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跟隨內心的身心徹底休息一個月之後,我突然想起之前
整理鍊金術師小印分享一個財務規劃諮詢的案例,大意是提到
大學畢業過後工作數年、超過30歲的人,如果存款沒有100萬的話(住在家裡、不須負擔租金的前提下),財務狀況是必須要深刻檢討的,身為住家裡、大學畢業已經工作9年的我完全符合上述族群,於是起心動念突然想要來了解我目前擁有的資產概況。
因為2018年10月我曾經到日本大阪短期遊學三個月的時間,花掉了大概30萬台幣的存款,所以我原本以為我現在會是上述需要深刻檢討財務狀況的人,後來在我一一翻開存摺、登入網路銀行,並且確認各項投資、保險的價值後,我赫然發現,我竟然有超過1.5桶金的資產總值!
我不知道150萬對於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來說是個什麼樣的數字,也或許對我一些在金融業或電商、科技業工作的同學朋友來說,150萬只是他工作一年的收入;而我大學畢業時,唯一的郵局戶頭裡面存款只有2萬多元,畢業後第一年的薪水是每個月29000元(還要再扣除勞健保費,實領27K多),所以很真確的,這150萬真的是我在這9年的時間中積攢下來的,原來在辛勤工作之後,我也默默地累積了一筆不小的財富,讓我有機會實現支付頭期款買房的夢想,這樣的發現對我來說相當振奮!
—
當然不可諱言,這段時間我使用了原生家庭許多資源,我住在家裡、每天搭車通勤、媽媽會很認真準備三餐,我不需支付大筆的房租及外食費,而我每個月只需要支付5000元的家用費,這個金額相對許多在外租屋,或者在家住但要提供收入一定比例作為家用的朋友來說,我因為有原生家庭的資源,讓我省下許多基本生活開支。
但凡事總有一體兩面,我住在家裡的窘境就是:我從小就沒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我現在跟哥哥共用房間,而我的衣櫃放在另一間和室,我的生活所需被零散放置在不同的房間,我在家中始終無法擁有空間的自我歸屬感。
除此之外,我也因為住在家裡、習慣依賴媽媽提供家事服務,所以還欠缺可以完全獨立生活的能力,雖然大學時期外宿以及去日本短期遊學的時候,我還不至於是個生活白癡,煮飯雖然不敢招待別人但至少自己吃完還不會拉肚子,但我很清楚自己還是個生活層面上的媽寶女,仍有許多需要訓練及克服的生活技能。
另外更不能不提到,在我離職休息一個月、開始嘗試自由工作者之路時,媽媽因為無法回應鄰居及親戚對我的各種「關心」,竟直接出言唱衰認為我的計畫不會賺錢!哇~這句話一出來完全引起各種過往的糾葛,更別說讓我感受到「原生家庭不會是我一輩子的後援」的斷根感;這件事情很明顯可以看到,我因為長時間與家人待在家中相處,人生被置喙及干涉的可能性便大幅增加。
—
零零總總計算及羅列了這麼多,也把我家各種真實情況寫了出來,其實不只是想記錄而已;我記得當我得知「原來我有150萬」的時候,我真的覺得我是蠻富有的,不只是因為這些錢是我大學畢業之後一路努力工作所真實累積的金錢,更進一步的驚訝在於:「原來我有錢!我已經不是我過往以為的近貧族、永遠不可能買得起房子!」
這也讓我去思索,從小父母帶給我關於金錢的價值觀是什麼?我發現因為父母總是傳達出我們家都是「探甲郎」、賺錢很辛苦、不可能會變有錢,再加上我也一直認為社工薪資微薄、不可能靠我自己買得起房子,因此儘管我有記帳跟存錢習慣,但記帳只是為了不要讓自己超支、存錢也只是因為媽媽耳提面命,但我始終沒有去整體檢視我的財務狀況以及訂定明確的財務目標,否則我現在可能更有餘裕可以達成買房子的夢想(但我也可能被房貸綁架而不敢離職嘗試當自由工作者)。
透過通盤整理財務狀況,我發現是哪些資源支持著我一路走到現在,讓我學會感恩,也回顧了過往的選擇帶給我什麼樣的挑戰,是我可以再努力的;因為金錢是物質世界交流的主要媒介,這樣檢視的過程讓我肯定自己認真投入於工作、看見自己一路走來工作及生活的軌跡,從而定位32歲的我處在什麼樣的人生位置;在擺脫了「我不可能有錢」的信念後,我也看清楚了我跟金錢之間真實的距離,並開始思考未來有哪些夢想是我想要追求的?也嘗試去了解各種投資理財的資訊,我感覺到人生好像有越來越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