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楓橋夜泊》的啟示

    前言

    上文提到到江南旅遊,導遊提到大家似乎都將張繼那首<楓橋夜泊>的詩解錯了,<月落烏啼>的烏啼不是烏鴉在啼叫,而是烏啼鎮或烏啼山;<江楓漁火>的江楓不是江邊的楓樹而是江楓橋。他不說還好,一說把長久以來的浪漫遐想整個打破,令人對此詩幾乎有不忍卒讀之感。然而,冷靜下來後想到了讀者和作者間的關係,以及讀者的角色。

    作者與讀者的關係

    詩是以最精簡的字句來表達作者描述的場景以及幽微的情懷,作者有感而發,讀者見獵心喜,-你會去讀,一定是有什麼地方碰觸到你吧-,易以己意來揣磨作者意思,如若作者表達清楚,那麼讀者的解讀也就相對容易,也相對能準備掌握作者的意圖,如若作者的表達不夠清楚(也許是蓄意,也許是用字隱微),或者所用字句因為歷史或文化的積累而有岐義,讀者的解讀可能因人而異-人的胸懷,學養,見聞,性格不同-,那麼這個解讀是否要定於一尊,然後我們才認為它是正確無誤的?我個人的看法是大可不必!
    作者的作品面世後,這個作品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讀者讀到這個作品,那麼這個作品就成了讀者要面對這個素材做為與己溝通或對話的媒介了,你對之的溝通或對話結果與作者的意圖合,那很好;不合,那也很好,重要的是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碰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這些都是作品帶給你的獨一無二的想像或情懷,你藉著作品和自己對話,和自己溝通,讓自己成長,讓自己堅強,這都與作者無關,因為作者的作品問世,他的責任已了。他的作品帶給你了什麼?那與他何干?你感動,那很好;你無所謂,那也很好,不是嗎?

    《楓橋夜泊》的解讀

    那張繼這首詩我們要如何解讀呢?我們對這首詩之所以印象深刻,老實說並不是我們對這首詩有多了解,而正是因為我們對這首詩不很了解,所以才會印象深刻。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以及初步譯解。

    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難眠。
    姑蘇城外那清寥的寒山古寺,半夜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此詩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乃因為其中字句,例如<月落烏啼>你想到了月落時分竟然聽到烏鴉那刺耳咶噪又難聽的叫聲,令人格外反感;至於<霜滿天>是什麼意思呢?大概就好了<江楓漁火>指的應該是江邊的楓樹,以及點點的漁火,你看很有詩意吧?<對愁眠>大概就好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寺名寒山已有古意,夜深人靜時聽到鐘聲,想想那個情景,滿引人遐思的。解詩,何必太認真,裡面的字句引發我們的似懂非懂的模糊又帶點浪漫的想像,不是就很好了嗎?至於這浪漫的想像是什麼?是不是大家都認同的?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否則深究起來,可能問題更多,讓我們看看網路上的解讀: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為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前面一段的描述大概是可以理解的,最重要的該人是懷著旅愁的,是帶著些許的無奈的。然後呢?所見所聞卻讓領略了一種情味從而寫下這首詩。
    但第二段就有點意思了,他說這首詩的時間應該是清晨,是黎明時分,因為「月落」時分天應已將曉,所以烏鴉的啼叫應該是清晨,夜間的寒意浸肌砭骨,看起來很有道理,也很有詩意,對嗎?問題是:如此寒意,烏鴉會那麼早起來啼叫嗎?再者,如是清晨,底下句子似乎在時間上都有點都兜不攏了,例如「夜半鐘聲」,應該是愕然聽聞當時,感覺特別濃郁吧?過了那麼久的時間且已到清晨,這鐘聲還會那麼震憾嗎?再者,作者對著江楓漁火一夜未眠嗎?大概不太可能吧?
    可是烏啼不是烏鴉啼,而是烏啼山或烏啼鎮,那興味就差多了,可如果那是實情呢?又,<月落>是否表示月已落下,是近深夜了,可是深夜烏鴉才啼叫?這有可能嗎?如果是月出或月升,天剛黑不久,那或許還有可能,不是嗎?豈不聞,<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然而,這還是溫暖的春天,秋天,寒意浸人的秋夜,烏鴉半夜或大清早啼叫,好像都不太可能啊?
    江楓漁火也有點難解,首先須確定時間,如係半夜,你還能看到江楓嗎?當時的照明設備有今日進步嗎?深夜了,你還要能看到江邊的楓樹?即使有月,但從<霜滿天>也可了解四周應該是籠罩在白濛濛的霧氣中了,也許江楓橋下江中的漁火解釋起來更易理解,也更為合理。因為看起來醒目。旅途寂寥,愁悶難忍,百無聊賴,望著醒目的點點漁火,聯想翩翩的打發著時間,豈不聞<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再者,<對愁眠>三字何解?我的猜測是:他躺在床上睡不著,你想想看,睡的是還會搖曳飄蕩的小船,因此想睡也睡不了,乾脆起身,坐在船舷旁,看著四周這靜穆的美景,然後心思飄向遙遠的地方,一直到頗覺寒意,而且倦意襲人才進入船艙準備入睡,但應該睡不習慣也睡不安穩,正在矇矓入睡,似睡非睡之際,忽聞遠處傳來飄緲空蕩的鐘聲,聲聲入耳,沁人心弦…
    寒山,寋山寺,我們想到了許多;夜半鐘聲,靜寂夜間似醒非醒間聽聞空寂鐘聲。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經驗,小時候,住鄉間,白天拼命的玩鬧,夜間睡得很熟,有一天清晨,天還濛濛亮,不知何故竟然醒了,矇矓間聽到遠處傳來的鐘聲,啌…啌…啌…餘音四處飄搖,印象好深,也僅只那麼一次,但卻已終身難忘…

    結論

    別人的解讀就只是別人的解讀,我的解讀或不解,也僅只是我自己的解讀或不解,重要的你,是你自己從這二十八個字中連想到了什麼?又感受到了什麼?不管那是什麼?那都是你自己的,是對你有生命且有意義的。
    詩,需要精解嗎?需要大家取得共識或一致的看法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退休後,目前興趣:靈性成長;旅遊;詩詞;隨思雜想,其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