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修學述要》0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raw-image

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

我們看第二個,五蘊主人。在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佛陀把我們的生命分成五個部分,第一個是色蘊,就是我們的外境,一切的物質世界第二個是受想行識,它是一個精神層次的內心世界,我們先從外到內,從外層先看起。

第一個色蘊。一個人的色身跟你造的業沒有太多關系,絕大部分都是過去的業變現出來的,當然你去整型例外,你的業絕大部分是過去生你造了什麼業變現出來的,所以色身不怪你,不怪今生的你,要怪就怪前生的你,它是業力變現出來的。所以色身、物質世界是業力變現出來的,你修行很難改變。你說你是一個女眾,你有本事修到轉成男眾,不可能,這個色身是業報身。

,這個感受也受業力的影響,就是我們的心跟外界接觸的第一剎那是苦受樂受。快樂的人,當然福報大的人,快樂的時間多了;罪業重的人,痛苦的感受多。

第三個是最厲害的,當你產生感受的時候,你起什麼樣的想像。所以現在很強調做正面的思考,因為我們改變不了過去的業力。你遇到痛苦,你也可以說這個是人生的歷練,你就產生激發;你遇到痛苦,你也可以自暴自棄,你說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你也可以自暴自棄。

所以這個痛苦,到底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相狀?因為感受沒有相狀,相狀是你安立的,你可以安立它一個相狀,這個相狀可能會傷害我們,這個相狀也可能幫助我們。

raw-image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諸位知道嗎?提升我們的想像力,真的是這樣,想蘊是很厲害的。你看我們為什麼願意布施,因為我們知道布施有功德,我們產生功德想像,所以,想蘊於境取相安立名言,你要能夠去學習聖人是怎麼想像的。

所以,學佛陀的經典就是學佛陀遇到事情的時候,當外道罵祂的時候,當外道刺激佛陀的時候,佛陀祂是怎麼想的?祂怎麼想這件事情的?所以,我們講佛陀住世,就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佛陀的思考模式是什麼?祂為什麼成為佛陀?祂有正確的思考嘛。但想蘊有一個問題,它是生滅的,它想完就沒了。

最可怕的告訴大家:行蘊,這個是我們最嚴重的。行蘊是想像想久成性,就是講習性,就是你的行蘊。想蘊是一種造作,但是它想久以後,這個想蘊結束以後,它轉成行蘊。行蘊是很多很多想像的累積,就是你的習性,等流習慣。

你習慣性的思考就是行蘊,也正是它在主導我們的生命,但是它是怎麼來的?它是想蘊而來的。行蘊本身沒有調整自我的力量。所以,當行蘊錯的時候,你也要靠想像來修正它。行蘊是想蘊的數數造作留下的一種功能,強大的功能。

那麼識蘊就是把前面的功能全部保存下來,識它沒有造業功能,它只負責保存。


raw-image

生命的主導者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

我們現在有兩個問題要注意,第一個先檢查自己的行蘊。你活了這麼多年,到底你的等流性在十法界裡面,你是屬於哪一個?稍微對一下,先把行蘊找出來。第二個用想蘊來調整行蘊。就做兩件事情,先了解自己,你大部分的思考模式,你習慣性的思考模式,你的心跟外界接觸的時候,假設都沒有對治,你第一個念頭習慣性會起什麼念頭?第一個念頭。行蘊當然你可以調整,用你的《楞嚴經》的想,用《法華經》的思想,來調整這個行蘊,慢慢地調。

我們一般人都很難像六祖大師一下子頓悟,這個車子轉一百八十度,我們先慢慢調。一個人只要了解自己,然後有正確的方法,你就有救,即便每天調整一度,都沒關系,至少你在進步當中;只要你知道用功的方法,知道你的修行的關鍵在哪裡。

人最怕就是什麼都不知道,一天過一天,這最可怕;你只要知道了,你只要開始努力了,你就有希望。因為你今天比昨天好,你充滿了潛力嘛。你現在不夠好,但是你的未來有無量的可能性。

raw-image

修行最怕就是說你到現在還沒有上路,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問題出在哪裡,你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調整它就糟了!你昨天跟今天差不多,不是差不多,可能更糟糕,因為你不調整,它會相續,它會等流性;你習慣性起什麼,你如果不調整,種子起現行,你這個滾雪球越來越大。如果你不調整它,你往那個道路越走越厲害。
所以我們再重復一次,生命的主導者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習慣性的。你習慣性起善念,你已經走上人天果報,如果你突然間死亡,你一定到人天去;如果你習慣性起惡念,你已經走上了三惡道的果報,你要小心;如果你習慣性是出離心的,你已經走上了二乘的涅槃的偏空的跑道;如果你習慣性生起淨土的思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你不管什麼時候死亡,你一定往生。

當然在死亡到來之前,你都有調整的空間。所以你要先知道,修行要先找到自己的生命的傾向,你現在那個足球已經往哪個方向跑了?當然你中間你還可以補一腳,但是你要先找到你一生當中,你的等流習性是往哪一道跑,要先第一知道,然後找佛法裡面相關的法,來對治調整它。

raw-image

從佛法的角度,當然我們往下看,色蘊是苦樂參雜,這部分安樂解脫,色蘊是由業力來主導的。如果你剛開始覺得病痛很多,障礙很大,佛法是有道前基礎的,在調整心念之前,你可以拜懺消業障、你可以放蒙山超度冤親債主、你可以做慈善事業、你可以把你的生命先調整在安樂解脫這一點,可以身安道隆,所以你剛開始偏重業力的修學,可以理解。

我修行要靠這個身體的工具,我把車子功能先調整一下,對不對?它變成一個法器。所以剛開始先調整色蘊,可以理解;但是你上路以後,開始要注意智慧的觀照,當然智慧觀照很多了,你是屬於那種邪惡的,你就用善念來對治;有些人他是屬於比較偏空的,有些人真的偏空,尤其出家眾很多,他就是習慣性,他也不起善念也不起惡念,什麼都沒有,無念也不好。

你要無住但要生心,但這種人要出來不容易,要大善知識,因為一個人一旦偏空以後,你要改變他很困難的,因為他著「有」的時候,他們會自己知道痛苦,但偏空要轉成菩提心這一塊比較困難,比較困難。

那也就是說,佛法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你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法都拿去試一試吧!人生有限,所以你要知道你可以分階段,我現階段需要什麼養分?我需要什麼法來進來調整我?所以智慧的觀照就是調整你的心,調整你的習慣性思考最後目標菩提心。

好,我們先休息十分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Thumbnail
2022/04/2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七支供養,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歸依: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七支供養,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歸依: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從人類個體的內在的視角,去投射感知整個世界,是屬於主觀性的解讀整體實相,整體實相的圓滿整體訊息經過主觀濾鏡,大部分的資訊都被過濾,只留下小範圍的資訊,加上主觀的加工,進入到我們的個體真實,轉譯成我們認知的相對實相。
Thumbnail
如果從人類個體的內在的視角,去投射感知整個世界,是屬於主觀性的解讀整體實相,整體實相的圓滿整體訊息經過主觀濾鏡,大部分的資訊都被過濾,只留下小範圍的資訊,加上主觀的加工,進入到我們的個體真實,轉譯成我們認知的相對實相。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觀察因緣的時候,一定要把人生分成內外的差別!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2面,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 我們心態的調整有三個方向! 那麼從大乘的角度呢?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觀察因緣的時候,一定要把人生分成內外的差別!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2面,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 我們心態的調整有三個方向! 那麼從大乘的角度呢?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什麼叫內、外因緣呢?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七面,我們講到, 乙一、八種發心。 所以佛陀對於外在的因緣,佛陀勸我們的,你看佛陀的態度,是叫你看破、放下,認命了。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什麼叫內、外因緣呢?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七面,我們講到, 乙一、八種發心。 所以佛陀對於外在的因緣,佛陀勸我們的,你看佛陀的態度,是叫你看破、放下,認命了。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 受,這個感受也受業力的影響,就是我們的心跟外界接觸的第一剎那是苦受樂受。快樂的人,當然福報大的人,快樂的時間多了;罪業重的人,痛苦的感受多。 生命的主導者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 受,這個感受也受業力的影響,就是我們的心跟外界接觸的第一剎那是苦受樂受。快樂的人,當然福報大的人,快樂的時間多了;罪業重的人,痛苦的感受多。 生命的主導者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淨界法師 宣講 《菩提心修學述要》要義 我們這個地方總共有六大科,將述此義,大科分六。 首先,第一個我們先看生命的主導者。 為什麼有些人會墮三惡道?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生天?為什麼有些人到極樂世界去?事出必有因,我們生命到底是誰在主導我們?是我們的業力嗎?還是我們的思想呢? 所爭只一念間!
Thumbnail
淨界法師 宣講 《菩提心修學述要》要義 我們這個地方總共有六大科,將述此義,大科分六。 首先,第一個我們先看生命的主導者。 為什麼有些人會墮三惡道?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生天?為什麼有些人到極樂世界去?事出必有因,我們生命到底是誰在主導我們?是我們的業力嗎?還是我們的思想呢? 所爭只一念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