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相愛的兩個人》EP1-2雜談:熟悉的家森最對味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爸媽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他們覺得我應該交男朋友,結婚生小孩,這樣才算長大成人,總之很讓人傷腦筋。」
「既然如此,別管他們不就行了。用不著做什麼事都要獲得父母的同意吧,不高興的話可以和他們保持距離,或是不接他們電話,總之我覺得你應該找一個可以不用抹煞自我的相處方式。」
「但為人子女總是不希望父母擔心啊。」
「我倒是沒這種想法,我根本不在乎父母的感覺。」
「我有一個疑問,要有家庭才算長大成人,要有孩子才算長大成人,說這些的根據是什麼啊?自己離不開孩子所以要綁住孩子,這就叫父母嗎?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對方身上,這就叫家庭嗎?」
「別說是理解我們這種人,根本不承認我們的存在,只會逼我們接受主流意見,盲信家庭價值的信徒、戀愛至上主義者、認為自己說的話才是真理的父母,這些人全部給我滾一邊去。」
「抱歉我太激動了,這些充其量只是我的價值觀,你當然可以有你自己的看法。」
高橋一聲的這段連珠砲讓人想起了四重奏的家森,同樣的咄咄逼人,敏感謹慎,看起來像是會孤獨死的類型,但不談戀愛獨自一人,或著跟同樣是「無浪漫傾向無性戀者」共組家庭,何錯之有呢?
咲子的家庭,不管是妹妹還是媽媽句句以自己的觀點出發,同時也不斷的一刀一刀捅入咲子的內心,「正常」這件事是由主流定義的,主流的就叫正常,反之則是不正常,如果社會沒了多元只會像一攤死水,正常與不正常也不存在著對錯,只是在於每個人的習慣與價值觀。
就像高橋在餐桌旁反駁的那句話一樣:「那不要接受也不要理解不就好了嗎?為什麼談到這種話題時,不能讓話題結束在『有這樣的人,有這樣的事』就好了呢?」
如果沒辦法理解那其實不需要勉強自己理解,世上這麼多不理解的事,如果對每一件事都要強迫自己接受也是很累吧。就當作那裡有這麼一個人有這麼一件事,其實這樣就夠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會員
74內容數
緒語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緒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前的年假每天都在思考我今天該看完哪「一季」呢,現在的年假則是我今天看的完「一集」嗎? 《班長與她的小夥伴們》喔不對應該是《殭屍校園》終於在年假過後的三天看完了。 看完後第一件事就是想幫日本的《學園末世錄》問一句:「first time?」 這段真棒。 當然這部的糟點也是多到不可思議。
很多當下看完覺得可以封神的作品,沈澱一段時間,回頭看去就覺得憑什麼,而《雪中悍刀行》這本小說,如今看了四遍,從沒讓人覺得憑什麼。 至於梧桐院的ㄚ鬟紅薯、青鳥還有北椋王徐驍甚至是黃蠻兒到洪洗象,基本上都有個九成像,剩下那一層其實也不強求,這個相似度已經能夠痛哭流涕了。 劍九。 六千里。
2021年病毒仍然沒有消散,大家也逐漸習慣了這種作息,不管是戲劇還是電影也多了許多跟疫情有關的題材,雖然日曆已經翻了新的篇章,但這邊還是公佈一下2021年自己最愛的幾部作品。(順序非排名)
1995年~2020年,這樣的25年聽起來很漫長,實際則是晃眼而過,橫跨25年時間的電影《我們無法成為大人》,隨著SNS的一個交友邀請,讓我們在這25年間不斷的穿梭跳躍,伴隨著佐籐一同體驗了一次如煙般消散,回歸於空氣中的普通人生。 有沒有那麼一個明天 重頭活一遍 讓我再次感受曾 揮霍的昨天
因為疫情,這兩年來就像換了個新世界一樣,人的行為模式生活習慣都變化不少,而多多少少大家也逐漸習慣了如今的生活步調,也只有經過現在這個時期的我們,在看這部劇時才能夠如此的心有戚戚焉。 劇情講述在疫情逐漸成為日常的情況下,名為「狂人病」的新種病毒逐漸擴散,整個故事大部分都圍繞在一個社區大樓中,各種人情
「Her eyes are saying something.」(她的眼睛在追問) 「I will answer them.」(而我必將回答她) 橫濱流星和吉高由里子主演的《想見你的愛》改編自2011年由蘇志燮和韓孝周主演的《看不見的愛》,基本上日韓版的分鏡架構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當初韓版也是看得
以前的年假每天都在思考我今天該看完哪「一季」呢,現在的年假則是我今天看的完「一集」嗎? 《班長與她的小夥伴們》喔不對應該是《殭屍校園》終於在年假過後的三天看完了。 看完後第一件事就是想幫日本的《學園末世錄》問一句:「first time?」 這段真棒。 當然這部的糟點也是多到不可思議。
很多當下看完覺得可以封神的作品,沈澱一段時間,回頭看去就覺得憑什麼,而《雪中悍刀行》這本小說,如今看了四遍,從沒讓人覺得憑什麼。 至於梧桐院的ㄚ鬟紅薯、青鳥還有北椋王徐驍甚至是黃蠻兒到洪洗象,基本上都有個九成像,剩下那一層其實也不強求,這個相似度已經能夠痛哭流涕了。 劍九。 六千里。
2021年病毒仍然沒有消散,大家也逐漸習慣了這種作息,不管是戲劇還是電影也多了許多跟疫情有關的題材,雖然日曆已經翻了新的篇章,但這邊還是公佈一下2021年自己最愛的幾部作品。(順序非排名)
1995年~2020年,這樣的25年聽起來很漫長,實際則是晃眼而過,橫跨25年時間的電影《我們無法成為大人》,隨著SNS的一個交友邀請,讓我們在這25年間不斷的穿梭跳躍,伴隨著佐籐一同體驗了一次如煙般消散,回歸於空氣中的普通人生。 有沒有那麼一個明天 重頭活一遍 讓我再次感受曾 揮霍的昨天
因為疫情,這兩年來就像換了個新世界一樣,人的行為模式生活習慣都變化不少,而多多少少大家也逐漸習慣了如今的生活步調,也只有經過現在這個時期的我們,在看這部劇時才能夠如此的心有戚戚焉。 劇情講述在疫情逐漸成為日常的情況下,名為「狂人病」的新種病毒逐漸擴散,整個故事大部分都圍繞在一個社區大樓中,各種人情
「Her eyes are saying something.」(她的眼睛在追問) 「I will answer them.」(而我必將回答她) 橫濱流星和吉高由里子主演的《想見你的愛》改編自2011年由蘇志燮和韓孝周主演的《看不見的愛》,基本上日韓版的分鏡架構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當初韓版也是看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身為已婚人士的我,從小就沒有特別嚮往婚姻,也不認為一定要結婚生小孩,至今仍認為選擇獨身抑或是步入婚姻都各有優缺點,從來不會鼓吹身邊的朋友結婚或生小孩。 在《別在該動腦子的時候動感情》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作者楊珈珈的主觀想法比較偏向結婚優於單身,而且朋友也不比配偶來得牢靠。作者本身是留英的碩士,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年輕時候總會有人勸我結婚,說結婚也不錯。是啊,結婚“也”不錯,還是有個“也”字,反之結婚“也”錯。 現在年紀大了不會有人勸我結婚了,大多都說妳自己覺得一個人也好,是啊,一個人“也”好,反之一個人“也”不好。 有些人會對我說“因為妳還有父母,跟父母一起住”,我覺得是不是把我的父母或者把他人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身為已婚人士的我,從小就沒有特別嚮往婚姻,也不認為一定要結婚生小孩,至今仍認為選擇獨身抑或是步入婚姻都各有優缺點,從來不會鼓吹身邊的朋友結婚或生小孩。 在《別在該動腦子的時候動感情》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作者楊珈珈的主觀想法比較偏向結婚優於單身,而且朋友也不比配偶來得牢靠。作者本身是留英的碩士,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年輕時候總會有人勸我結婚,說結婚也不錯。是啊,結婚“也”不錯,還是有個“也”字,反之結婚“也”錯。 現在年紀大了不會有人勸我結婚了,大多都說妳自己覺得一個人也好,是啊,一個人“也”好,反之一個人“也”不好。 有些人會對我說“因為妳還有父母,跟父母一起住”,我覺得是不是把我的父母或者把他人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