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發展|急功近利時代下,Z世代為何更需要「長期主義」思維的培養?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佈於職涯發展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為Z世代老學姐,走過好的機會越來越少的「競爭焦慮」,Z世代最需要學習的不是如何運用高科技,而是在「無比浮躁」的社會氣氛中,學習放下腳步,與自己的內在連結,「找到自己是誰及人生使命」

長期主義的定義:短期內做了不會有立即的反饋,長期而言對自己受益的事情。

為什麼Z世代更需要「長期主義」的培養?

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網路雖然消弭了「資訊壁壘」,然而排山倒海未被妥善過濾出的資訊也容易產生「競爭焦慮」與「自我懷疑」。

網路給了人們「包裝自己的緩衝時間與空間」,疊加上底層人性「人們大多只願意曬出自己成功的那面」。長期暴露在這類資訊中,讓人以為「成功唾手可得」、「賺錢很容易」,回歸自己的真實生活才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

Z世代在還沒有「搞清楚自己是誰?想做什麼?」的情況下,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各種「同齡人成功的故事」,容易對自信產生毀滅性打擊,或是為了追趕同齡人,而在「不適合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曾經我也是「急功近利」時代下,人云亦云的犧牲品

我在大學和研究所都是讀的商學院,也有幸讀到了世界頂尖商學院。

進入學院第一天起,每個人都在為「找工作」而努力,同學們花最多的時間的,不是在知識上的鑽研,而是在「打造一個更有競爭力的履歷上」奔赴,做許多為履歷錦上添花的事情,「networking、實習、交換」等等。

必須虛心承認的是,過去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雖然這讓我的的確確獲得了「亮麗的履歷」,卻也逐漸喪失了原先的「靈氣」。在浮躁的氣氛下,我所幹的每件事情,都被「世俗的眼光」衡量、「唯一的價值體系」評判。我變得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對於自己的想法也不夠自信。

我在寫書的過程,找回我自己,也逐漸發現「長期主義」對於現代人的重要性。 

寫書需要深度思考,及長時間的自我對話。這是我第一次實踐「長期主義」。

開始著手自己的書的創作之後,每天不斷挖掘過去的經歷,以及背後之於我的意義,思考逐漸有了深度,在愈發了解自己的過程中,「在做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氣。


長期主義讓我擺脫競爭焦慮,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走的又穩又遠

現在的我,明白了過於「急功近利」對人可能的危害,那些告訴你「人生應該怎麼過的」唾手可得的答案,往往不是正確答案;花長時間自己去找的解答,才是讓自己「走的又穩又遠」的關鍵。

因此,實踐「長期主義」成了我的人生圭臬。以下是我的三個實例: 

例1:每天堅持讀一小時的書,短時間內不會有立即「變聰明」的成效,30天之後,將會比「沒讀書」的人多讀30小時。我不是天資聰穎的人,但我知道這將帶我走向「卓越」。

例2:網路上分享「心得文」,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什麼人看、排不上Google SEO首頁,但之後幾年都會有「源源不斷、遇到相同問題的人」,因為我的分享而受惠,進而認識我。

例3:不過早為「自己的人生設限」,對我而言,即是太過年輕就限制自己在「一個沒有四季的小國家,過上一眼望到頭的日子」。我相信我能「挖掘更多潛能」、解鎖更多「人生的可能性」,培養發揮個人影響的寫作力和出書即是一個。

我很喜歡《納瓦爾寶典》裡頭的一句話:選擇艱難的路走,生活將越來越容易;選擇容易的路走,生活將越來越艱難。

人性的本質總是想選擇眼下容易的路走,因此實踐「長期主義」,需要有違背人性的毅力,卻是長期拉開「卓越」與「平庸」的根本原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300會員
160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3/27
一般創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沒人買,而沒人買的兩大原因,其一是「產品不符合需求」、其二是「產品鮮為人知」。先創作後創業,比一般創業風險更低的原因是...
Thumbnail
2025/03/27
一般創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沒人買,而沒人買的兩大原因,其一是「產品不符合需求」、其二是「產品鮮為人知」。先創作後創業,比一般創業風險更低的原因是...
Thumbnail
2025/02/20
上一次參與完母校 INSEAD 的AI講座,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消化教授所說的「大家會變成連續創業者」這句話。既然我們不需要再關注「如何高效產出」,而是「如何給出指令」,我們就更需要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2/20
上一次參與完母校 INSEAD 的AI講座,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消化教授所說的「大家會變成連續創業者」這句話。既然我們不需要再關注「如何高效產出」,而是「如何給出指令」,我們就更需要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AI浪潮下,商學院教授對AI的觀察與教學調整,以及作者對AI教育及個人品牌經營的獨到見解。文章涵蓋ChatGPT的同理心、創業成功關鍵轉變、MBA課程加入產品製作等面向,並分析傳統院校與線上教育KOL的趨同現象以及未來教育產業的發展趨勢。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AI浪潮下,商學院教授對AI的觀察與教學調整,以及作者對AI教育及個人品牌經營的獨到見解。文章涵蓋ChatGPT的同理心、創業成功關鍵轉變、MBA課程加入產品製作等面向,並分析傳統院校與線上教育KOL的趨同現象以及未來教育產業的發展趨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年輕一代力求追求自由生活,轉變傳統價值觀,但也在上一代人舊觀念與新價值觀之間掙扎。文章以疫情警示讀者,要活在當下,擁抱每一天。寫作者透過個人見證,啟發讀者思考人生價值觀,並提供對年輕世代的建議。
Thumbnail
年輕一代力求追求自由生活,轉變傳統價值觀,但也在上一代人舊觀念與新價值觀之間掙扎。文章以疫情警示讀者,要活在當下,擁抱每一天。寫作者透過個人見證,啟發讀者思考人生價值觀,並提供對年輕世代的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一時興起的念頭,希望能慢慢建置記錄著大事記 在這AI世代崛起的時刻,多少記錄著過去>現在,以避免忘記了什麼重要的事...而可惜了 有很多面向會想要記錄著,幾年光景的變化,可切為幾個區塊,以及現在進行式 小時的玩樂...社會氛圍 求學、打工的...初步想法 進到職場,出社會後的認知...接地
Thumbnail
一時興起的念頭,希望能慢慢建置記錄著大事記 在這AI世代崛起的時刻,多少記錄著過去>現在,以避免忘記了什麼重要的事...而可惜了 有很多面向會想要記錄著,幾年光景的變化,可切為幾個區塊,以及現在進行式 小時的玩樂...社會氛圍 求學、打工的...初步想法 進到職場,出社會後的認知...接地
Thumbnail
現今世代的浪漫大概就是求新求變了,在多元、多變的迎變世代中你有什麼感受呢? 凱西在社會化的10多年中,感受到了每間企業中「應變、轉型」的挑戰, 同時也在「熬過去」之後看見了自己的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進行自我調適、獲得成長的呢? 凱西有以下的建議🥰
Thumbnail
現今世代的浪漫大概就是求新求變了,在多元、多變的迎變世代中你有什麼感受呢? 凱西在社會化的10多年中,感受到了每間企業中「應變、轉型」的挑戰, 同時也在「熬過去」之後看見了自己的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進行自我調適、獲得成長的呢? 凱西有以下的建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