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音樂的台灣文化協會100年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一年裡的“台灣文化文化協會100年”活動裡,音樂的角色是很薄弱的。在展覽裡選出呂泉生阿公的手稿也是嘉義民謠六月水田的編曲,不是他的創作。"可見的"視覺藝術要能保存下來都是如此不容易了,更何況我們音樂,只是聽覺與時間上的狀態。台交兩場紀念音樂會霧峰台北我都去聽了。。的確真的是盡全力了!

(偏執問題:回家後趕緊多聽一些喬治酷藍寶的黑天使,一些真的現代弦樂的音響,結果酷藍寶他今天也過世了。)
去年在某個國際現代音樂研討會中,某位台灣現代音樂作曲家。忽然問說:「如果今天沒有人聽現代音樂會怎樣?」這個問題讓我覺得很訝異。我覺得吼,這個問題的確有人會去問,但阿是你問的話就讓我覺得大家手牽手一起去撞牆好額。現代音樂沒人聽的話,就是我們要更認真去做,爭取國際發表,努力一起去推廣啊!一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赤島會的精神,一百年後台灣音樂家如果還沒有的話,下一個一百年,台灣文化還是會沒有音樂的。

在藝術裡,音樂,或聲音藝術,面對的是更赤裸艱鉅的挑戰,因為沒有視覺。
至今,我每每進到科技藝術、跨域藝術的場合,音樂主題的說明結束後,大家的眼神似乎都比較茫然。因為在一大片presentation 中,我的主題是沒有視覺的。對許多藝術學者來說,沒有視覺就像盲了一樣,自身音樂素養也比較有限的話(這是一個教育系統的問題),大家就會無從比較,不知如何評論。連藝術界本身對音樂(或聲音藝術)都有這樣的冷點,所以若是沒有像當年台灣文化協會那些看藝術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藝術家的精神(黃土水的英年早逝,難道跟他在日本生活費拮据營養一定不良,又耗費體力日夜雕刻大理石沒關係嗎?),台灣的音樂,要啟蒙,要自覺,真的是我們大部分現代台灣音樂人做不到的,所以真的太難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dra Taval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藝術中的神經 再一次買了康丁斯基《藝術中的精神》回家,應該是第三或第四本了。 總覺得他說的挺重要的,常常用這本書當作禮物送給朋友或學生。 再讀,我覺得這個『精神』,是一種信仰、相信。一種非做不可的相信。就像我們基督教說的『靈命』。有靈有命,水到渠成—只是整個過程,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或更久。
    東區的店是攏關了了 賰那ㄟ賣涼ㄟ  叫「不要對我尖叫」 三更半眠超跑未閣來奅姼仔 聽說怹兩個已經出國去打莫德納 妳若揹一個LV SOGO 姐就會對你笑微微 你若揹一個BV 美眉ㄟ把你當做是大明星 台北攏無車 台北攏無人 Ubereats 是黑青仔色 粉紅的ㄟ是 Foodpenda X2 東區
    00:57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有一位母親在廣場上失去孩子, 她決定沒有像其他母親一樣記憶悲傷, 她教自己放棄對孩子的記憶, 以便生存下去。 00:58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她的孩子做了自己的選擇, 也成全了自己。 接下來, 她要過自己的人生。 00:58
    我看了真鍋那篇了 我好像有悟道些許精闢   創意(Creativity) 跟藝術(Artistic) 是不同的,但不是二分法。這兩個東西有類似的本質,但是畢竟不太一樣。沒有絕對的判斷方式,多少是比較或是當下的衍生。甚至與發想或接受的對象有關。

我在廣告公司十多年,我們常常在受訓時看到真鍋或相真
    紀念孟浪,與在黑色月亮下消失的人 在沒有人的國度裡 五月初一是唯一的日子 在沒有人的世界裡 五月初一是唯一的日子 沒有出生的男孩子 五月初一是他的生日 沒有出生的女孩子 五月初一是她的生日 在天上的一個孩子 手裡只握著一張圖畫紙 在地上的一個孩子 手裡只有一句錯誤的詞
    將經典歌曲重新編曲,像是把熟悉的好故事重拍一部電影,既有原汁原味,又有當下這個時代藝術家不同的喜好與處理方式。而重新編曲台語老歌,映照出不同的感動,更在交會的時光隧道中與台灣歷史綿綿相連。
    藝術中的神經 再一次買了康丁斯基《藝術中的精神》回家,應該是第三或第四本了。 總覺得他說的挺重要的,常常用這本書當作禮物送給朋友或學生。 再讀,我覺得這個『精神』,是一種信仰、相信。一種非做不可的相信。就像我們基督教說的『靈命』。有靈有命,水到渠成—只是整個過程,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或更久。
    東區的店是攏關了了 賰那ㄟ賣涼ㄟ  叫「不要對我尖叫」 三更半眠超跑未閣來奅姼仔 聽說怹兩個已經出國去打莫德納 妳若揹一個LV SOGO 姐就會對你笑微微 你若揹一個BV 美眉ㄟ把你當做是大明星 台北攏無車 台北攏無人 Ubereats 是黑青仔色 粉紅的ㄟ是 Foodpenda X2 東區
    00:57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有一位母親在廣場上失去孩子, 她決定沒有像其他母親一樣記憶悲傷, 她教自己放棄對孩子的記憶, 以便生存下去。 00:58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她的孩子做了自己的選擇, 也成全了自己。 接下來, 她要過自己的人生。 00:58
    我看了真鍋那篇了 我好像有悟道些許精闢   創意(Creativity) 跟藝術(Artistic) 是不同的,但不是二分法。這兩個東西有類似的本質,但是畢竟不太一樣。沒有絕對的判斷方式,多少是比較或是當下的衍生。甚至與發想或接受的對象有關。

我在廣告公司十多年,我們常常在受訓時看到真鍋或相真
    紀念孟浪,與在黑色月亮下消失的人 在沒有人的國度裡 五月初一是唯一的日子 在沒有人的世界裡 五月初一是唯一的日子 沒有出生的男孩子 五月初一是他的生日 沒有出生的女孩子 五月初一是她的生日 在天上的一個孩子 手裡只握著一張圖畫紙 在地上的一個孩子 手裡只有一句錯誤的詞
    將經典歌曲重新編曲,像是把熟悉的好故事重拍一部電影,既有原汁原味,又有當下這個時代藝術家不同的喜好與處理方式。而重新編曲台語老歌,映照出不同的感動,更在交會的時光隧道中與台灣歷史綿綿相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又來了!這個台灣合唱界的盛會創辦於 1996 年,想當年我才剛升上高一而已,真是時光飛逝啊!我在學生時代沒有想過要去報名參加,因此從來沒有體驗過當學員的感覺,現在想想有點可惜......
    Thumbnail
    "一個創團10年的在地銅管樂團,試圖把音樂教育帶到鄉下,使鄉下的孩子也能有機會接觸樂器與學習,他們一方面經營樂團來推動偏鄉校園巡演;一方面到鄉下的管樂社從事音樂教育,持續讓偏鄉孩童有學音樂的機會。看似容易的過程,但其中的難度或許都不如表面上看得那麼簡單"
    Thumbnail
    好久沒有在戶外場地聽團,雖然會受到天氣干擾,但卻少了大型場館的幽閉感受,音符和音符不會在場內重複碰壁,聽起來反而更是自在暢快。舞台旁邊就是海堤,堤外是真正遼闊的夕陽和浪、堤內則是一圈圈泡泡、毛巾、大旗繞成的海,與台上四射燈光互映,整體氣氛令人很輕易地沉浸其中,放下拘謹打開身體搖擺和點頭,不覺得徬徨。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台灣的美術節與民俗無關,,也不是國際慣例, 從歷史來看,這個『節』也很難與台灣本土連結。 對於台灣的藝術家而言,美術節該紀念什麼 ?有什麼意義呢? 根據學者梅丁衍的研究,在過去日本統治台灣的期間,是沒有這個節日的, 它其實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中國移植到台灣的節日, 詳細背景與當年的南京政府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看到一篇文章,引用「屋頂上的提琴手」的名言 "Life is a tragedy for the poor." 說對於音樂圈的人,台海戰爭將是悲劇。
    Thumbnail
    這篇與大家分享的曲目是蔡琴的經典歌曲『被遺忘的時光』,相信很多人聽到這首歌,一定會有許多美好回憶湧上心頭。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又來了!這個台灣合唱界的盛會創辦於 1996 年,想當年我才剛升上高一而已,真是時光飛逝啊!我在學生時代沒有想過要去報名參加,因此從來沒有體驗過當學員的感覺,現在想想有點可惜......
    Thumbnail
    "一個創團10年的在地銅管樂團,試圖把音樂教育帶到鄉下,使鄉下的孩子也能有機會接觸樂器與學習,他們一方面經營樂團來推動偏鄉校園巡演;一方面到鄉下的管樂社從事音樂教育,持續讓偏鄉孩童有學音樂的機會。看似容易的過程,但其中的難度或許都不如表面上看得那麼簡單"
    Thumbnail
    好久沒有在戶外場地聽團,雖然會受到天氣干擾,但卻少了大型場館的幽閉感受,音符和音符不會在場內重複碰壁,聽起來反而更是自在暢快。舞台旁邊就是海堤,堤外是真正遼闊的夕陽和浪、堤內則是一圈圈泡泡、毛巾、大旗繞成的海,與台上四射燈光互映,整體氣氛令人很輕易地沉浸其中,放下拘謹打開身體搖擺和點頭,不覺得徬徨。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台灣的美術節與民俗無關,,也不是國際慣例, 從歷史來看,這個『節』也很難與台灣本土連結。 對於台灣的藝術家而言,美術節該紀念什麼 ?有什麼意義呢? 根據學者梅丁衍的研究,在過去日本統治台灣的期間,是沒有這個節日的, 它其實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中國移植到台灣的節日, 詳細背景與當年的南京政府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看到一篇文章,引用「屋頂上的提琴手」的名言 "Life is a tragedy for the poor." 說對於音樂圈的人,台海戰爭將是悲劇。
    Thumbnail
    這篇與大家分享的曲目是蔡琴的經典歌曲『被遺忘的時光』,相信很多人聽到這首歌,一定會有許多美好回憶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