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4/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清潔而明淨心與境

    20220405寅時清明節氣​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三月節、三日節,是源於中國的傳統節日。​
    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農曆三月初三,有些地區在三月初三有掃墓習俗,順便踏青,故又稱小清明、古清明 。​
    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而「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這個節日在漢代以前有個很獨特的風俗,它同時是政府為男女青年舉辦的狂歡節,《周禮•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其中的「奔」便是指男女於戶外各自約會,在河邊的男男女女除了臨水沐浴,此時於聚會期間的私情歡愛並不算違反常禮規範。​
    三月三又叫女兒節,也叫「桃花節」,是一種古代漢族少女的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笄禮」。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在水邊遊玩采蘭,著新裝,踏歌起舞,以驅除邪氣。​
    上巳節也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當時的情形。書法中的極品「蘭亭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應也是在千百年前的這個季節。​
    台灣縣誌記載:「清明,祀其祖先,祭掃墳墓,必邀親友同行;婦女駕車到山,祭畢,席地而飲,薄暮而還」。​
    清代光緒年間的《燕京歲時記》所引《歲時百問》中這樣解釋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前後的風,自東南而來,是冬至後吹過的最溫暖和煦的風。踏青,遊春,放風箏,賞花,拍照,草地野餐,蕩秋千,拔河,踢毽子,踢足球……應是活動的快樂季節,無奈辛丑年清明前後太魯閣號出軌死者近五十,鐵路安全至今不見改善;今年動物靈化成巷戰,攻擊電線,寧可冒著烤焦的危險也要示警「電力危機」?空氣常紫爆;才開始要促進經濟類解封,無奈這幾天疫情再起,確診數一天高過一天!真是不清潔也不明淨!亡者、生者皆動盪不安!​
    清明,在唐代以前,是寒食節的一部分。唐代以後,清明節才獨立並興起。​
    清明,既是節氣,也為節日。天空潔淨明朗,是為“清”;大地萬物蘇醒,是為“明”。農諺有曰:“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過後也是春耕大忙的時令。​
    清明剛好處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此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就連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中醫將人體分為上、中、下三焦——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江河。​
    因此“天 清”則對應人體的心清、肺清;“地明”則對應人體的脾胃升降功能,同時“明”由日和月組成,日月分別代表陰陽,因此“明”也含有陰陽平衡之意。​
    清明屬春季,而春與肝同屬木,春季亦是養肝之時。並且人體的情志變化對五臟有著密切影響,故清明時節養生要保持陰陽平衡,心清、肺清,脾胃功能升降有序,肝功能的條達疏暢和心情的愉悅。​
    這個節氣從花兒開放、充滿文化活動,郊遊約會至今大氣不潔、人心不明。只能找好口罩舒暢肝氣,莫使免疫下降,更祈禱我們不用定期打疫苗來提醒節氣變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