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紐約的小妹打電話問我:如何在教學、行政、研究之際,還能擠出時間心力來養成寫作習慣?的確,除了內容創作,學術也是需要持續產出的工作類別。這裡的寫作習慣養成建議和文字持續產出的方法,對內容創作者或學術產出者都適用。
Step 1 - 養出習慣
先舉幾個業界的確存在、行之有年的單純法子。若能長期依此執行,必能完成著作。品質再說,先求有。
- 定量:認識不只一位作家,規定自己每天寫一千五百個字或更多。這是一種產出保證,無論如何時間一到,你會有萬把個字的初稿可以拿來修改。對需要一份可供修改的初稿的人,這是最能保證產出的做法。畢竟有第一稿,才有改的餘地。
- 定時:時間是養成習慣的最有力因子。每個人適合寫作的時段不同,有人在無人打擾的清晨最好,也有人要處理完一天的雜務才能放心開工,夜深人靜也是很多人的最愛。適合你,又容易維持的,就是好。
- 在防疫居家實務的建議裡,提過任務連動的作法:A+B,養成做完 A 接著做 B,甚至 C 的行為模式。可以是洗完澡開寫,也可以是吃完飯、洗完碗、開寫。只要能接續每日固定的行程,都好。
- 我自己使用的方法比較有機:每天寫一場戲。學術寫作或其他專業寫作,你也可以選擇每天寫一段論證、每天處理完一筆資料、每天解一個案例。以內容的最佳分段方式來安排任務,思緒也不容易斷。這個方法來自麟左馬準備音樂的習慣,會以一波樂段為任務的切分點,這樣休息完回到座位上繼續排音樂的時候,無論是音樂還是腦內的思緒都在重啟。
不要貪心,挑一個就好。挑一個最適合自己、長此以往也不容易倦怠的作法。能持續,比高強度有效得多。跟持續運動和健康飲食同一個道理。
Step 2 - 衝破瓶頸 在
寫作的刻意練習(三)裡,舉例說明了寫作進度塞車的停頓如何解決。
第一步永遠都是了解自己為什麼停在這裡。
寫不出來、寫不下去、沒靈感、不知道要寫什麼,這些都是常見的託辭,停留在描述自己當下的感受,不去深入探究自己為什麼停在某個段落。都有原因。幾個常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