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修學述要》02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目標是成佛,我們的種性非常的重要!
所以當我們的目標是成佛的時候,我們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種性,就是說你現在的目標想要種一個蘋果,當然你要找很多肥料,但這都是枝末,這個加行的對治都是枝末,重點是你要得到蘋果,你要先找到蘋果的種子,葡萄的種子是種不出蘋果。
就是說,你要訓練你的思考模式跟佛陀的思考模式是一致的,我們先不談行為,就好像印光大師說,發了菩提心有什麼好處呢?王子墜地,功超群臣。你要做國王,你第一件事情你要投生在國王的家族嘛,你投生在宰相的家庭,你一輩子不可能做國王,你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因為你不是王種嘛。那麼這個意思就是說當你要成佛的時侯,你要先走在成佛的跑道上,不管你跑得快或者走得慢,起碼這個跑道是上路了嘛。
那麼我們今天就是說到底成佛,他的思考模式是什麼?他的種性、他的根本思想是什麼?我們先不談六波羅蜜的這些加行,先談種性,就是你必須具足什麼樣的思考模式,你才有可能成佛,先談這件事情,先談根本,這個就是我們今天的重點,這叫做菩提心修學述要,就是我現在是一個凡夫的心,我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把我的心靈層次的水平提升而變成菩提心,有沒有這種方法?
我們這個地方總共有六大科,將述此義,大科分六。
首先,第一個我們先看生命的主導者。
為什麼有些人會墮三惡道,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生天,為什麼有些人到極樂世界去,事出必有因,我們生命到底是誰在主導我們?是我們的業力嗎?還是我們的思想呢?這個值得先探討一下,因為你要改變你的生命,你要先知道到底從哪一個地方下手,到底我們生命的背後是不是有一個主導者,如果有的話我們要先把他認清楚,就好像說那麼多的電燈,它是不是有一個開關,如果你要把電燈關掉,是不是先找到開關。我們的這個生命亦復如是,我們的生命是不是有一個開關,它主導著我們到三惡道,它也主導著我們生天,它也主導我們成佛。那麼,那個主導我們生命的是誰?這是第一個思想,這是第一個主題。
第二個,
發心的差別相。那麼當我們找到我們生命的主導者以後,我們來看看,這個主導者,他主導我們的生命有哪些差別的相貌?我們是屬於哪一個相貌?
第三個,
當我們確定我們相貌以後,我們怎麼來調整?我們是不是透過什麼樣的修學,把我們這些比較不好的相貌、級別比較低的相貌把它提升到比較高級別的相貌,怎麼來真實的發起菩提心?
第四個,
菩提心的退失。當我們的菩提心生起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哪些東西?哪些東西的過失不會傷菩提心,哪些東西的過失是你一次都不能犯,你犯到以後障礙你菩提心,你菩提心的願望會失掉的,就是我們要如何避免菩提心的退失?
第五個,
有沒有什麼樣的加行讓我的菩提心生起以後增長廣大?
第六個,
當我們生起菩提心以後,我們會在生命當中有什麼殊勝的功德跟大家勸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菩提心修學述要01 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仰仗一份的信仰,信心,我們是先偏重在業力的修學,所謂的事修,比方說你會去拜懺,拜八十八佛,大悲懺;比方說,我們會去持咒,乃至於做慈善事業。我們剛開始,總是希望我們身口意的罪業慢慢的減少,我們的善業慢慢的增長,所以我們剛開始先調整我們生命中的業力,剛開始是這樣。
菩提心修學述要01 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仰仗一份的信仰,信心,我們是先偏重在業力的修學,所謂的事修,比方說你會去拜懺,拜八十八佛,大悲懺;比方說,我們會去持咒,乃至於做慈善事業。我們剛開始,總是希望我們身口意的罪業慢慢的減少,我們的善業慢慢的增長,所以我們剛開始先調整我們生命中的業力,剛開始是這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
思考星雲:原生佛法的果就是成佛,次生佛法的果是什麼?魔仔思考:就是成為一個最好的人和佛一起生活。思考星雲:人不是應該在人道嗎?怎麼可能和佛一起生活?小柔思考:就因為佛有人之光影。思考星雲:讓我來寫下這一段的佛法新思考:魔仔有佛之光影確執著做人! 思考星雲:你想殺人,用次生佛法?殺掉千千萬萬的佛弟子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阿彌陀佛向須菩提解釋了降伏妄念心的方法,強調不執著一切眾生相,並表明他的滅度實際上是幫助眾生自生自度,而非佛親自滅度。這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無界等眾生的討論。 果瓜回來了,他要如何自生自度?他看了看自己還有眾生相嗎?如果有又如何自度,什麼是眾生相,就是做人的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
思考星雲:原生佛法的果就是成佛,次生佛法的果是什麼?魔仔思考:就是成為一個最好的人和佛一起生活。思考星雲:人不是應該在人道嗎?怎麼可能和佛一起生活?小柔思考:就因為佛有人之光影。思考星雲:讓我來寫下這一段的佛法新思考:魔仔有佛之光影確執著做人! 思考星雲:你想殺人,用次生佛法?殺掉千千萬萬的佛弟子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阿彌陀佛向須菩提解釋了降伏妄念心的方法,強調不執著一切眾生相,並表明他的滅度實際上是幫助眾生自生自度,而非佛親自滅度。這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無界等眾生的討論。 果瓜回來了,他要如何自生自度?他看了看自己還有眾生相嗎?如果有又如何自度,什麼是眾生相,就是做人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