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面對大海的時候--閱讀心得

作者:龍應台
分類:現代散文
推薦指數:6/10(對政治有興趣者10/10)
-
這本書收錄龍應台作家曾經公開發表的「在紫藤廬和startbucks之間」等一系列文章,以及眾多讀者來信。
文章內容直接觸碰了許多核心問題: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緊張、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的選擇、價值的失落與人心的迷惘等,一個個都是讓人隱隱作痛又說不清楚的點。一篇文章,世界各地的華人各有解讀,閱讀這本書就像親身參與了一場21世紀初的大型華文世界論壇。
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我才兩歲,快要二十年過去了,我想說說我眼中的台灣。
是的,他是溫柔敦厚,但同時也深不可測。我心中的台灣文化,是多元的,跟歷史脈絡、經濟發展有關,它比較偏向美國那個模式,是移民的大熔爐,每一個來到這邊的族群,都生了根,發展出有別於其原先的樣貌,所以我不會說誰是外來的、誰是本土的,只要自己認同自己,每個人都可以是臺灣人。
如果要參加傳統服飾的變裝派對,我會穿漢服,我是漢人後代。
什麼是傳統?我覺得傳統二字應該縮小格局,縮小至部落、宗族甚至家庭。在匯集多元文化的台灣,有點不太適合用「國家」這樣大的格局來定義何謂傳統。因為我們是時時刻刻都在接受文化碰撞的多元社會 ,而進行碰撞的最小單位甚至可以是一個人。
大部分的臺灣人,都是溫柔敦厚、笑臉迎人,都是熱心又熱情的。在臺灣,如果新購大,確實能做到四海為家。
深不可測是因為:政治界、媒體界⋯⋯等等的混亂紛擾。其實不知道我現在所看到的政治是不是真正的政治。任何事都與政治有關,講白一點,與政黨有關,是因為大家都這樣,所以乾脆將之定義為常態嗎?我所見的政治夾帶了太多利益關係、太多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太多階級間的猜忌、太多政黨佈局、太多自私自利……顏色逐漸凌駕於事實之上。
人民對於公共事務的事實,其實是有求知慾的,但當他們探頭想了解時,卻被各種名嘴、側翼、政客硬生生的塞了各種荒謬至極的假消息與政治陰謀論,於是慌亂與緊張便不請自來。諸如此類的惡性循換一直在發生,造成更多誤解也築高求證的門檻。相信真理的人,只想就事論事,卻常在展開對話前,被要求攤出儲值好的台灣價值,否則一旦逆了風,就成了中共同路人。任何發展,好像都變得不單純。從政的人畢竟是少數,掌權的人也是少數,得到鉅額金錢的也是少數,但這群少數卻時常造成臺灣社會的對立,甚至加深那些原本就存在的。
好險臺灣從不缺乏志向遠大、無私奉獻的熱血青年,在政治的高牆外,一群又一群的年輕學子,用各種方式,塑造、發揮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影響力,用學識、用行動,去告訴更多人,民主社會該是什麼樣子。而我也被這股風吹到了,我相信影響力可以被傳遞、愛可以被傳遞、自由思想也可以被傳遞、是非的判別也可以被校正。每隔一段時間,好像就會有一波政治風暴興起,漸漸的,政治衍生出的爭執叫囂已成常態,是新聞的常見素材。年輕的一代,也越來越政治無感,因為這個世界還有更多有趣的事物,值得他們寶貴的時間,到現在,許多年輕人關心政治,只因為哪個議員哪個立委又口出狂言,被做成迷因梗圖在網站上流傳。
正因我深諳政治令人失望與氣憤之處,也不喜歡來自高道德的呼喚,所以我並不常直接鼓勵身邊的人關心政治,但還是常常在心裡默默希望大家能花更多時間在公共事務上,每次有一兩個朋友願意與我展開對話,我都是興奮的。不關心這些事,也能活得很精彩,所以我也說不出一個「必需要」的裡由。我督促自己關心政治的一大動機,是我不想被糟糕的人領導,即便大多數的情況都不是我能掌控與改變的。但我想知道更多,並相信這些我所累積的,總有一天會轉化為有一定重量的影響力,以學識與勇氣為基礎,影響那些與我懷抱相同夢想的人。
最少,我能影響我的家人吧!哪怕只有一個也好,我也會為自己感到驕傲。
每一個時代的年經人都必須背負自己的時代所留下的十字架,如果在三十年前最大的問題是匱乏及壓抑,十年前是競爭及選擇,而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問題即包括自我認同與自我提升(一定還有更多)。世界是多元的,也可說是紛擾。因此保有自我顯得格外重要,很多事情,也得靠自己完成。人民曾經期待良好的施政,可以打開通往明天的門,但我們迎接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幻滅。幻滅之後,乾脆回到根本,回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其實台灣政壇不乏許多對國家有夢想、對社會有愛的人,據我所知就有幾個,我不一定認同他們的每一個政策,但我是真心希望他們能保有這顆赤子之心,一直往上爬,爬到更有影響力的位置,製造出更多良性碰撞。
「人民的素質是夢想的基礎,那既然政客大多不可寄望,那麼就把基礎打穩,默默地將夢想放在每一個人身上吧!」-龍應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