來越成熟,它需要少數幾部可能獨佔的超3A級大作,同時也需要大量針對個別小眾量身訂造的遊戲,動視暴雪在對這種 T 字型需求兩方面都能滿足,不只是現存的遊戲跟品牌,那眾多的工作室也可以開發出大量遊戲,這對 Game Pass 的推廣可謂無往而不利。當然,如果能把《決勝時刻》從 PlayStation 拔去,也能令 XBOX 在這世代的主機戰爭取得不少的優勢,不過這可能不會像收購Bethesda時那麼乾脆,微軟應該會用漸進式地把人往 XBOX 挪,而非一夕改弦易轍。不只主機戰這麼「小格局」,包括 Game Pass 在內,微軟近年致力建立的軟件應用生態圈,才是其真正目標,收購案後對此又進發了一大步。
又關元宇宙事
長期的大餅自然是人人都要講上兩句的元宇宙,微軟的對手Meta ( aka Facebook )、 Google 、蘋果都在搶創這市場,微軟的最大優勢正是它有大量的遊戲開發公司,對基礎應用大可不求人,不像對手還得看別人臉色。畢竟在已有的生態圈中,最接近元宇宙概念的正是遊戲世界,這是其他對手所不具備的優勢,當微軟真的進軍此星辰大海,從各遊戲公司點將就輕鬆多了。
處理戰犯
回到眾所周知的暴雪性侵醜聞,比起暴雪自己在那悶燒,這起收購案正好可以成為大刀改革的起點,相對本身也好不了去哪的動視,微軟在平權、進步價值等方面形象要好多了,無論玩家還是員工都可以合理期待微軟能好好處理。至於「戰犯」 Bobby Kotick 將續任執行長沒錯,但很有可能在完成收購後就請他回家吃自己。有趣的是共同接下暴雪總裁的 Mike Ybarra ,在兩年前才離開任職20年、官至遊戲部門企業副總裁的微軟,這下隨著收購案又「回到」舊東家,在收購案公佈後他在推特上只能貼個微笑的表情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