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最近興起的斷捨離與極簡(下)

歡迎來到極簡主義專題 我是Chris 嗑理思
此篇文章是延續
簡述一下上篇的重點
戰後嬰兒潮,也就是我們的上一代,因為歷史時空背景的關係,體驗貧窮到富足的過程。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人生是以"物質成就"為總指標。
最後我們聊到近期吹起「“極簡”“斷捨離”“重視心靈”甚至“躺平”“FIRE運動”」等等的狀況。有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人生總指標。

這裡嗑理思先丟一個問題當作開頭
你覺得最近吹起的這些運動,是進步還是退步呢?
先抱著這個疑問,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為了簡化以下篇幅,暫稱我們這一代為"Y世代"
Y世代的成長背景是,一出生就生長在還算富足的社會,Y世代真正體會過貧窮的人其實不多。
事實上,如果跟上一代比較,可以說幾乎大部分的Y世代都算含著金湯匙出生。吃得飽穿得暖,有足夠的醫療保證我們的健康,還有漸漸開明的教育體系。不管是法律上還是道德上,都更重視孩童的權益,也更願意傾聽孩子的心。
Y世代是社會富足後備受矚目的一代
但是延續上一篇文提到,戰後嬰兒潮是目前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族群,可以說現在社會的所有規則,都是為他們量身訂做的。
很多的戰後嬰兒潮世代之所以一直認為Y世代總是與社會格格不入,無法適應社會等觀點,是因為目前的社會是為戰後嬰兒潮設計的。
從政治上的角度來說,不管要推出什麼政策,都需要迎合戰後嬰兒潮,因為它們人最多,選票最多。
所以從Y世代的視角出發則會認為,這個世界是長輩的世界,從來我都不需要管,我也沒得管。

Y世代的童年都常都很忙碌,因為在"物質成就"為總指標的社會中,他們總是有補不完的習,學不完的才藝。通常這是為了要跟其他小孩"比較"
很簡單,為什麼每個人都學鋼琴?小提琴? 不學爵士鼓? 電吉他?
在這個過程中,世界範圍都發生一樣的事。所有的才藝、技能都開始出現比賽,或是檢定考試等等。因為有標準才能拿來比較。
因為戰後嬰兒潮瘋狂的比較心態,這些如雨後春筍冒出的比賽主辦方,檢定標準制定者,他們只不過滿足了這個心態,就賺得滿盆滿缽。
富裕病1:病態的比較心理。
這裡小小推薦一本書"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裡面作者提到住在美國上流階層的曼哈頓區域,走在路上女人們會用柏金包撞別人的故事。
因為柏金包超貴,然後要秀給別人看,只是可能秀的比較囂張。
Y世代的視角出發,對於不斷的努力只為了比較的人生,是有點厭倦的。

Y世代既然生長在富足的社會,當然從小就獲得許多物質享受是蠻正常的。
這裡嗑理思想探討的是另一個重大環節,"物質本身帶來的快樂會枯竭"
舉個例子,同樣是和牛火鍋,我吃第一次跟第二十次,能獲得的快樂不同。
第一次總是最美好,這是一個立即又直接的快樂,讓人無法忘懷,但同樣的物品會隨著獲得的次數不斷降低快樂程度
物質帶來的快樂還跟我們的富裕程度有關,當我們的財力較低時,得到了很難獲得的高價物,會獲得很多快樂。但是當財富成長到能輕鬆購買時,獲得該物品的快樂會降低。
以上兩點說明一件事
物品帶來的快樂只會不斷減弱
Y世代的人因為從小就享受到較多的物質享受,所以從"物質本身"帶來的快樂已經很少了,Y世代可能在30歲以前就體會完上一代大部分的物質享受了。
舉例光出國這件事,上一代多是在中年後才常常出國,Y世代卻很多從青少年就開始常出國了。
富裕病2:很難透過物質得到快樂
其實Y世代的這個現象可以從社群媒體使用狀況看出來,貼了一篇吃餐廳的文章,但是吃餐廳獲得的快樂,遠遠不及社群媒體獲得的讚數重要。
除了比較心作祟外,嗑理思認為Y世代是真的比較難從物質獲得快樂的。
Y世代的視角出發,我要獲得比較多的物質,才能獲得一點點快樂,相對於付出的代價,可能不是那麼值得。

最後這裡做一個總結:
Y世代現在心中的三點
  1. 世界的運作與我關係不大
  2. 不斷比較的人生,有點厭倦
  3. 物質帶來的快樂遠不及要付出的代價
嗑理思認為,一定還有許多面相可以探討,今天因為篇幅先探討到這邊
而這三個點,對於Y世代向極簡主義靠攏,應該有很大程度的影響。
在這樣的想法之下,有可能開始許多人把「“極簡”“斷捨離”“重視心靈”“躺平”“FIRE運動”」當成人生總指標了。
而這些線索都指向另一個獲得快樂的方法
心靈富足
究竟還有那些關鍵造成Y世代更傾向心靈富足,下一篇文會來探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