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對某件事情的看法非常堅定,沒有人能動搖你的信念。這樣的人常被認為是頑固的,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曾經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呢?確認性偏誤指的是當我們在做決定或看事情時,大腦像一個過濾器,只接受對你有意義的想法,忽略其他的。而這些符合自己想法是來自我們的成長環境,從小到大受到的影響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當我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時,容易被這些過去的觀念所左右,結果就是我們的決定和看待世界的態度永遠停留在過去的想法上,這就是確認性偏誤的荒謬之處。
確認性偏誤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還蠻常見的。我自己也碰過類似的情況。以前單身時,我從來沒注意到城市裡有那麼多小孩和孕婦。但是,當我婚後有了孩子,突然發現周圍好像到處都是孕婦。連街上的嬰兒用品店都似乎變多了。更誇張的是,我家附近竟然有家幼兒園,我住了十幾年才發現它的存在。我知道我分享這些事實時,在其它人聽起來可能有點荒謬,但當我了解了確認性偏誤理論後,我才意識到這種情況真實的在我身上發生。
或者說,我第一次買車的時候,為了省錢所以我挑了一台全台CP值最高、最便宜的新車。當時我只是需要一輛能夠接送小孩上下學、不怕風吹雨打的交通工具。在選車的當下,我以為我的選擇是獨特的,不管是車的顏色、品牌還是功能,我都認為我選得是最好的。但是在買了這輛車,上路後才發現,原來和我開著同款車的人怎麼這麼多。
諸如此類的狀況,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比如當你跟別人吵架需要找人評評理的時候,你會傾向找支持你觀點的人,而不是中立公正的人。不管是不同團體的粉絲或是不同政黨的支持者,情況也都很類似。當一個團體與你的想法或生活態度相近時,你會加入成為他們的粉絲或是成員,我們總是一直在拉攏著跟我們有共鳴的人,尋找肯定自己想法的這個人或團體。
但你知道嗎?事實上,如果今天你是抱持反方立場的人,而刻意為此去找對你有力的事實和證據,你還是會找得到。可惜的是,半數的人都不這麼做,我們的反射性動作是在大腦中選擇性地篩選出我們想要聽到或看到的內容,讓這些內容為我們站台。
也就是說我們喜歡生活在一個令你感到自由自在的舒適圈裡,在那裡你才會覺得很舒服。如果像我剛剛說的方法了解反對方的立場,反而讓我們覺得很不舒服。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察覺,這對你的人生或是你個人的成長一點幫助也沒有。
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夠讓幫助自己成長讓自己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呢?
以下是幾個解決方式:
第一,先認知到你不一定是對的。
當你意識到自己可能會犯錯,你才會開始往外找答案,聽聽其他不同立場的意見。這有助於讓你更開放去尋找真相,認識到不同觀點的存在。比方說,Thomas Friedman在他的書《世界是平的》中提到,大部分資訊都是以英語系國家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但其他非英語系國家的觀點同樣值得被重視。學習不同的語言也可以開拓視野,更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觀點。
所以,他也會參考阿拉伯、印度或俄羅斯等等不同地方或國家的觀點,獲得對國際情勢的不同評論。換句話說,如果你長期只關注在自己訂閱的雜誌或書籍,可能會把自己限制在某些興趣或領域。同樣地,如果你對某個產業或本土電視劇過於執著,你可能已經對這些資訊駕輕就熟,知道電視劇情或產業走向大概如何。但這樣的環境對你來說 ,長遠來看對你幫助不大。這些資訊會讓你的思維形成一個堅固的框架,讓任何人都難以動搖你的想法。
再舉個例子,像是YouTube或手機上的廣告。這些都是經過運算過的,知道你喜歡什麼,然後推出你一定會喜歡,或是感興趣的內容給你。舉例來說,如果你對影劇新聞非常感興趣,那麼手機或YouTube的廣告就會不斷出現相關的頻道讓你追蹤。讓你無時無刻都知道某個名人現在家中發生了什麼事,他的新的戀情是怎麼開始的。而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的你也會誤以為這就是整個世界的樣貌。
第二,保持中立,不帶著立場與偏見的傾聽。
只有這樣,所謂的真相才會漸漸浮現出來。對自己的想法產生質疑,經過一段時間後再一次重新檢視自己的觀點、假設和判斷。這樣你才能退後一步,看清事件的整個畫面。
第三,隨時提醒自己保持覺察,意識到確認偏誤會影響你的決策。
如果你繼續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看待事情,那麼你只會走上一條你從小到大你的世界本來就為你鋪好的路。
避免確認性偏誤有三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