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a) 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脂蛋白(a) 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脂蛋白(a) 的重要性

🔴 脂蛋白(a) (Lp(a))是心血管疾病 (CVD) 的獨立且具因果關係的危險因子。傳統流行病學、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 (GWAS) 和孟德爾隨機化研究都明確顯示了這一點。

Lp(a) 與低密度脂蛋白 (LDL)

🔵 Lp(a) 和 LDL 顆粒都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但 Lp(a) 顆粒的致動脈粥樣硬化性可能比 LDL 顆粒高六倍。 🟢 大多數人的 LDL 顆粒比 Lp(a) 顆粒多,因此 LDL 驅動了主要風險。 🔵 在 Lp(a) 水平高的人群中,風險逐漸轉向 Lp(a) 部分,而且它們是彼此獨立的危險因子

Lp(a) 的遺傳決定性和早期識別

🔵 Lp(a) 是由基因決定的,可以從出生時就識別出 Lp(a) 水平高的人。 🟢 哥本哈根嬰兒心臟研究的數據顯示,新生兒中已經存在這種典型的偏態分佈。 🔵 這表示可以使用非常年輕的個體(嬰兒、兒童)的數據進行級聯篩查,並識別其父母的 Lp(a) 水平。 🔴 Lp(a) 是一種風險標記、風險因子或生物標記,可以在鈣化評分或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 (CTA) 等檢查提示高風險之前很久就識別出來

Lp(a) 測量

🔵 對臨床醫生來說,Lp(a) 的測量是一個非常混亂的話題,因為結果單位不一致 (毫克/分升 和 奈米摩爾/升)。 🟢 指南現在建議使用顆粒測定法,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 Florian Croninburgg 的表格可以幫助臨床醫生了解不同測量單位與人群分佈百分位數之間的關係,並評估患者的風險程度。 🟢 就預後而言,使用哪種測定法並不重要,因為質量摩爾和質譜測定法的表現幾乎相同

指南對 Lp(a) 測量的建議

🟢 2019 年的初級預防指南建議僅在有早發性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家族史的人群中測量 Lp(a)。 🔵 最近的指南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點進行 Lp(a) 測量

Lp(a) 測量如何改變初級預防方法?

🔵 傳統上,生活方式干預被視為一種全人群策略,而藥物干預則是個體化的。 🟢 即使是生活方式干預也可以有不同的強度,一旦識別出高風險個體,就可以比對一般人群的建議更強調生活方式的改變。 🔵 有兩種主要的初級預防策略可以應用:降低 Lp(a) 或改變基線風險

Lp(a) 作為基線風險函數的風險因子

🔵 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 (EAS) 共識聲明中的圖表顯示,Lp(a) 的相對風險在整個人群中是相同的,但其對個體的影響會因基線風險而異。 🟢 基線風險越高,Lp(a) 升高造成的增量風險就越大。 🔵 這張圖表提供了兩種預防策略:降低 Lp(a) 以回到基線風險,或改變基線風險以降低 Lp(a) 對患者 ASCVD 終生風險的影響。 🟢 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同時做到這兩點。

臨床實踐中的 Lp(a) 風險評估

🔵 Brian Ference 開發了一個線上 Lp(a) 風險計算器,可以輸入傳統風險因子和 Lp(a) 水平,以獲得調整後的風險,並與患者分享。

優化與 Lp(a) 無關的 ASCVD 風險

🔵 需要持續並加強生活方式的改變,向患者展示其真實風險可以提高患者對生活方式改變的參與度。 🔵 可以加強脂質和脂蛋白的目標,並根據患者的 ASCVD 風險評估選擇降脂藥物。 🟢 對於 Lp(a) 水平高的患者,優先考慮 PCSK9 抑制劑作為他汀類藥物的附加療法,而不是依澤替米貝或貝特類藥物。 🔵 最新的血壓指南也是基於風險的,因此可以根據 ASCVD 風險評估調整降壓治療。 🟢 還需要解決代謝風險因子和炎症因子。

結論

🔴 如果不測量 Lp(a),就無法制定有效的初級預防策略。 🔵 Lp(a) 檢測的成本與一張棒球賽門票的價格相同,可以用一張棒球賽門票的價格來決定一生的風險預防

🔴 Lp(a) 是一種獨立且具因果關係的 ASCVD 危險因子,應該在每個人的一生中至少測量一次,並且可能在生命早期進行測量。在初級預防中,Lp(a) 絕對是今天就可以採取行動的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新式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一、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病因與影響 🔴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 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導致血液逆流回左心室。 🔵 病因: 主動脈根部擴張、先天性二尖瓣、膠原血管疾病、心內膜炎、主動脈剝離和外傷。 🔵 影響: 長期未治療會導致心肌功能障礙、
肥厚型心肌病新療法:Mavacamten 一、 什麼是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 🔴 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 是一種以心室壁增厚為特徵的疾病,會導致心臟血液流動受阻。 二、 現有療法 🔵 對於有症狀的患者,一線治療方案是 β受體阻斷劑。 🔵 如果患者對β受體阻斷劑不耐受或有禁忌症,可以使用
重新認識主動脈瓣狹窄:急性瓣膜症候群的提出與應用 TCT 2024 會議上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重新審視了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簡稱AS) 患者在接受主動脈瓣置換術(Aortic Valve Replacement,簡稱AVR) 前的臨床表現,並提出了一個新的疾病分類:急性瓣膜
老年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減法」智慧 前言 🟢 全球心房顫動 (AF) 病例快速增加,尤其是在老年人口中。 非維生素 K 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 (NOAC) 🔴 與華法林相比,NOACs 能顯著降低中風或全身性栓塞、全因死亡率和顱內出血發生率。 🔵 不同的 NOACs 在主要出血方面表現
突破性可穿戴設備:心臟衰竭管理新利器 一、心臟衰竭:及早監測,防患未然 🟢 心臟衰竭患者的肺動脈壓力會在症狀出現前數週開始升高。 🔴 若能及時發現壓力變化,就能採取措施控制病情,避免惡化甚至住院。 二、植入式監測系統:有效但有局限 🔵 目前已有植入式設備可監測心臟壓力,例如 2
AI賦能超音波:精準影像新時代 一、超音波:心臟影像主力,但仍有不足 🟢 心臟超音波是診斷心臟疾病最常用的影像工具,具備價格低廉、無輻射、可攜帶等優勢。 🔴 然而,觀察者間的差異和影像品質的參差不齊是心臟超音波的兩大挑戰。 二、AI 助力超音波:提升效率和準確度 🔴 近年來,人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新式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一、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病因與影響 🔴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 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導致血液逆流回左心室。 🔵 病因: 主動脈根部擴張、先天性二尖瓣、膠原血管疾病、心內膜炎、主動脈剝離和外傷。 🔵 影響: 長期未治療會導致心肌功能障礙、
肥厚型心肌病新療法:Mavacamten 一、 什麼是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 🔴 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 是一種以心室壁增厚為特徵的疾病,會導致心臟血液流動受阻。 二、 現有療法 🔵 對於有症狀的患者,一線治療方案是 β受體阻斷劑。 🔵 如果患者對β受體阻斷劑不耐受或有禁忌症,可以使用
重新認識主動脈瓣狹窄:急性瓣膜症候群的提出與應用 TCT 2024 會議上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重新審視了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簡稱AS) 患者在接受主動脈瓣置換術(Aortic Valve Replacement,簡稱AVR) 前的臨床表現,並提出了一個新的疾病分類:急性瓣膜
老年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減法」智慧 前言 🟢 全球心房顫動 (AF) 病例快速增加,尤其是在老年人口中。 非維生素 K 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 (NOAC) 🔴 與華法林相比,NOACs 能顯著降低中風或全身性栓塞、全因死亡率和顱內出血發生率。 🔵 不同的 NOACs 在主要出血方面表現
突破性可穿戴設備:心臟衰竭管理新利器 一、心臟衰竭:及早監測,防患未然 🟢 心臟衰竭患者的肺動脈壓力會在症狀出現前數週開始升高。 🔴 若能及時發現壓力變化,就能採取措施控制病情,避免惡化甚至住院。 二、植入式監測系統:有效但有局限 🔵 目前已有植入式設備可監測心臟壓力,例如 2
AI賦能超音波:精準影像新時代 一、超音波:心臟影像主力,但仍有不足 🟢 心臟超音波是診斷心臟疾病最常用的影像工具,具備價格低廉、無輻射、可攜帶等優勢。 🔴 然而,觀察者間的差異和影像品質的參差不齊是心臟超音波的兩大挑戰。 二、AI 助力超音波:提升效率和準確度 🔴 近年來,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降低膽固醇新療法:超越史他汀 🔴 第一部分:認識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LDL 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長期暴露於高濃度 LDL 會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除了傳統的風險因子外,家族史、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例如冠狀動脈鈣化積分)也是評估心血管風險的重要指標。
脂蛋白(a) 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脂蛋白(a) 的重要性 🔴 脂蛋白(a) (Lp(a))是心血管疾病 (CVD) 的獨立且具因果關係的危險因子。傳統流行病學、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 (GWAS) 和孟德爾隨機化研究都明確顯示了這一點。 Lp(a) 與低密度脂蛋白 (LDL) 🔵 Lp(
降低 Lipoprotein(a) 的新療法:Zeracerin 二期臨床試驗結果 一、Lipoprotein(a) 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 **Lipoprotein(a) (Lp(a))**是一種包含 apo(a) 蛋白的膽固醇顆粒,其濃度主要由 LPA 基因決定。 🔴 高 Lp(
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再認識:從風險標記到治療目標 HDL的基礎認知與功能 🔴 傳統觀點: 被稱為「好的膽固醇」 每升高1mg/dL,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3% 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呈反比 HDL的生物學功能 🔵 關鍵作用: 促進膽固醇逆向運輸 改善內
解密心血管健康的新焦點:脂蛋白(a) 在心血管疾病預防領域,一個新的風險因子正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它就是脂蛋白(a),簡稱Lp(a)。本文將為您揭示這個可能改變心血管健康管理方式的關鍵因素。 脂蛋白(a)的本質 🔴 Lp(a)是一種獨特的脂蛋白粒子 結構類似LDL膽固醇,但含有特殊的
Lp(a)濃度的變化與心血管健康:新研究帶來的啟示 在心血管健康領域中,脂蛋白(a)【Lp(a)】一直是研究的熱點。近期,一項基於英國生物庫數據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見解。
通過普及Lp(a)檢測,我們可以更好地評估和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為個體化預防策略提供重要依據。
脂蛋白(a)是一種遺傳決定的脂蛋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密切相關。Lp(a)水平由基因決定,影響有限,大約有20%的人口擁有高Lp(a)水平。高Lp(a)與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密切相關。所有成年人建議至少測量一次Lp(a)水平,以提高早期識別及管理的機會。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再了解一下另外兩種脂蛋白膽固醇 -- 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和中密度脂蛋白膽固醇(IDL-C)。 VLDL-C是其中一種殘餘膽固醇。它很容易在血管內壁被氧化,導致血管內壁發炎,更有可能成為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DL),從而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美國心臟病
Thumbnail
血漿中膽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準超出了正常範圍即為血脂異常。統計數據指出心腦血管疾病為導致死亡最主要的成因,而動脈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偏癱)的主要風險因素。目前公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因素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我們一定要認清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各有功用,沒有好壞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降低膽固醇新療法:超越史他汀 🔴 第一部分:認識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LDL 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長期暴露於高濃度 LDL 會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除了傳統的風險因子外,家族史、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例如冠狀動脈鈣化積分)也是評估心血管風險的重要指標。
脂蛋白(a) 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脂蛋白(a) 的重要性 🔴 脂蛋白(a) (Lp(a))是心血管疾病 (CVD) 的獨立且具因果關係的危險因子。傳統流行病學、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 (GWAS) 和孟德爾隨機化研究都明確顯示了這一點。 Lp(a) 與低密度脂蛋白 (LDL) 🔵 Lp(
降低 Lipoprotein(a) 的新療法:Zeracerin 二期臨床試驗結果 一、Lipoprotein(a) 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 **Lipoprotein(a) (Lp(a))**是一種包含 apo(a) 蛋白的膽固醇顆粒,其濃度主要由 LPA 基因決定。 🔴 高 Lp(
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再認識:從風險標記到治療目標 HDL的基礎認知與功能 🔴 傳統觀點: 被稱為「好的膽固醇」 每升高1mg/dL,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3% 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呈反比 HDL的生物學功能 🔵 關鍵作用: 促進膽固醇逆向運輸 改善內
解密心血管健康的新焦點:脂蛋白(a) 在心血管疾病預防領域,一個新的風險因子正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它就是脂蛋白(a),簡稱Lp(a)。本文將為您揭示這個可能改變心血管健康管理方式的關鍵因素。 脂蛋白(a)的本質 🔴 Lp(a)是一種獨特的脂蛋白粒子 結構類似LDL膽固醇,但含有特殊的
Lp(a)濃度的變化與心血管健康:新研究帶來的啟示 在心血管健康領域中,脂蛋白(a)【Lp(a)】一直是研究的熱點。近期,一項基於英國生物庫數據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見解。
通過普及Lp(a)檢測,我們可以更好地評估和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為個體化預防策略提供重要依據。
脂蛋白(a)是一種遺傳決定的脂蛋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密切相關。Lp(a)水平由基因決定,影響有限,大約有20%的人口擁有高Lp(a)水平。高Lp(a)與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密切相關。所有成年人建議至少測量一次Lp(a)水平,以提高早期識別及管理的機會。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再了解一下另外兩種脂蛋白膽固醇 -- 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和中密度脂蛋白膽固醇(IDL-C)。 VLDL-C是其中一種殘餘膽固醇。它很容易在血管內壁被氧化,導致血管內壁發炎,更有可能成為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DL),從而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美國心臟病
Thumbnail
血漿中膽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準超出了正常範圍即為血脂異常。統計數據指出心腦血管疾病為導致死亡最主要的成因,而動脈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偏癱)的主要風險因素。目前公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因素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我們一定要認清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各有功用,沒有好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