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懷舊1】 無尾巷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還沒搬家前,我們家住在一條無尾巷裡。
整條巷子大約百來公尺,我們住在約中間的位置。巷子右側是建商整批建造的「販厝」,整排透天房屋的建築結構皆相同,三層樓高,大門周圍貼著深紅色磁磚,二樓以上則改為土黃色磁磚,並有陽台的設計。巷子左側則錯落著各種不同式樣的房子,有兩層樓高也有三層樓高,外牆有白色方形大磁磚、也有墨綠色小磁磚,或是洗石子的。我們家則是右側從巷口數來第七間,門牌14號的那一間。
從小學一年級第一天上學開始,每個學期的第一天,我的父親都會在門口幫穿著制服的哥哥和我拍照。現在偶爾會翻閱這些照片,照片中有時候我笑得開心,有時候卻擺著臭臉。背景可以看到貼著深紅色磁磚的門庭,以及與我一同入鏡的母親或哥哥。
巷口右側固定停著三輛車,前兩台車常常更換,但第三台一直都是一台以綠色帆布包起來的車子。帆布上有一條長長的破損,彷彿一道經久不癒的傷口,傷口邊緣露出帆布的白色內裡。從破損處探頭看進去,裡面竟是旋轉木馬!雖然是小型的僅有四、五個座位,但每隻木馬的造型都不同。只是從來沒見過這輛車開走過,車裡的旋轉木馬究竟要給誰乘坐呢?
無尾巷出口的那端是一個T字路口,往左轉之後再右轉,就可以來到較大條的馬路;往右轉之後再左轉,也可以通到同一條馬路上。但右轉之後的巷弄有一段非常狹窄,一個大人張開雙手便可摸到兩側人家圍牆的寬度,汽車無法通過。加上原本無尾巷便僅有巷子內住戶的車子會出入,因此巷子裡時常是沒有車子的,整條巷子也就成了小孩子最好的遊樂場。
年紀漸增之後,小時候的記憶開始一一消逝,僅留下印象深刻的幾個片段,在巷子裡學騎腳踏車便是其中之一。我父親教我腳踏車的方式與很多人相同,先用手抓著腳踏車的尾端,讓我覺得不會摔倒而放心的騎,再偷偷放手就學會了。雖然這方法並不高明,但真的有用。我一邊努力維持平衡,一邊轉頭確認父親的手還抓著的那一幕,深深的印在腦海中。父親那穩穩抓著腳踏車的手,讓我能安心地面對眼前的狀況,雖然此時我還不知道為未來的人生中會遇到什麼狀況,但那種安心感讓當時的我了解到,有這雙手抓著腳踏車時,不管腳踏車有多難學、前方的路有多顛簸,我一定都可以安然度過。
然而,如果父親不放手,我就永遠學不會騎腳踏車了。小時候在父親的羽翼下,我平安而快樂地成長,但不管父親的意願如何,在我上了大學離開家後,他便不得不放手了。而我雖然仍在社會中努力掙扎生存,不過畢竟還是順利讓腳踏車保持平衡,穩定的前進了。
學會騎腳踏車之後,行動的範圍就擴大了好幾倍。我跟著大我兩歲的哥哥,只要有空就穿梭在附近的巷弄之間,只要腳踏車可以到達的地方,就是我們探索的範圍。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活動的範圍也慢慢擴大,從大馬路包圍的街區,到跨過大馬路的下一個街區,再到另一條大馬路,外面的世界對小時候的我來說,便跟無限大沒有兩樣。
在離家裡大約幾百公尺的地方,就是縱貫線的鐵路。鐵路是一道有形與無形的牆,它在地理上確實地隔開了鐵路的「這邊」和「那邊」,只有從少數幾處天橋、地下道或平交道可以穿越;它在小時候我的心理上也形成某種概念,過了鐵路就是「很遠」的地方。在這個街區的巷弄中,有一側便是以鐵路為邊界。黃黑相間的柵欄,一直延伸至看不見盡頭之處,雖有涵洞可以穿過鐵路下方,通到鐵路的另一側,但我與哥哥通常只騎到這裡便調頭離開。
無尾巷不只是小孩子的遊樂場,也常有野貓出沒。有一隻花貓常路過我們家門口,我與哥哥偶爾便拿些食物來餵牠。一開始花貓的警戒心很高,遲遲不敢靠近,把食物放下後,總要待我們走遠才敢偷偷靠近,迅速地將食物叼走,躲到角落慢慢享用。
隨著餵食的次數增加,慢慢地牠可以接受我們在旁邊看了,再進而甚至可以用手摸摸牠的頭,餵食的頻率也從幾天一次到每天一次。我們與貓之間似乎培養出了某種君子之交般的友誼,不用每天膩在一起,也不用親暱地呼喚彼此的名字,但交換一個眼神便能知道對方的想法。
這樣每天餵食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花貓便突然消失了。連續幾天都沒出現,我與哥哥便知道花貓也許再也不會回來了。這或許是我第一次經歷與親近的事物離別的經驗,不過小時候對所有事物都感到好奇,我的注意力馬上便被別的東西給吸引走了,並沒有太難過或失望的感覺。
國中二年級後,我們便搬家到了約十五分鐘車程之外的另一個街區,活動範圍也大大地改變,便幾乎不再到無尾巷附近來了。大學時,偶爾回家一次總是時光匆匆,大學畢業、當兵,再而遠赴台北,踏入職場成為社會新鮮人,我與台南的距離越來越遠,與小時候在無尾巷的那段時光也越來越遠、記憶更是越來越淡。
某次回家剛好路過從前外側的那條大馬路,一時興起便彎進巷中,一連轉了兩次彎後,便又再次回到過去曾那麼熟悉的無尾巷了。令我驚訝的是,無尾巷比我記憶中要窄的許多,想來是我已經長大了,以前覺得很寬闊、充滿驚喜的巷弄,現在都看起來只是一條平凡無奇的小巷。巷口的旋轉木馬車早已不知去向,14號在我們搬家之後,對門口做了一番大改裝,深紅色磁磚的門面換成嶄新的銀白色鐵捲門,拍照時難道不會反光太亮嗎?我這麼想著。心裡一股惆悵油然而起,無尾巷面貌已經不同,我也已不是過去的我了。
avatar-img
2會員
17內容數
記錄生活的大小事,有開心的、難過的、感傷的,人生便是由這許多的大小事交織而成、一張雖不華麗但也沒有蝨子的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第三隻灰色的那種,城市裡相當常見的鴿子。眼睛沒來得及闔上,看不出致命傷,周邊也不存在任何血漬,只有幾粒稻穗散落,隱隱約約的說明了事發經過...
Thumbnail
有關於一個單車少年的啟動時,出自於他沒有摩托車,好的在大一的時候呢? 那時機車還沒有下來,但腳踏車已經下來了。最那時候代步工具幾乎都是我的腳踏車, 而我的腳踏車是我老爹以前的坐騎小紅,不要小看小紅他是一台越野車,最大的速度可以飆到超級快的, 再加上我以前就還蠻喜歡騎腳踏車的,所以不管是到學校,
Thumbnail
於是我戰戰兢兢地坐進駕駛座,那時的車幾乎都是手排車,要踩離合器的那種。爸教我手剎車先放下,然後油門輕輕踩,離合器一點一點地放,我既緊張又興奮,雙手緊握方向盤,油門踩著,但是離合器放的可不好,車子一下子不聽使喚直直地往那鐵門拉下的商家撞上去。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陽光透進窄窄的巷弄,從後門這條窄巷子裡走進來,算過來右邊第四家就是老家。去年十一月小三通我路過家鄉還特地繞過去看了一眼。老家在二十多年前已經賣掉,今天我在後巷裡看到的只是破敗的門窗,曾經母親忙活的牆邊洗衣槽如今堆置著蒙塵的雜物。   這條坑坑窪窪的後巷曾經左鄰右舍孩子們嘻鬧玩笑,曾經三姑六婆東家長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聚餐酒足飯飽之際,我的鄰居 S 提起他在台灣的童年過往,談到他爸爸每年夏天都要騎摩托車帶著他,父子兩人環島流浪一個月,帶著極為簡單的衣物(就是多帶一套衣物換洗),風吹日曬雨淋呼嘯在環島的馬路上(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非形容詞),暢快地不得了。 我問他:「這樣的旅程需要做什麼準備? 」「準備
昨天偷懶了一天騎腳踏車當運動,今天該認真來跑步了,湖口新蓋好的公園看起來很有氣勢,但我都還沒去過,就決定在那邊跑吧! 騎摩托車真到了公園發現風超大(這不是廢話嗎?湖口耶),於是慢慢走進去,在正面超大籃球場的後面隱藏著一個不知道是溜冰場還是自行車競技場的一個無人空間,穿著厚重的外套就這樣沿著這個場地慢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用山清水秀來形容安邦新村是可以的,因為哪邊有山、有湖、有稻田、有菜園、有水果樹。有百多戶人家,有七、八排屋子,都是木屋,一排有十至二十家木屋。   我記得我最熟悉哪些小巷,因為我跑捷徑要走小巷,每條小巷都有它的特色,有些乾淨,有些潮色,有些地凹凸不平,有些雜草叢生。   為什麽要走捷徑?因為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第三隻灰色的那種,城市裡相當常見的鴿子。眼睛沒來得及闔上,看不出致命傷,周邊也不存在任何血漬,只有幾粒稻穗散落,隱隱約約的說明了事發經過...
Thumbnail
有關於一個單車少年的啟動時,出自於他沒有摩托車,好的在大一的時候呢? 那時機車還沒有下來,但腳踏車已經下來了。最那時候代步工具幾乎都是我的腳踏車, 而我的腳踏車是我老爹以前的坐騎小紅,不要小看小紅他是一台越野車,最大的速度可以飆到超級快的, 再加上我以前就還蠻喜歡騎腳踏車的,所以不管是到學校,
Thumbnail
於是我戰戰兢兢地坐進駕駛座,那時的車幾乎都是手排車,要踩離合器的那種。爸教我手剎車先放下,然後油門輕輕踩,離合器一點一點地放,我既緊張又興奮,雙手緊握方向盤,油門踩著,但是離合器放的可不好,車子一下子不聽使喚直直地往那鐵門拉下的商家撞上去。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陽光透進窄窄的巷弄,從後門這條窄巷子裡走進來,算過來右邊第四家就是老家。去年十一月小三通我路過家鄉還特地繞過去看了一眼。老家在二十多年前已經賣掉,今天我在後巷裡看到的只是破敗的門窗,曾經母親忙活的牆邊洗衣槽如今堆置著蒙塵的雜物。   這條坑坑窪窪的後巷曾經左鄰右舍孩子們嘻鬧玩笑,曾經三姑六婆東家長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聚餐酒足飯飽之際,我的鄰居 S 提起他在台灣的童年過往,談到他爸爸每年夏天都要騎摩托車帶著他,父子兩人環島流浪一個月,帶著極為簡單的衣物(就是多帶一套衣物換洗),風吹日曬雨淋呼嘯在環島的馬路上(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非形容詞),暢快地不得了。 我問他:「這樣的旅程需要做什麼準備? 」「準備
昨天偷懶了一天騎腳踏車當運動,今天該認真來跑步了,湖口新蓋好的公園看起來很有氣勢,但我都還沒去過,就決定在那邊跑吧! 騎摩托車真到了公園發現風超大(這不是廢話嗎?湖口耶),於是慢慢走進去,在正面超大籃球場的後面隱藏著一個不知道是溜冰場還是自行車競技場的一個無人空間,穿著厚重的外套就這樣沿著這個場地慢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用山清水秀來形容安邦新村是可以的,因為哪邊有山、有湖、有稻田、有菜園、有水果樹。有百多戶人家,有七、八排屋子,都是木屋,一排有十至二十家木屋。   我記得我最熟悉哪些小巷,因為我跑捷徑要走小巷,每條小巷都有它的特色,有些乾淨,有些潮色,有些地凹凸不平,有些雜草叢生。   為什麽要走捷徑?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