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修學述要》1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raw-image
什麼是悲增上菩薩、智增上菩薩呢?

好,我們看下一段。那麼,發菩提心有總相發心別相發心,這兩個部分。先看總相,我們先把它唸一遍:

「眾生無邊誓願度,依苦諦而發,煩惱無盡誓願斷,依集諦而發,悲增上菩薩;法門無量誓願學,依道諦而發,佛道無上誓願成,依滅諦而發,智增上菩薩。」

發菩提心,他所緣的真理是根據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的配對正好是苦集道滅。那麼,一般來說,依止眾生來發心的,他是屬於悲增上菩薩;依止佛道的功德而發的,就是說你為什麼發菩提心呢?因為我好樂佛道的功德,這種人偏重在智增上菩薩

悲增上菩薩,如果他是因為眾生的苦而發心的人,他會花很多時間去跟眾生接觸,做義工了,幫助眾生了,但是他相對呢?在佛堂做的功課相對少,因為他對佛道的所緣境相對好樂心薄弱。那麼這種人一般來說,先成就福報,再成就聖道。但是這種人有一個問題,容易退轉。佛陀說容易退轉就是講悲增上菩薩,容易退轉,他生命容易出現問題。

那麼,智增上菩薩是相對理智,他是在生命當中,他認為要先完成上求佛道,然後有本事了,再度化眾生。智增上菩薩他會在生命當中先花很多時間在佛堂用功,跟佛道結緣,他會把度化眾生放在後半段。這個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不說誰好誰壞,這個是人生的選擇。

raw-image

不過淨土宗是智增上菩薩,你可以看得出來,他是先到淨土去成就佛道,再回入娑婆度有情。所以你看看淨土宗的祖師你會發覺,尤其是越後面的祖師,蕅益大師徹悟禪禪師省庵大師乃至於印光大師,他們都告訴淨土宗人四個字——少管閒事,有沒有?因為你智增上菩薩你管閒事你就沒有時間,悲增上菩薩他會比較入世,因為他的目的就是求增上生。

悲增上菩薩很重視環保,你別把我地球搞髒了,我來生還要用的了,對不對?你們淨土宗的人都要走了,我們還要留下來打拼。所以,這個沒有對錯,沒有對錯。但是淨土宗人的確比較少事,因為他要處理生死問題,他相對攝心。你不能說他不發心,他把度化眾生安排在下一個階段,也沒有錯嘛!你先度化眾生再成就佛道,也是你的選擇嘛!

我認為佛教徒,悲增上菩薩、智增上菩薩,都要互相尊重,因為這難道不是你的選擇,你自己選擇的嗎?那麼淨土宗也是我們選擇的嘛!這兩個都是說的了,你先完成上求佛道再度化眾生,還是你先下化眾生再圓成佛道,這個沒有對錯嘛!是不是?

但是你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嘛!他做好本分,他智增上,他就先都攝六根,先拼往生,再回入娑婆,他的功能就大了。

就好像說,你看,有些人他讀完大學就想入社會,他慈悲心太重;有些人說不著急,我把博士拿到以後,我雖然這段時間去讀書沒有度化眾生,但是我以後的功能更大。

所以,這個就是菩提心,如果你的所緣境是以眾生相為所緣境的,你是屬於悲增上;你是以佛道為所緣境的,就是智增上,就如此而已。

raw-image

依止慈悲心產生一種增上意樂

我們再看第二個,別相發心,前面是總相,緣眾生、緣佛道,這是一個大綱。那麼細節,我們看這個七重因果,跟自他交換,這兩個都是從悲增上開出來的,我們也應該隨學,我們心態上要隨學。

阿底峽尊者七重因果,那麼這個菩薩的菩提心是有七個次第:

第一個,知母。

如實地了知一切的有情眾生都做過我的母親,所以我們跟眾生的定位是母子的關係。那麼,我們憶念這個眾生過去做我母親的時候,給我種種的恩惠,等同我現在的母親,我現在有這個資糧,我應該有報恩的心理,那我怎麼報恩呢?

我應該與樂拔苦。

我以慈心給她種種的安樂,包括五欲樂,還有涅槃樂。那麼悲心拔一切的色身跟內心的痛苦,依止這個慈悲心產生一種增上意樂,這個增上意樂就是一種堅定的使命感。那麼為了完成我所有的幫助眾生的使命,我必須要為利有情願成佛。

那麼這個七重因果裡面最為關鍵的、成敗的關鍵,就在這個增上意樂了。就是說,很多人對眾生都有慈悲心,很多慈善機構都有慈悲心,但是,你菩薩呢?你必須把它當作一種使命感,捨我其誰,這是堅定的一種願力。

我們說過,慈善機構它不一定有願力,它不一定有一種智慧的引導,但是菩薩道他是一定要有願力的,因為他求增上意樂,他有一種堅定的決心。

raw-image

他之求樂亦如我,自他等視求加持。

我們看丁二的自他交換。自他交換就理觀的成份多了,七重因果比較偏重事相的,感性的,自他交換就比較理性了,就把自己的心跟眾生的心兩個對調一下。

我們這個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小段:

「自他於苦皆不欲,願得安樂此心同,他之求樂亦如我,自他等視求加持。」

那麼這個地方,我們在修慈悲心之前,首先要消除一個重大的盲點,就是我們跟眾生是沒有差別的。我們一般人總是覺得我是與眾不同的,一般人。你看你,你跟人家合照的時候,你第一個會看誰?先看自己,對不對?這就是盲點了。

所以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其實,你跟眾生沒有什麼差別的,你是眾生,他也是眾生啊!所以自他與苦皆不欲,就是說我們自己不喜歡痛苦,由此類推,眾生也不喜歡痛苦。所以每一個有情眾生,上至天上的飛鳥,下至地上的螞蟻,想要追求安樂,這個是相同的。所以他想追求快樂的心情,跟我是一樣的,這個首先我們要得到第一個認識,一切有情都想離苦得樂,不管他是現出什麼樣的相狀,心情沒有差別。這第一個,再看第二個。


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換求加持。

「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換求加持。」

好,這個地方說明我們開始這個是關鍵了,我們改變我們過去的想法。

前面是平等觀,這個地方就不平等了,我們生命會有很多的付出,我們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我選擇為我自己付出。我把精神體力用來讓自己快樂,因為我想追求快樂嘛!

第二個,我讓無量無邊的有情快樂,這是第二個選擇。就是說,我想快樂,每一個有情都想快樂,每一個人對快樂的需求是沒有差別的。那身為一個菩薩呢?我有兩個選擇,我到底是要把所有的生命、的付出,是要追求自己的快樂呢?還是為了追求眾生的快樂?

這個地方就做出選擇了,我們看:

假設我們今天把所有的生命、的付出,用來追求自己的快樂,就創造了一切的痛苦,因為這個就是增長我執,我們會把自己的自我意識抬高了。

那麼,假設我們把生命的付出,我們用來利益有情,那麼這樣子呢?就創造了無量無邊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種種的善根。

所以身為一個有情眾生跟佛陀,最大的差別就是從這個地方差別出來了,所以自他交換求加持。也就是說,無量劫來我們曾經做了很多的善事,我們也曾經布施,也曾經持戒,但是我們現在還是這副德性。那麼佛陀也曾經布施,也曾經持戒,祂成了,那麼為什麼呢?

raw-image

因為祂的心態跟我們的心態不一樣,祂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布施,祂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持戒,所以祂成佛了。所以,我們為了保護我們自己,結果我們真的受益嗎?也沒有啊,對不對?你看我們,我們生生世世都在保護自己,對不對?

當你變成一只螞蟻的時候,你也保護自己。當我們變成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也保護自己,但是,結果我們真的保護自己了嗎?沒有。我們把自己弄得越來越卑賤,越來越痛苦,這個概念很重要。

我們越保護自己,把我們弄得越痛苦。如果我們改變一個心態,我們是不是有可能向佛陀學習?佛陀為了保護一切有情去做事情,結果祂變成了大自在的萬德莊嚴的佛陀

所以我們過去的思考模式是不是出錯了?你看我們無量劫來哪一個生命我們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活,結果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佛陀犧牲了自己,成就了眾生,結果祂成佛了。

所以我們的思考模式出錯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這個善業進入到我們的心中,轉化成一種痛苦的果報;為什麼佛陀的善業進入心中變成萬德莊嚴,這就是所謂的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換求加持,希望佛菩薩給我加持,讓我改變我的心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Thumbnail
2022/04/2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七支供養,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歸依: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七支供養,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歸依: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Thumbnail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壬二、「徵釋」。 徵釋就是透過問答來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我們行菩薩道必須要這麼做?不做不可以嗎?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接著底下「正合法」。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壬二、「徵釋」。 徵釋就是透過問答來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我們行菩薩道必須要這麼做?不做不可以嗎?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接著底下「正合法」。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討論第八覺:大心普濟覺。 前面我們提到應當以慈悲心來利益一切,但僅有慈悲心,其實還不夠,因為它的量還不夠廣大。慈悲心是通於二乘的聲聞、緣覺,甚至也是通於外道。所以第八覺悟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地發起菩提心。 所以,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討論第八覺:大心普濟覺。 前面我們提到應當以慈悲心來利益一切,但僅有慈悲心,其實還不夠,因為它的量還不夠廣大。慈悲心是通於二乘的聲聞、緣覺,甚至也是通於外道。所以第八覺悟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地發起菩提心。 所以,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不能他增上,只有自增上! 好,我們看甲四的菩提心之退失。 那麼當我們生起菩提心以後,我們要注意那些因緣會退失的,這個是整個修菩提心的禁忌。我們分成兩段:第一個,約本質明退失;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什麼叫約本質呢? 什麼叫鈍根菩薩呢?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不能他增上,只有自增上! 好,我們看甲四的菩提心之退失。 那麼當我們生起菩提心以後,我們要注意那些因緣會退失的,這個是整個修菩提心的禁忌。我們分成兩段:第一個,約本質明退失;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什麼叫約本質呢? 什麼叫鈍根菩薩呢?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觀察因緣的時候,一定要把人生分成內外的差別!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2面,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 我們心態的調整有三個方向! 那麼從大乘的角度呢?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觀察因緣的時候,一定要把人生分成內外的差別!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2面,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 我們心態的調整有三個方向! 那麼從大乘的角度呢?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什麼是悲增上菩薩、智增上菩薩呢? 好,我們看下一段。那麼,發菩提心有總相發心跟別相發心,這兩個部分。先看總相,我們先把它唸一遍: 但是你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嘛!他做好本分,他智增上,他就先都攝六根,先拼往生,再回入娑婆,他的功能就大了。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什麼是悲增上菩薩、智增上菩薩呢? 好,我們看下一段。那麼,發菩提心有總相發心跟別相發心,這兩個部分。先看總相,我們先把它唸一遍: 但是你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嘛!他做好本分,他智增上,他就先都攝六根,先拼往生,再回入娑婆,他的功能就大了。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完全成佛的心態,都沒有準備,你不可能往生!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九面, 甲三、如何真正發心。 我們前面講到發心的差別相貌,有些相貌是邪惡的,有些是正確的,乃至有的是偏有的是圓,還有發菩提心的次第。 思惟生死過患、死殁無常而發出離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完全成佛的心態,都沒有準備,你不可能往生!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九面, 甲三、如何真正發心。 我們前面講到發心的差別相貌,有些相貌是邪惡的,有些是正確的,乃至有的是偏有的是圓,還有發菩提心的次第。 思惟生死過患、死殁無常而發出離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15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世俗菩提心跟勝義菩提心的差別 我們再看下一段,下一段再把這八種發心、菩提心再作一個細分,從它的本質跟作用再作細分,先看四種差別。 願菩提心跟行菩提心的差別 好,那麼我們講到願菩提心,也就是說這個菩提心一定要先發願,然後才有行動。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15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世俗菩提心跟勝義菩提心的差別 我們再看下一段,下一段再把這八種發心、菩提心再作一個細分,從它的本質跟作用再作細分,先看四種差別。 願菩提心跟行菩提心的差別 好,那麼我們講到願菩提心,也就是說這個菩提心一定要先發願,然後才有行動。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我們看下一段的偏跟圓,這兩個都是大乘,請合掌: 所修的功德念念執著不忘,我執法執也是沒有消除,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業力,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就這樣子而已了。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我們看下一段的偏跟圓,這兩個都是大乘,請合掌: 所修的功德念念執著不忘,我執法執也是沒有消除,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業力,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就這樣子而已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