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佈於:2021/01/03
【三顧茅蘆,被看見的美】"請邀請我" 。投射者俱樂部
【更新:標題已改、內文修飾與修正】
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曾做過個實驗。他們對蟻群進行追踪,觀察它們的分工情況。結果發現,大多數螞蟻都很勤快,清理蟻穴、搬運食物、照顧幼蟻,幾乎沒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螞蟻卻無所事事終日東張西望。生物學家把這些「懶惰螞蟻」做了標記。
有趣的是,當研究小組斷絕掉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勤勞的螞蟻立馬亂成一團。
「懶惰螞蟻」們則不慌不忙,帶領蟻群向新的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惰螞蟻」們不是懶,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思考和偵察上,這就是著名的「懶螞蟻效應」。
2017年,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昆蟲學家 Daniel Charbonneau 發現,儘管蟻群看起來是多麼忙碌和勤勞,但牠們的運動模糊掩蓋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大約 40% 的勞動力實際上是不活躍的懶惰螞蟻。
「他們真的只是坐在那裡,」Charbonneau 說。「每當牠們除了什麼都不做之外,真的什麼都不做,牠們就會在巢周圍做家務,比如在這裡照顧孩子或在那裡培養另一個工人。」
在否定了螞蟻(認真的)休息的理由和其他各種假設——例如季節或晝夜節律影響牠們的工作熱情——之後,研究人員簡單地得出結論,一些螞蟻基本上「專門」成為懶惰的螞蟻,儘管這種明顯不公平的分工背後的理由仍然是未知的。
研究員用色點標示出「懶惰螞蟻」。在一系列的實驗中,活躍和「懶惰螞蟻」被交替地從牠們的蟻群中移除。
當最活躍的20%的螞蟻被從勞動力中移除時,不活躍的「懶惰螞蟻」在一周內介入填補牠們的隊伍。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確定了最懶惰的螞蟻的專門用途:牠們是一支儲備勞動力,只有在絕對需要牠們的時候才會被調用。
我的認知與感受
這真的是新發現,也是大機械運作的原理。身為 Projector 的你,還在被大腦指揮著你:「既然等不到正確的邀請,不如就自己主動出擊吧?」不如學學懶惰螞蟻,守候正確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