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們分享過的出血性腸炎(AHDS)嗎?
做為一個相對在年輕犬種較容易發生的嚴重消化道疾病,如果在人類急性腸病會是相關的慢性消化道問題發生的誘因的話,那麼會不會這些消化道黏膜嚴重受損、出血狗狗之後也是有一樣的問題呢?
在去年年底發布的文獻中有好奇的獸醫師找來了八十隻曾經患有出血性腸炎的狗狗,並且找了在同一年、相似年紀、沒有消化道病史及可能影響的藥物紀錄的狗狗作為對照組,並追蹤觀察接下來的一年看看彼此之間有沒有什麼差別。
在這篇研究中發現,這些曾經有過嚴重黏膜損傷的狗狗接下來的一年內發生慢性消化道問題的比例相較之下高了許多;而其中有相關問題的狗狗在經過了食物更換調整後有一半的狗狗能夠有所改善。
這樣的研究其實與先前的幼犬獲得小病毒腸炎後會增加消化道疾病的風險一樣。雖然最初的結論會是年幼時期的消化道疾病會增加晚年慢性消化道疾病的風險,但這篇的作者根據他的研究則認為可能時間點上可能並不是主要因素,消化道黏膜的完整程度、腸道菌叢的改變及功能等其他機制可能也扮演著重要的腳色。食物分子穿過黏膜的直接接觸、腸道微環境的改變等都可能增強過敏反應,也有同樣的研究指出穿過上皮屏障的過敏原會引發食物耐受性改變是發生食物過敏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雖然在這篇研究的討論中大多數著重的重點放在可能是食物過敏及菌叢改變上,那能不能就直接說在這些狗狗生病過後就是這個原因或是說補充益生菌可以減少這樣的狀況發生呢?恐怕是不能的。
這篇研究討論中有這麼一段話被快速地講過了:
It is also unknown if the dogs which responded to an elimination diet had a true hypersensitivity to food components or a nonimmunological condition.
現代醫學論證一直都是嚴謹的,根據著現有的客觀事實提出假說後,再有著大量的佐證去將假說添磚減瓦,慢慢的將答案拼湊出來。
被引用的這句話跟其他的被引用的論點都一樣重要,而作者也必須依照著這些研究的結果在不偏離的情況下提出自己的論點等待著後人去解釋跟驗證。
這樣的研究或許能提醒我們的大概就只會是:
其他的,或許貫穿研究所求學時期的老師崩潰這句話能夠解釋一切吧?
「太快了,你的思維也太跳躍了!跳到結論前你還有好幾個步驟你根本不知道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