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我所受的傷|其實,只是不順利而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會知道作者葉揚完全是因為某天臉書跳出了一則報喜的貼文,內容是分享自己剛生了寶寶,看著一位母親神采飛揚的模樣,突然驅使了我的好奇心點進去她的頁面觀看,也因此有了本書的閱讀體驗。
葉揚有著陽光開朗的笑容,也有著高學歷與令人稱羨的職銜,更與初戀情人結婚生子,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女人,理應是女生們嫉妒羨慕的對象,到底有什麼樣的傷需要寫成一本書呢?
原來,我認識葉揚的那一則報喜貼文之前,是一位渴望擁有第二胎也如願成真的母親經歷胎兒被診斷為愛德華氏症而忍痛引產的悲痛過程,即便有為數不少的女性都曾經歷過流產或是種種原因而不能留下孩子,但那曾經在自己子宮內孕育成長卻不能順利平安健康出生的骨肉,對一位母親而言都是永遠的遺憾與傷痛,而葉揚用她充滿溫暖的筆觸把這一切記錄下來,為的不是告訴世界自己有多悲慘,而是告訴每一位受過傷的女子,只要我們還懂得欣賞人生中的美好,仍然能帶著這些結痂的傷疤繼續往前走。
維基百科:
愛德華氏症候群(亦稱18-三體症)是一種遺傳疾病,是(所有或是部份)18號染色體中
出現第三個染色體。身體許多部位都會受到影響。有愛德華氏症候群的嬰兒常會有宮內生
長受限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問題。其他特徵包括小頭、下頜較小、持續地緊握著的拳頭併指
頭重疊,也會有嚴重的智能障礙。
新生兒罹患此症候群的機率約為1/5,000,其中絕大部分是女嬰。也有許多胎兒因此死產
,且患者至1歲的存活率亦只有約7.5%。
葉揚曾經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過:「政治才是公眾之事,母奶不是!」
這番話道盡了身為母親的辛苦,不僅僅只是身形的變化與體力的考驗,更多的是周遭輿論的壓力,葉揚也親身經歷過生第一胎兒子的時候漲成石頭奶,想要退奶卻被醫生勸退的無奈經驗。事實上推廣母奶及母嬰同室這件事早已成為了每位母親的緊箍咒,母奶的多寡、餵不餵母奶、能餵多久都是外界對一位母親是否能勝任的評分範圍,好似無法達到或是選擇餵配方奶就是一位失職的母親,卻很少人去深究母奶到底對一個女人造成了多大的壓力與痛苦?我曾經因為擠母奶而造成板機指去推拿,也因為擠母奶而腰痠背痛,更因為母奶太少而被長輩質疑太挑食等等,反骨如我也因為想符合一位模範母親而去租了醫療型擠乳器追奶,最後依舊徒勞無功,若非沒有先承受這些痛苦與努力,我又哪裡能義正辭嚴地跟他人說:「我已經盡力了!」這句話呢?
在書中,葉揚也把身為職業媽媽的辛酸描繪得淋漓盡致,在同事眼中的女強人,其實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忍著病痛在工作與家庭生活中忙進忙出,卻還心心念念寫作這份長久以來的夢想,因為第一部小說就得到的「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而踏入文壇的她,想要專心以作家為職志的願望也被現實擊碎,終究要仰賴寫作支撐家庭生活開銷仍然是有難度的,更何況葉揚的本業是如此令眾人欣羨,想選擇成為全職作家這一條路也就更加艱難。
葉揚在書中說這一切只是不順利而已,如此不悲情又平淡的說法不免令人感到心疼,回過頭檢視自己的人生,何嘗不是一波又一波接連的不順利呢?悲觀或負面能量比較強的人會把不順利放大,而相對樂觀且充滿正能量的人則是盡量去淡化那些不順利,畢竟我們終究是要越過那些荊棘勇敢向前的。
這本書,不僅是作者坦然揭開自己的瘡疤並努力撫慰自己的書寫過程,也很能令女性讀者在其中瞥見自己的身影而感同身受,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跟過往的自己說一聲:「謝謝!」謝謝過去努力生活的自己,也謝謝挺過一切走到現在的自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0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射手媽咪婷婷的書房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05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完這個舊聞,我也開始試想,倘若換成是我,我要帶哪三樣物品呢? 紙 筆 書(不知道能帶幾本?如果可以大概需要至少十本) 大家也可以在腦中思考一下,若是要選三樣物品,你們會選擇哪三種呢?歡迎在留言處告訴我唷! 推薦閱讀: 【千萬獎金真人實驗】 禁用手機電腦獨自住5日4夜 參賽者:呆5天我會死
愛,到底該如何表現? 今晚依舊是一個人單打獨鬥照顧孩子的時光,在收拾完杯盤狼藉的餐桌後,我倏地想起你今天提起過不知道何時有空能去剪頭髮?我趁著孩子在房間幫忙摺衣服的空檔,把美髮院的名片找了出來,再把正在充電的手機從充電線中拔出。 我:「請問,你們明天什麼時候可以預約男性剪髮?」
之前曾經提過有一位喜歡的作者因為忙碌之故關閉了臉書粉絲團,明明還瞄到有粉絲團的團員提議至少留下些聯繫方式,但因為我短暫的忙碌過後卻發現粉絲團已經關閉,我因此悵然若失,於是開始在網路上搜尋關於作者的文字足跡。
本書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張曼娟老師,這本書是獻給所有的長期照顧者,也是自己這幾年照顧年老父母親的心情感受,同時從辛勤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反思並用心去體會自己的人生。 書中有一句話很令我印象深刻,張曼娟說層經在演講會場問在場的中年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
但時代在改變,越來越多女性認為自己沒有義務需要做家務及煮飯,更沒有必要替他人犧牲奉獻到如此境界,於是也轉而開始歌頌體貼的男性,比如會幫忙拿包包、隨傳隨到的工具人,似乎男性只要對女友百依百順便是個優質好男人,後來甚至還因為大S在節目中的一套「剝蝦論」讓許多女性紛紛奉為圭臬。
難得連日多雨,總算今日放晴。 妳於上個月突然聯繫我,告知我即將脫離苦海離開令妳不愉快的職場。 對於這個消息,我不訝異。因為早在幾年前妳就考慮過這件事,也曾經留職停薪出國去尋找自己的人生新方向。 有利益關係的同事該值得交付真心嗎? 還需要假情假意的相處下去可以自我調適嗎?
看完這個舊聞,我也開始試想,倘若換成是我,我要帶哪三樣物品呢? 紙 筆 書(不知道能帶幾本?如果可以大概需要至少十本) 大家也可以在腦中思考一下,若是要選三樣物品,你們會選擇哪三種呢?歡迎在留言處告訴我唷! 推薦閱讀: 【千萬獎金真人實驗】 禁用手機電腦獨自住5日4夜 參賽者:呆5天我會死
愛,到底該如何表現? 今晚依舊是一個人單打獨鬥照顧孩子的時光,在收拾完杯盤狼藉的餐桌後,我倏地想起你今天提起過不知道何時有空能去剪頭髮?我趁著孩子在房間幫忙摺衣服的空檔,把美髮院的名片找了出來,再把正在充電的手機從充電線中拔出。 我:「請問,你們明天什麼時候可以預約男性剪髮?」
之前曾經提過有一位喜歡的作者因為忙碌之故關閉了臉書粉絲團,明明還瞄到有粉絲團的團員提議至少留下些聯繫方式,但因為我短暫的忙碌過後卻發現粉絲團已經關閉,我因此悵然若失,於是開始在網路上搜尋關於作者的文字足跡。
本書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張曼娟老師,這本書是獻給所有的長期照顧者,也是自己這幾年照顧年老父母親的心情感受,同時從辛勤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反思並用心去體會自己的人生。 書中有一句話很令我印象深刻,張曼娟說層經在演講會場問在場的中年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嗎?」
但時代在改變,越來越多女性認為自己沒有義務需要做家務及煮飯,更沒有必要替他人犧牲奉獻到如此境界,於是也轉而開始歌頌體貼的男性,比如會幫忙拿包包、隨傳隨到的工具人,似乎男性只要對女友百依百順便是個優質好男人,後來甚至還因為大S在節目中的一套「剝蝦論」讓許多女性紛紛奉為圭臬。
難得連日多雨,總算今日放晴。 妳於上個月突然聯繫我,告知我即將脫離苦海離開令妳不愉快的職場。 對於這個消息,我不訝異。因為早在幾年前妳就考慮過這件事,也曾經留職停薪出國去尋找自己的人生新方向。 有利益關係的同事該值得交付真心嗎? 還需要假情假意的相處下去可以自我調適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當執著或承擔某種目標時,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可是,相對要付出的健康代價很龐大,如「『公主病』的症狀與臺灣就業市場格格不入,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這篇文章提到的問題。當下的我,真的哭到不行,因為知道父母的期待。期待落空是一件「讓人憂鬱和迷惘」的事情。當時,真的有點怨恨「公主病」......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緊緊牽引著父母的心。養一個孩子所投注的愛和心力,若不是自己也當了父母,是完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生命的可貴也在於此。 前幾日看到一則故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電話中跟媽媽謊稱自己懷孕了,媽媽先是愣了三秒,接著責備女孩不小心,第三句話就是要女孩趕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影響下,很多時候正面積極的故事才配被稱為「好」故事。那我這邊好像就沒什麼「好」故事了⋯⋯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雖然沒什麼「好」故事,但有個「女子」故事,還是可以分享一下的⋯⋯ 這個故事該從小時候說起吧⋯⋯當年有個小女孩,剛出生就出現新生兒黃疸的症狀,腦蛋白偏低,又被小兒科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這是一個四寶媽嫁給有錢人,但面對身體疼痛和生活壓力的抱怨故事。
「為什麼是我生病?」我待的社群,問我們的是的一位擔心孩子的家長。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好幾次也是這樣的,對自己的病情感到難受。 那如果是對別人呢? 如果是我告訴別人的話,我會回答什麼呢? 「因為妳是不平凡的人,妳會比一般人多一層考驗,但妳會非常有同理心,而且是個很溫暖的孩子,這是社會很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當執著或承擔某種目標時,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可是,相對要付出的健康代價很龐大,如「『公主病』的症狀與臺灣就業市場格格不入,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這篇文章提到的問題。當下的我,真的哭到不行,因為知道父母的期待。期待落空是一件「讓人憂鬱和迷惘」的事情。當時,真的有點怨恨「公主病」......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緊緊牽引著父母的心。養一個孩子所投注的愛和心力,若不是自己也當了父母,是完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生命的可貴也在於此。 前幾日看到一則故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電話中跟媽媽謊稱自己懷孕了,媽媽先是愣了三秒,接著責備女孩不小心,第三句話就是要女孩趕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影響下,很多時候正面積極的故事才配被稱為「好」故事。那我這邊好像就沒什麼「好」故事了⋯⋯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雖然沒什麼「好」故事,但有個「女子」故事,還是可以分享一下的⋯⋯ 這個故事該從小時候說起吧⋯⋯當年有個小女孩,剛出生就出現新生兒黃疸的症狀,腦蛋白偏低,又被小兒科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這是一個四寶媽嫁給有錢人,但面對身體疼痛和生活壓力的抱怨故事。
「為什麼是我生病?」我待的社群,問我們的是的一位擔心孩子的家長。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好幾次也是這樣的,對自己的病情感到難受。 那如果是對別人呢? 如果是我告訴別人的話,我會回答什麼呢? 「因為妳是不平凡的人,妳會比一般人多一層考驗,但妳會非常有同理心,而且是個很溫暖的孩子,這是社會很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