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老是忽略老百姓真正的感受和需要,對於勞工與資方的對立上,政府總是站在資方設想,包括振興經濟、大量的貼補,經濟振興了得利的是資方而非勞方,這些是不需要數據,已經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了,當資方嚷嚷著,工資提高將會讓自己失去競爭力,這麼明白的告訴大家,這些企業是靠著壓榨勞工的薪資,來賺取獲利,為什麼﹖
要說得更明白嗎,假如一個商品的價格是50元,在他的利潤在微利時代已經趨近於零,固定的材料成本是20元,是無法再低的,剩下的30元是人工成本,只要在低人工成本的地方生產,那人工的差價就是利潤,當企業不是透過創新或者提高貨品價值時,那剩下的就只能靠政府補貼、優惠租稅和壓榨勞動成本來生存,當大多數的企業都是如此,政府只有妥協嗎﹖大多數的時候是政府妥協的,因為經濟數字要好看,才能靠這些數字來說服老百姓,相信假希望。
政府為了發展經濟不惜舉債投入大量的建設經費,認為救經濟就是改善老百姓生活的最佳方案,經濟好老百姓就會有工作有收入,但是實際是相反的,企業拿走了所有的好處,炒高了房價,墊高了生活的成本,一般的老百姓更是痛苦,為什麼不將這些建設支出直接投資在老百姓身上,讓老百姓能夠直接受益,人們會用這筆錢去改善自身的生活,並且發展自身的經濟和價值,最終獲益的是所有人,而不是少數人,關鍵問題是在於所得分配。
經濟學和經濟理論是為了管理或了解說明經濟狀態所建構的,社會學和科學終究是不一樣的,並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只有可能答案的推理和歸納,科學化的一切都要透過數字來管理,但是這些數字真的能夠描述人們精神層面、心理層面、和生理層面的需要嗎﹖人類生存的需要是要能被實質的滿足,政府的治理透過數字來迷惑百姓,藉由教育來愚弄百姓,人們越是相信這些數字的意義越偏離實質的人生,別再相信經濟成長數字、GDP,除非這些數字能公平的分配到每個人的身上,讓人們實質獲得保障的現實生活,否則這只是一堆無用的數字,可以透過不同的演算方式或呈現方式編造的,因為基數不同偏重不同可以得到的解結果也不同,何況政府可以選擇公佈的方式,甚至隱藏真實的數字,基於保住人們對政府的信心等等的理由。
我期待政府該正視人民實質的需要,讓經濟的果實直接讓所有人民享有,別再相信虛假的數字和騙局,堆積再多的國債做建設,外匯存底再多,百姓還是最後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也祈求所有的大眾,我們也要醒悟過來,我們有權要求改變這樣的現況,畢竟我們全體才是這個國家要照顧的對象,人民生活過得好不好,才是政府施政的唯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