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與「信仰」之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相信(believe)與信仰(faith),看似一樣,其實有差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相信」,如「我相信那家餐廳很好」。這裡的「相信」無關信仰,因為仔細想一想,「相信」其實包含了某種因果證據,如「我相信那家餐廳很好,因為某某去吃過」,只是我們懶得完整說明。

「相信」是偷懶省略了說明證據,而「信仰」是完全不講證據的。

提醒自己,平常不要只是說「我相信」,而要把證據也一起說出來,如「因為...所以我相信...」。

其實這樣就連「我相信」都不用說了,就說「因為...所以我認為...」。如果能說明清楚證據,就不需要任何「相信」了。
    avatar-img
    3會員
    6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lo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也曾經是信徒 喝著道聽途說的奶水長大 毫無保留地相信種種的道聽途說,越神奇越好
    美國有一個九歲大的小女孩 Emily Rosa,在醫院看到許多護士推崇能量療法,很希望自己也能體驗,於是想出了一個簡單的實驗:
    我永遠不會死
    新型黑道行業
    我也曾經是信徒 喝著道聽途說的奶水長大 毫無保留地相信種種的道聽途說,越神奇越好
    美國有一個九歲大的小女孩 Emily Rosa,在醫院看到許多護士推崇能量療法,很希望自己也能體驗,於是想出了一個簡單的實驗:
    我永遠不會死
    新型黑道行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信仰與武力無關 也不僅僅是傳統信仰的儀式體現 這是一種純粹的信念,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勇於信任,而能夠超越已知的界限。它感受到超越的潛力——表面上存在的並不是全部。它意識到人類擁有一些深刻的潛能需要被實現,儘管這些潛能並非立刻顯現。 這種信心是在經驗中產生 它自發性地生起, 也來自於自己的
    Thumbnail
    (2024年10月27日小故事思考,2024年10月28日個人思考紀錄) 【與其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的直覺】-困境是假的,你的意志才是真的。 廚師做一道道的佳餚,所下的調味料,拿捏的標準全憑直覺,他這種直覺純係由經驗由來,而非秤子所量,何況,用秤一絲不差地量了鹽若干、味精若干,等等,
    Thumbnail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透過宗教信仰尋求心靈的力量,但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行動與選擇的重要性。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強調「信神,更要信自己」的觀點:神明可以給予慰藉,但要實現目標,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和行動。信仰不是放棄行動的理由,而是讓自己更勇敢去面對挑戰的助力。
    Thumbnail
    信任、相信、信仰與迷信是人類心理與行為中的複雜現象,既有感性直覺,也包含理性思考。信任源於個體選擇,且未必得到回報;相信則是基於雙向互動的確認;信仰超越個人,深受文化與歷史影響;而迷信則是信仰異化後的產物,反映出人類面對未知時的非理性應對。這四者的交織構成了人類心理和文化中的深層結構。
    Thumbnail
    當你對某件事情的看法非常堅定,沒有人能動搖你的信念。這樣的人常被認為是頑固的,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曾經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呢?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我認為現代教會交換論歪風與靈恩騙局裡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跟「信」是不大一樣的東西,要先說清楚,信會有個對象,通常是某種論點、說法、事實、期待或人物、神明之類的東西,但信心多少有點強度計量的內含,例如我有80%的信心這種,但其實也無法絕對量化,總之是一種表示程度的名詞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我不迷信,但我相信。 迷信,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並會將結果歸咎於外人或外在條件,負面情緒就影響自己心情。 相信,則是一種「正面迎向」的力量,對於結果「有或沒有」皆能坦然面對,因為「相信」的力量,會大於「得失心」。 昨天初四,同學來家裡開心聚會,是我「相信」過年期間有客人來家裡走動,
    如何找到內心的信仰? 其實我對此完全無概念 回頭想想只記得 在我跟家人有很強烈爭執的那幾年 我不斷不斷地告訴自己 我不要跟他一樣 迷信、自傲、總是怪罪別人 希望那個對抗他的想法太強烈 導致我的信念才慢慢衍生出來的 我只相信科學和數字 你的那一些宗教般的信仰 在我這裡是不可行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信仰與武力無關 也不僅僅是傳統信仰的儀式體現 這是一種純粹的信念,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勇於信任,而能夠超越已知的界限。它感受到超越的潛力——表面上存在的並不是全部。它意識到人類擁有一些深刻的潛能需要被實現,儘管這些潛能並非立刻顯現。 這種信心是在經驗中產生 它自發性地生起, 也來自於自己的
    Thumbnail
    (2024年10月27日小故事思考,2024年10月28日個人思考紀錄) 【與其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的直覺】-困境是假的,你的意志才是真的。 廚師做一道道的佳餚,所下的調味料,拿捏的標準全憑直覺,他這種直覺純係由經驗由來,而非秤子所量,何況,用秤一絲不差地量了鹽若干、味精若干,等等,
    Thumbnail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透過宗教信仰尋求心靈的力量,但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行動與選擇的重要性。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強調「信神,更要信自己」的觀點:神明可以給予慰藉,但要實現目標,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和行動。信仰不是放棄行動的理由,而是讓自己更勇敢去面對挑戰的助力。
    Thumbnail
    信任、相信、信仰與迷信是人類心理與行為中的複雜現象,既有感性直覺,也包含理性思考。信任源於個體選擇,且未必得到回報;相信則是基於雙向互動的確認;信仰超越個人,深受文化與歷史影響;而迷信則是信仰異化後的產物,反映出人類面對未知時的非理性應對。這四者的交織構成了人類心理和文化中的深層結構。
    Thumbnail
    當你對某件事情的看法非常堅定,沒有人能動搖你的信念。這樣的人常被認為是頑固的,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曾經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呢?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我認為現代教會交換論歪風與靈恩騙局裡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信心的問題。 「信心」跟「信」是不大一樣的東西,要先說清楚,信會有個對象,通常是某種論點、說法、事實、期待或人物、神明之類的東西,但信心多少有點強度計量的內含,例如我有80%的信心這種,但其實也無法絕對量化,總之是一種表示程度的名詞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我不迷信,但我相信。 迷信,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並會將結果歸咎於外人或外在條件,負面情緒就影響自己心情。 相信,則是一種「正面迎向」的力量,對於結果「有或沒有」皆能坦然面對,因為「相信」的力量,會大於「得失心」。 昨天初四,同學來家裡開心聚會,是我「相信」過年期間有客人來家裡走動,
    如何找到內心的信仰? 其實我對此完全無概念 回頭想想只記得 在我跟家人有很強烈爭執的那幾年 我不斷不斷地告訴自己 我不要跟他一樣 迷信、自傲、總是怪罪別人 希望那個對抗他的想法太強烈 導致我的信念才慢慢衍生出來的 我只相信科學和數字 你的那一些宗教般的信仰 在我這裡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