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的Z世代:你所有的生涯困惑,這篇有解答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佈於職涯發展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為一個前財富五百強的管理顧問,分析問題及思考問題背後的原因,是我的長板與習慣。我是Z世代,但是是走在前面一點(aka.較年長)的Z世代,也因此進入社會後,最先體認到與前幾個世代明顯的價值觀衝撞。

也因此,我一直想搞明白這件事情,然而網路上很多「描述Z世代特質」的文章是由前幾個世代的人寫的,我覺得不夠深刻,所以我花費很多時間去從多個資料中歸納總結、結合自身經驗,得出以下結論,一方面分析自己,另一方面也希望給更年輕的一批Z世代解答生涯困惑:

Z世代定義:1997年出生,為什麼1997年為起始點?因為1997年Google誕生,標誌著網路時代的崛起。


Z世代性格底色:必須有策略性的規劃人生,才能在資源日益稀缺的世界,獲得一席之地

*圖表資料來源: World Bank,Kantar諮詢

*圖表資料來源: World Bank,Kantar諮詢

Z世代成長的過程,面臨的是資源逐漸稀缺的社會,好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因此為了搶奪高薪的工作,每個人都習慣「更有策略性的去獲取優勢、提前規劃人生」。

Z世代的父母輩(X世代)可能只需要專注於「課業表現」,拿到一份好的畢業成績,即能獲得一份「保障生活基礎及未來發展性」的工作。Z世代面臨的社會則完全不同,課業表現只是眾多「考核點」的一個,你的全方位表現,包含「領導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數位工具使用能力...等等」都是獲取「好工作」評量的一環,競爭無比激烈。

而如何鍛鍊這些能力,並在履歷上彰顯,勢必要做好「提前規劃」,規劃的前提在於有效掌握「獲取信息」的能力,畢竟很多資訊不會平等的分配給所有人,要在激烈的賽場上獲勝,需要有技巧的找到「最好的資源在哪?獲勝的方法與策略?」

因此,許多Z世代是信息檢索達人。


Z世代受惠於網路資訊的普及,相比前幾個世代的年輕人更早熟

習慣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也導致了Z世代的一個特色,那就是不輕易「相信」。

前幾世代的年輕人,受限於資訊壁壘、經驗不足,很容易聽信「長輩的諫言」。然而,Z世代活躍於網路,從老闆A渠道獲得的資訊,還會從B、C、D、E渠道進行驗證,來確認對不對。

Z世代特色:習慣從多方管道獲取信息,再做綜合判斷。

因此,在我看來,習慣從多種不同管道獲取信息,從而得到「資訊優勢」的Z世代,不僅不躺平,還非常精明,他們只是提前「看清了真相,而決定在真正能產生結果的事情上施展力氣」。


Z世代的人生的起跑點,大多在「尊重需求」,而非X世代(Z世代父母)的生理需求:

圖: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圖: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我觀察到的Z世代(包含我自己,及同儕們),家裡通常只有最多一個兄弟姐妹(也就是說,現在家庭大部分只會生一個小孩,兩個是正常,三個少之又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平均給到每個子女的關懷,比上個世代更加充裕。現在很少聽聞年輕人嘗過「挨餓、受凍」的滋味(大多一出生都能滿足最底層的生理需求);至於安全需求,家裡孩子少,父母投注在「一個孩子」身上的時間與精力也變多,孩子內心的安全感相對充足,甚至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學」確保人身安全是常態。人際關係的社會需求在社群媒體的大規模滲透下,就算不出門,也能透過「線上連結」而滿足。

因此,不同於Z世代的父母(大多為X世代),還曾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Z世代的起跑點,在於「尊重需求」,而非「生理需求」。

X世代的人,可能會為了保障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去選擇一份相對安全有保障,但不一定是自己有熱誠的工作,然而以「尊重需求」為起跑點的Z世代,出社會直接希望的是能「彰顯個人價值、獲得成就感與意義」的工作。


Z世代的危機與機遇:工作機會減少、注重自我獨特性、擅長自我營銷、AI賦予一人公司的可能性

以前的人,學歷不高,卻有大把賺錢機會;Z世代卻是學歷很高,卻沒有多少「能夠承接他們高期望(彰顯個人價值、獲得成就感與意義)的工作機會」。

AI的崛起,矽谷的科技公司裁員,股價反而飆升的現象,透露了一個警訊——大公司不再需要這麼多人。

雖然AI的崛起使得大公司大規模裁員,卻也賦予每個人更大的power,在更短時間內,完成以往需要一個團隊才能完成的任務。

我可以預見「擅長使用網路平台自我營銷」的Z世代,應該能藉著AI時代的改變,利用AI工具,以最低成本打造更多「小團隊、甚至一人公司」,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也因此,他們能真正獲得「展示自我獨特性、地理移動性高」的工作,實現過去的世代難以達到的「夢想與工作合一」的境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昨天是我碩士母校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第四屆MIM的畢業典禮,作為INSEAD MIM第二屆的畢業生,見證MIM從第一屆不到100人,到第四屆接近200人的規模,及逐步擴大的知名度,我大膽預測MIM會逐漸比MBA價值更高。以下是我的分析: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者描述了她選擇在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修讀MIM(Master in Management)的經歷,透過在法國、新加坡、阿聯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習心得,她對於跨文化溝通、價值觀自由的體悟,以及對職業選擇、人生活法的觀察。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aka.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我三個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Eve的社群提供職涯發展、創業思維、數位遊牧等內容,並提供免費30分鐘cofffee chat及有價的職涯諮詢服務。社群內提供直播、互動及解答問題的機會,旨在創造雙向互動的創作平臺。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昨天是我碩士母校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第四屆MIM的畢業典禮,作為INSEAD MIM第二屆的畢業生,見證MIM從第一屆不到100人,到第四屆接近200人的規模,及逐步擴大的知名度,我大膽預測MIM會逐漸比MBA價值更高。以下是我的分析: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者描述了她選擇在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修讀MIM(Master in Management)的經歷,透過在法國、新加坡、阿聯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習心得,她對於跨文化溝通、價值觀自由的體悟,以及對職業選擇、人生活法的觀察。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aka.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我三個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Eve的社群提供職涯發展、創業思維、數位遊牧等內容,並提供免費30分鐘cofffee chat及有價的職涯諮詢服務。社群內提供直播、互動及解答問題的機會,旨在創造雙向互動的創作平臺。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許多人在二十世代所面臨的困惑和挑戰,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幫助我們在這個時期做出明智的決定。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年輕世代有活力、有創意、有勇氣,希望被週遭親友肯定,卻也容易在找工作、換工作的過程中徬徨。想要追求高薪,期待在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不如聰明運用政府資源,為年輕的自己闖出一番璀璨未來!
如果不在年少的時候成功,在這個社會好就代表著失敗。 這是一個奇怪而且不符合實際的現象。 但整個世界都以這個價值觀運作,年紀大了點,超過三十歲就好像應該有所成就,否則就是失敗,再也無法往上爬,整個社會不會再給你機會,因為新世代已經出現了,他們代表著新血,代表著希望。 這個現象打擊到許多人,特別是
Thumbnail
從校園畢業到進入職場,是一個充滿期待但不確定的時刻,對Z世代來說,有許多選擇但也感到無所適從。教育訓練部實習生蔡孟均與綜合企劃部實習生柯雅琇,同樣面臨職涯困惑,但他們透過實習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或許可以從分享中找到共鳴和答案。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所以我分享的年齡層大概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根據我的觀察分享給大家 那時20歲大家都紛紛開戶理財,有的去銀行辦戶頭,有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有幫小孩理財,20歲是成年人要改登記自己的聯絡資料,現在18歲就是成年人了,也因為我們那時有實習,所以才會投資吧!不然在學校都是在打遊戲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許多人在二十世代所面臨的困惑和挑戰,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幫助我們在這個時期做出明智的決定。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年輕世代有活力、有創意、有勇氣,希望被週遭親友肯定,卻也容易在找工作、換工作的過程中徬徨。想要追求高薪,期待在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不如聰明運用政府資源,為年輕的自己闖出一番璀璨未來!
如果不在年少的時候成功,在這個社會好就代表著失敗。 這是一個奇怪而且不符合實際的現象。 但整個世界都以這個價值觀運作,年紀大了點,超過三十歲就好像應該有所成就,否則就是失敗,再也無法往上爬,整個社會不會再給你機會,因為新世代已經出現了,他們代表著新血,代表著希望。 這個現象打擊到許多人,特別是
Thumbnail
從校園畢業到進入職場,是一個充滿期待但不確定的時刻,對Z世代來說,有許多選擇但也感到無所適從。教育訓練部實習生蔡孟均與綜合企劃部實習生柯雅琇,同樣面臨職涯困惑,但他們透過實習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或許可以從分享中找到共鳴和答案。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所以我分享的年齡層大概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根據我的觀察分享給大家 那時20歲大家都紛紛開戶理財,有的去銀行辦戶頭,有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有幫小孩理財,20歲是成年人要改登記自己的聯絡資料,現在18歲就是成年人了,也因為我們那時有實習,所以才會投資吧!不然在學校都是在打遊戲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