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已經在上週末結束,可以看到各大討論區充滿著各式言論,有學生誇讚作文題目進步的(會考作文考題大轉型!學長姊大讚「不用再寫家人祭文」 網提「1關鍵差距」:好下筆但要高分難)、
有補習班急著推算出錯題數目會得到幾個A幾個+(國中會考錯幾題可拿A++?補教分析各科容錯題數| 生活) 、
有報章雜誌開始推算志願落點的(國中會考結束 專家預估名校落點)、
有家長急著幫小孩找醫科保證班的(國中會考才結束,家長狂問有無「醫科保證班」!誰能保證孩子人生…父母心中「殘酷鐵床」如何解?)、
有擔心孩子只能往高職發展的(國三孩不愛念書喊讀「高職應英科」 母憂2點:該強逼上高中?),等各樣新聞洗爆家長學生的新聞瀏覽畫面。
其實綜整各大新聞,可以知道標題訴求就是家長及學生的焦慮,對前途的焦慮,以及,對錢途的焦慮。學生及家長擔心的不外乎兩件事,第一,高中階段沒念到理想學校,第二,高中念得不理想,大學可能也不好,所以之後很難找到一個好工作。
但是,人生不是只有這一條單行道。
那麼,為什麼多數的家長學生,心中所認定的,卻只有這麼一條單行道?
筆者認為有3個原因,第1個原因就是路徑依賴;第2個就是對孩子的特質不瞭解;最後,第3點是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未知。
先說說路徑依賴吧,父母會因為自己的成功模式,認定這是相對安穩的路線,所以也會以此為要求,希望孩子可以走上相同的道路。畢竟多數父母還是不太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孩子在這種氛圍下長大,通常只有兩種結果,第一服從,第二叛逆,取決於孩子的個性。
再來,就是對孩子的特質不瞭解。而且不論是從父母的角度,或是孩子自身出發,都不曾真正的瞭解過。多數的父母隨著孩子的年齡漸長,出於對“孩子好的立場”,相處的時間談話,很多時候只剩下無止境的催促,卻從來不曾問過孩子需要什麼、想要什麼。
「快點,等一下要去上XX課!」
「快點,時間已經這麼晚了,趕快去做該做的事!」
「快點,書念了沒?別再弄這些了。」
「快點,怎麼還在玩電腦?書都念完了是嗎?」
因為父母陷入路徑依賴的迴圈,認為好好讀書、讀好學校、找好工作,才是唯一解方。而孩子因為自我探索被長時間讀書複習剝奪,所以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唯一知道的就只是不喜歡念書而已。
最後,社會快速變化的現在,家長看的比孩子遠,擔心的也更多,然後,隨著對未來社會走向愈發無法評估時,就愈看重自己過往的成功模式,反而進一步壓迫孩子必須好好念書,深信只要完整的走一遍過往自己的路,就能應付未來多變的世界。
很弔詭是吧?念書的是孩子,未來也是孩子的,卻總是被家長綁架。而且,時間久了之後,孩子的眼界被限縮了,再也看不到其他路線時,最後只會、也只能走上這父母指引的單行道,錯失了其他發展的可能。
PS. 縮圖為ChatGPT 4o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