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考慮長短期因素的交互影響力

股市波動很難清楚區分是短期因素或長期因素影響,多半是兩者同時存在,只是有時候短期因素多一些,有時候則是長期因素為主,不過長期因素通常有較明顯的景氣與資金條件,短期因素則是各種理由都可能造成波動,例如近日提到農曆年前的賣壓,不論景氣與資金條件如何,年年都有類似的現象,是一種短期因素,時間一到就會結束,所以封關前最後1~2天上漲的機率比較高。
但如果資金或景氣條件轉變,雖然短期因素不再讓股價修正,長期的因素仍可能讓股價繼續下跌,農曆年前的賣壓大致近尾聲,但長線因素會不會在股市發揮影響力?嚴格來說資金與景氣狀況尚未真正改變,而是大家預期將會改變,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不是猜測長期因素會不會改變,而是思考投資人如何應對長期因素的變化,思考長線投資人如何因應情勢而調整持股,觀察市場波動是否來自於長線投資人的動作,可以藉此判斷長線因素是否正在影響股市。
既然是長線因素,就代表著會維持一段時間,例如市場預期資金條件改變,這是從去年就一直延續下來的話題,但股市並非一直持續下跌,在這過程仍有漲跌波動,長線投資人不需急著在股市下跌時壓低股價而賣出,而是還有機會可以在上漲的波動中逐漸減碼,因此高檔區總是可以維持震盪一段時間,除非是意外、比投資人預期更早或更大幅的調整、意外的升(降)息等,讓長線投資人必須立即反應,否則長線投資人不必在股市急跌時調整持股,以這個角度來看,一月初開始的跌勢,初期可能有長線大戶的減碼而引起修正,但跌至季線附近,可能已經不是長線的調整,而是短期、農曆年前的賣壓所致。
中長線的投資人應對股價的動作,在市場熱絡時即使股價仍上漲,或許還有更高點,仍得在可以順利出場的情況下逢高賣出,中長線多半是採逆勢操作,中短線投機客才是追隨股價趨勢,追漲殺跌,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