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綠島最蒼白的角落,駐紮燕子洞的第十三中隊

那天走近「第十三中隊」時,天空飄下細雨,像是長留在此地的愁緒。
第十三中隊,本名「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公墓」,是用來埋葬白色恐怖年代因政治因素被關押到綠島,並在服刑過程中意外身亡又未等到家屬領取遺體的受刑人。而彼時的綠島監獄共設3個大隊,下有12個中隊,因此受刑人間便以「第十三中隊」的代稱紀念彼此的情感以及牢友未能等到獲釋的遺憾,意指往生者並未離去,只是被編列到另一個中隊。
當年的綠島交通設施極為簡陋,為了便於入葬,第十三中隊的墓區便就近設在監獄旁,從山莊轉角處的小廟旁走進一段泥土小路,不消5分鐘便會看到出現在右手邊山坡的墓區。有別於台灣本島常見的公墓,第十三中隊僅以兩座刻著「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公墓」字樣的石碑象徵入口,墓碑與墓堆更不整齊地散落於坡地上,淒零的景象比任何言語都更直接傳達出當年受刑人的下場,荒涼,且無人能問津。
但仔細端詳墓區裡的墓碑,會發現這裡除了受刑人外,也埋下了當年死在綠島的官兵,像是離入口不遠處的兩座紀念碑,分別篆刻了「周故處長文彬」與「孫故副處長連崑」的名諱,都是掌管著受刑人去留的威權角色。兩造同歸一處黃土的景象不禁讓人感到有些諷刺,當年在生時可能因立場各異而敵我分明,但走到人生盡頭卻相伴長眠,若他們泉下有知,會是如何感想?
過了第十三中隊的墓區繼續往下走,會經過一片有著許多小水漥的礁岩淺灘,盡頭是一個深邃雄偉的海蝕洞,那是綠島近年名聲鵲起的網美景點,燕子洞。
但在壯美的外觀之下,燕子洞卻也乘載著同樣蕭瑟的記憶,即第十三中隊的「入隊簽到區」。
從「燕子洞」往外望,會發現雄偉的洞窟搭配奇特的地勢,洞口宛若一個巨大的丹鳳眼,但洞穴內部也因此少有機會直接受陽光照射。天然的陰涼環境,讓過去的獄方總習慣將身故的受刑人遺體暫放於此處保存等待家屬領取或下葬,而在洞穴正中央的泥土平台,據說便是當時放置遺體的地方。
但這個平台當年除了放置遺體外,還另有個矛盾的用途,便是作為受刑人排練戲劇演出的克難舞台。因為當年的政府除了強制受刑人從事勞役外,也善用這些人的專長改善島民的生活條件,而其中之一的項目便是逢年過節派他們演出戲劇給島民觀賞。
當坐在平台上小憩,從丹鳳眼狀的洞口向外望,不禁想著那些年受刑人們在排戲時,不可能沒意識到腳下土地曾躺過共患難的牢友,他們是用怎樣的心情面對這個空間?甚至還年復一年地排練著各種戲碼?
離開燕子洞,回程再度經過第十三中隊,一時起心爬上墓區的頂端,回首望去,眼前是如今綠島當地最自豪的美景,綠地奇岩,海天一色。我忍不住雙手合十,發自內心祈禱黃土下的前輩們在這片大海年復一年的陪伴後,心中那一生也嘔不完的委屈已被撫平。
※ 歡迎追蹤IG:Jed08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