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選擇,你想怎麼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幾天前,跟朋友一起聚會。
聊了一陣子了以後,我突然冒了一句。
「如果可以,你們會想怎麼死?」
可以感覺朋友們愣了一下,但不覺得唐突。
那個愣,彷佛是我突然搬了一個大議題到他們面對。
「最近清明節,大家都在掃墓,有的在靈骨塔,有的植存,你們呢? 最後想在哪裡?」
在說明過後,大家才舒了一口氣的原來如此。
「我們家族都買好靈骨塔了耶!!」
一陣討論的是,靈骨塔多少錢,年費、能放多久、50年後怎麼辦
「我們家都會植存吧,在山上,回歸大自然,又環保」
我心裡默默的想,恩~似乎植存是個好選擇。
環保,又適合我這個不一定會有"未來子子孫孫"祭拜的人。
就算有人祭拜,會是件好事嗎?
記得,曾跟老豆討論過,死了要放哪裡。
植存,也是老豆的選擇。
老豆說「這樣你們以後就不用麻煩了,回歸大自然很好,偶爾到山上看看我就好」
我心裡想的是,這樣也好,不要留個位置讓老豆掛念。
如果死了,就好好踏上下一段旅程,不要掛念、不要擔心,就好好的走下去吧。
avatar-img
7會員
26內容數
遇見死亡 將會看到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icky 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再過幾個月,就要進入四十歲的我,三十九歲。 但我想說的,其實是"三十九"這個韓劇。你們看了嗎?有感動嗎? 其實我前幾集覺得蠻無聊的,支持我看下去的是因為孫藝真太美。 愈接近結尾的集數,感動、感觸就愈多。 這是一個面對,面對自己的死亡,面對情人的死亡。
你們都怎麼叫爸爸的呢? 對,就是那個角色,父親。 是直接叫"父親"嗎? 還是就是叫爸爸。 爸爸、老爸、老豆,到最後的爸~ 都曾經是我稱呼父親的方式。 老豆,是香港人稱呼爸爸的方式。 我爸是香港人,就這樣叫他吧。 似乎,在清明節的這一天開始,很緣份。
再過幾個月,就要進入四十歲的我,三十九歲。 但我想說的,其實是"三十九"這個韓劇。你們看了嗎?有感動嗎? 其實我前幾集覺得蠻無聊的,支持我看下去的是因為孫藝真太美。 愈接近結尾的集數,感動、感觸就愈多。 這是一個面對,面對自己的死亡,面對情人的死亡。
你們都怎麼叫爸爸的呢? 對,就是那個角色,父親。 是直接叫"父親"嗎? 還是就是叫爸爸。 爸爸、老爸、老豆,到最後的爸~ 都曾經是我稱呼父親的方式。 老豆,是香港人稱呼爸爸的方式。 我爸是香港人,就這樣叫他吧。 似乎,在清明節的這一天開始,很緣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葬樹葬,一個可行的自然葬 今天,我一位老邁親戚過世 女兒選擇花葬樹葬 因為是我第一次參與這樣的葬禮,而不是傳統的火化入塔,印象不錯,所以來分享一下 所謂的花葬樹葬,就是不幸過世之後,火化成白骨 再把白骨研磨成為很細的狀態 細到幾乎要成為白粉了 然後在一片種植不少花草小樹的美麗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只要來看爺爺的日子都是好天氣,我們一家一起走在石階上,穿過走廊,下樓梯,又再度遇到陡峭的石階。來到爺爺骨灰所安放的樹前,將路上買來的花,與酒釀糰子、蘋果等食物都放在地上。稍微拜了拜,我則假裝自己是一個可以通靈的人,希望可以在園區裡看到或感覺爺爺靈魂的蹤影,並嘗試用心靈溝通,但顯然沒有什麼用. 還在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親愛的孩子,因為某些考量,所以這幾年只有帶你去掃墓,而沒有帶弟弟妹妹們去,恐怕讓你有被抓苦力的感覺。我只是覺得你也到了該思考一下,關於人的一生,生與死這兩件大事:從哪裡來,要去何處,這兩個問題。關於慎終追遠,也許只是燒金紙、壓墓紙的儀式(咦!今年沒有人剝蛋?)
Thumbnail
生死這兩個觀念是並行存在的,有生必有死,這也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談到一個地方的生活機能,我們一定優先考慮食衣住行育樂,明明死亡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大家都避而不談,想當然爾,把殯儀館蓋在你家旁邊大家鐵定Say No。舉個例子,彰化到現在還沒有自己的火葬場,若有火化需求得送台中或南投。
Thumbnail
#苗栗通天墳(上) #清明特供品 #道喵秋人—肥仔超會睡! 清明連假快要開始了 現代掃墓,多是拜靈骨塔或家族墓,1990年代火葬興起,到現在基本上都是火葬。 當然,還有入土後撿骨火化入塔,但比較少見,各位如有相關經歷歡迎分享哦。 ——— 數年前,老玄與初代助理俊男(番外—荒唐的首位助理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葬樹葬,一個可行的自然葬 今天,我一位老邁親戚過世 女兒選擇花葬樹葬 因為是我第一次參與這樣的葬禮,而不是傳統的火化入塔,印象不錯,所以來分享一下 所謂的花葬樹葬,就是不幸過世之後,火化成白骨 再把白骨研磨成為很細的狀態 細到幾乎要成為白粉了 然後在一片種植不少花草小樹的美麗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只要來看爺爺的日子都是好天氣,我們一家一起走在石階上,穿過走廊,下樓梯,又再度遇到陡峭的石階。來到爺爺骨灰所安放的樹前,將路上買來的花,與酒釀糰子、蘋果等食物都放在地上。稍微拜了拜,我則假裝自己是一個可以通靈的人,希望可以在園區裡看到或感覺爺爺靈魂的蹤影,並嘗試用心靈溝通,但顯然沒有什麼用. 還在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親愛的孩子,因為某些考量,所以這幾年只有帶你去掃墓,而沒有帶弟弟妹妹們去,恐怕讓你有被抓苦力的感覺。我只是覺得你也到了該思考一下,關於人的一生,生與死這兩件大事:從哪裡來,要去何處,這兩個問題。關於慎終追遠,也許只是燒金紙、壓墓紙的儀式(咦!今年沒有人剝蛋?)
Thumbnail
生死這兩個觀念是並行存在的,有生必有死,這也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談到一個地方的生活機能,我們一定優先考慮食衣住行育樂,明明死亡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大家都避而不談,想當然爾,把殯儀館蓋在你家旁邊大家鐵定Say No。舉個例子,彰化到現在還沒有自己的火葬場,若有火化需求得送台中或南投。
Thumbnail
#苗栗通天墳(上) #清明特供品 #道喵秋人—肥仔超會睡! 清明連假快要開始了 現代掃墓,多是拜靈骨塔或家族墓,1990年代火葬興起,到現在基本上都是火葬。 當然,還有入土後撿骨火化入塔,但比較少見,各位如有相關經歷歡迎分享哦。 ——— 數年前,老玄與初代助理俊男(番外—荒唐的首位助理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